近日,有網友稱城里陷“會海”,農村遭“會荒”的情況時有發生,歸根結底是農村開會沒有開到“點子上”,從而導致“會海”現象層出不窮。(新華網 12月28日)
會議,作為基層宣傳、傳達精神、政策等最主要的手段,開好農村各一次會議對做好基層工作尤為重要,然近年來農村遭“會荒”的情況時有發生,歸根結底是農村開會沒有開到“點子上”,“會海”現象層出不窮,導致部分群眾不愿參加會議,出現“躲會”、“懶會”的現象,究其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的原因:一方面部分黨員干部文化程度偏低,經常出現開會時間長且對上級會議精神領會不足,說不到會議的點子上去,既浪費老百姓時間,會議效果也不佳,因而同一個問題一而再、再而三的開會,從而讓老百姓對會議產生抵觸情緒。另一方面部分黨員干部在綜合事物處理上欠缺靈活變通,一些不必要的事物工作也要開大會來處理,或者涉及極少的個案也要綜合大會處理,或者在選取會議的時間、場合上不科學、合理,與地方農節背道而馳,因而出現參加會議缺勤人員多、不愿參加會議的情況出現。
會議作為基層最重要的政策宣傳、傳達手段,基層群眾其實很喜歡參加會議,只不過部分黨員干部歪曲了“文山會海”的含義,單純地減少會議的次數,而不注重會議的質量,從而引發了上面“會荒”的現象出現。
杜絕“文山會海”并不是不開會,而是要提升會議質量、提高會議效率,杜絕出現一件事情多次頻繁開會而沒有什么實際的效果。部分村干以“開會找不到人”等等說辭來敷衍會議效率低的現象,首先村干部應該深思開會為什么找不到人?任何客觀的理由都是推脫責任的借口,從源頭上來改變現狀,讓老百姓都積極參與到會議才是當前黨員干部應該關注的首要問題。
作者地址:綿陽市北川羌族自治縣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