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時評

城郊型鄉村旅游景區產品開發對策分析

[ 作者:唯美鄉村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7-01-05 錄入:實習編輯 ]

城郊型鄉村旅游因其獨特的優勢在鄉村旅游中獨樹一幟,同時也面臨著一些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鄉村旅游是以鄉村地域環境及其資源為依托,以鄉村性與鄉村意象為核心,以城市居民為主要客源市場的一種旅游方式與經濟開發活動。根據旅游活動所處的地理位置,鄉村旅游可分為城郊型、邊遠型和旅游景區邊緣型三個主要類型。城郊型鄉村旅游是旅游目的地位于城市周邊,依托大中城市客源市場發展起來的,車程2小時以內的鄉村旅游活動。城市郊區是城郊型鄉村旅游的主要活動場所,是城市環境與功能向農村轉換、過渡的地帶。地理學界也稱其為環城休憩帶、城市邊緣帶等。具體探討了鄉村旅游發展的現狀以及對策分析。

一、城郊型鄉村旅游產品特點

1、產品缺乏系統規劃,低水平重復建設多

城郊型鄉村旅游產品在開發初期由于缺乏科學調查和系統規劃,很多項目跟風上馬,鄉村旅游景區開發密度大、規模小、管理水平低。加之資金投人較少,形式單一,直接造成低水平重復建設,各個鄉村之間的替代性競爭非常激烈。

2、旅游產品單一,可參與性不強

旅游產品是一個復合概念,是指旅游者出游一次所獲得的整個經歷。包括旅游設施與服務等多種元素,同時要求旅游產品表現出一種組合產品的特征。城郊型鄉村旅游的產品設置比較單一,多為被動的觀光或脫離鄉村環境的娛樂活動,而在強調游客參與度,提升旅游體驗的今天,產品的重新設置、組合,增強其參與性和互動勢在必行。

3、產品功能定位不準,文化內涵挖掘不夠

城郊型鄉村旅游產品結構主要以觀光為主,缺乏文化特色和文化含量,對能反映鄉村內涵以及提供差異化產品的民俗文化和傳統農業資源挖掘的深度不夠,缺乏文化底蘊和氛圍。這樣的情況下導致產品千篇一律,可替代性強。

4、基礎設施有待改善,旅游人才缺乏

基礎設施不完善仍是制約鄉村旅游開發的一個重要因素,城郊鄉村作為短途游憩的重要旅游目的地在配套設施和服務等方面與成熟旅游景區仍有較大差距。鄉村道路、環境、住宿、供電、供水等硬件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一些農家客房、餐廳、茶樓等主要住宿餐飲接待設施條件差,安全條件不好,衛生狀況和設施條件有待改善。同時由于鄉村旅游的經營主體是本地居民,缺乏專業的旅游服務教育和相關培訓,服務質量不高。

二、鄉村旅游產品開發的現狀

目前鄉村旅游的布局由沿山片區和平壩兩部分構成,主要的特色鄉村有:峽馬口、鐘鼎寺、漁江村、紅豆村、馬祖村和箭臺村。雖然各個特色鄉村旅游產品獨樹一幟,核心吸引力不盡相同,發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和周邊縣市同類型旅游景區的旅游產品開發相比還存在很多不足:

1、旅游產品粗糙,同質化現象嚴重,核心吸引力缺乏競爭性

成都周邊鄉村是全國率先發展鄉村旅游的地區之一,產品規模、質量已先聲奪人。鄉村旅游起步晚,產品設置與其他同類型旅游景區相較辨識度低,缺乏競爭力。

2、旅游產品單一

目前僅依靠以吃農家菜,提供棋牌娛樂為主的低層次服務,沒有充分挖掘旅游景區核心吸引力,形成與風旅游景區互動的產品,旅游經濟收益不高。

3、產品開發缺乏創意,游客參與度不高

鄉村旅游是以各種類型的鄉村為背景,以鄉村文化、鄉村生活和鄉村田園風光為旅游吸引物而進行的,兼帶觀光、度假、休閑、體驗性質的旅游活動。目前鄉村旅游產品的設置缺乏新意,多以被動參觀式地感受田園風光為主,幾乎沒有游客的主動參與,也不能有效增加游客的體驗感受。

三、城郊型鄉村旅游對策分析

1、承襲休閑度假旅游產品內涵,營造度假型旅游目的地氛圍

鄉村旅游產品應努力營造度假型旅游景區的氛圍。災后重建的新農村建設使得馬祖、紅豆、漁江、箭臺等村落具備較好的基礎設施,家庭式旅游接待初具規模。通溪河林場和鐘鼎寺旅游景區的康樂度假接待本有較好的基礎,目前正在營建峽馬口片區度假屋,以及山林康樂健身步行道完善了度假旅游景區的基礎設施。

