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糾“四風”是一場持久戰,必須持之以恒、久久為功。今年以來,全省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從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抓起,從群眾反映最多的地方抓起,緊盯重要節點,深挖隱形變異“四風”問題,嚴查群眾身邊的“微腐敗”,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社會風氣,讓群眾擁有更多“獲得感”。(1月16日 《甘肅日報》)
“人視水見形,視民知治不。”治理是否好,干部是否廉,黨風是否正,群眾最有發言權。基層干部離老百姓最近,他們不僅是政策的執行者,更是執政黨形象、政府公信力的直接代表。可以說,基層干部的作風,直接影響著黨和政府在群眾心目中的形象。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基層善治與否,將直接決定我們黨的執政根基是否牢固。
十八大以來,在中央反腐高壓態勢之下,總體來說,我們的基層干部隊伍主流是好的,但是在某些地方和個別部門,一些不良作風和變相腐敗行為仍然不容忽視。有的基層干部動輒以“山大王”自居,缺少為民意識,不愿主動服務;有的吃拿卡要、雁過拔毛,虛報冒領、侵占強拿;還有的甚至把黑手伸向低保費、優撫金等老百姓的“救命錢”……如此種種,不一而足。
“‘老虎’離得太遠,‘蒼蠅’每天撲面”,傾聽這樣的呼聲就可以明白,人民群眾對于發生在身邊的腐敗問題其感受是何等痛切,解決基層貪腐問題又是何等迫切。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微腐敗”也可能成為“大禍害”,它損害的是老百姓的切身利益,啃食的是群眾的獲得感,揮霍的是基層群眾對黨和政府的信任。如果容忍“微腐敗”的存在,且不說會直接損害群眾的切身利益,更是會讓“潛規則”流毒遍地,扭曲社會公平正義,敗壞社會風氣。因此,相比起打下一個個“大老虎”,人民群眾更樂于拍下一個又一個基層“小蒼蠅”。
“新松恨不高千尺,惡竹應須斬萬竿。”懲治“微腐敗”,必須堅持利劍高懸,堅持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才能形成遏制腐敗滋生蔓延的強勁勢頭。只有堅持抓早抓小、絕不姑息,有多少就處理多少,才能破除“法不責眾”的心態,打消“避避風頭”的心理,不斷推動基層形成遵紀守法、風清氣正的良好政治氛圍。
懲治“微腐敗”,既要治標,更要治本;既要下猛藥,更要治病根。創新體制機制、扎牢制度籠子,管住“微權力”是關鍵所在。權力不論大小,只要不受制約和監督,都有可能被濫用。針對“微腐敗”的特點,要對癥下藥,在信息透明、流程監管、強化監督等方面加強制度建設,在征地拆遷、惠民資金、工程建設等高風險領域加大治理力度,落實好“兩個責任”,從而不斷凈化