2、豐富活動菜單,提高游客參與度

為使旅游景區、旅游景區形成特色,以某種原賦的旅游資源為依托,根據市場需求,對其他類型的旅游資源進行有機整合,以豐富產品結構和密度。一定地域空間上旅游資源密度越大,旅游者在單位時間內能瀏覽的旅游景區就越多,對旅客的吸引力就越大,開發的價值就越高。因此,整合相關資源,豐富旅游景區、旅游景區資源密度,以增加觀賞的時量度和吸引力。資源整合應把握適度原則,策劃的旅游產品必須與旅游資源之間有著內在的必然聯系,這樣的旅游產品才有生命力。

鄉村旅游產品的設置應充分考慮產品的層次,充分調動游客的參與熱情。鄉村旅游的產品恰當設置能滿足游客回歸自然的天性。目前漁江村的采摘葡萄、向日葵等活動確定了游客的互動,在此思路上,設置的項目不僅可以采摘還可以加工,或者認領,定期參與勞動等。這樣看不僅是旅游項目的要求,其實更是對相關產業的建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鄉村旅游不僅可以有效開發利用農業資源,更能促進農村的產業升級和優化,引發乘數效應,擴大就業和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提高鄉村綜合環境質量,促進鄉村社區多元化發展和人口素質提高,對重構經濟社會系統具有特殊意義。鄉村旅游的發展為第一與第三產業的結合找到了一個重要切入點。

3、整合產品形象,打造強勢品牌

根據簡·瑪爾斯的理論,應將旅游產品的開發納入到整體營銷策略中。發展旅游一方面是要加強旅游景區的定位,另一方面是要加大宣傳的力度,良好的公關以及介入可以有效的傳播信息,聯絡與受眾的感情,進而改變旅游者的態度,最后引起行動。

鄉村旅游的“原生形象”幾乎為空白,通過旅游地的促銷、廣告、公關活動等有助于旅游者形成該地的“誘導形象”。目前各個特色鄉村的核心吸引力不盡相同,例如紅豆村的千年紅豆樹,馬祖村的馬祖文化,箭臺村的觀光農業等。但由于缺乏營銷平臺,影響非常有限。我們需要理順產品形象,由政府牽線,找準鄉村旅游的定位,共同打造鄉村旅游的品牌,有效區別于周邊縣市的鄉村旅游,避免旅游產品同質化。

此外,的節事活動,“文化搭臺旅游唱”的戲馬祖廟會也是重要的宣傳窗口,可以很好的為旅游業的發展“造勢”。節事活動使得旅游地變得生機勃勃,營造與平常迥異而濃厚的旅游氛圍,同時又能作為很好的催化劑促進旅游地將各種要素組織和發展,甚至旅游節事本身就是旅游地形象的塑造者,舉辦大型的旅游活動和盛事就是形象塑造的過程。漁江村的“葵花節”也是很好的嘗試。

4、提高服務意識,做好危機管理

村民是鄉村旅游的主體,但搞好鄉村旅游并不單靠農耕細作,經營者因文化高低而導致的思想觀念,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農村旅游業發展的經營管理理念、方式和方法,旅游人力資源嚴重匱乏是制約鄉村旅游發展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國現在絕大部分的鄉村旅游目的地,沒有規范的行業標準,靠文化程度不高的農村居民自主的松散管理來主導現代旅游管理。因此為進一步實現旅游產品的規范化,提高游客的游歷感受,應當加強從業人員培訓,提高從業人員整體素質。

同時由于遭受“5·12”地震重創,目前仍處于地質災害多發期,在產品開發時必須充分考慮安全因素,做好應急預案,保證游客安全。

5、挖掘文化內涵,做好文化保護

旅游發展是一把雙刃劍,在對鄉村發展作出貢獻的同時,改變了鄉村的景觀和文化特性,其結果最終導致鄉村經濟利益的喪失。大多數學者都認為,在充分挖掘鄉村傳統文化、農耕文化、民俗文化的同時,必須保護鄉村文化傳統,否則鄉村文化會被異化和削弱而影響其發展的可持續性。

綜上所述,城郊型鄉村旅游在旅游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而旅游產品的開發是其重點,但目前其開發存在諸多問題。作為成德綿經濟圈的城郊型鄉村旅游目的地,在開發其旅游產品時應著力解決目前發展中的難題,實施差別化戰略和品牌戰略,實現可持續發展,順利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頭條號 唯美鄉村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三级香港三级内妇视频 | 亚洲中文精品乱码 | 自拍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 亚洲人成中文字幕组 | 亚洲女同成AV人片在线观看 | 色婷婷狠狠97成为人免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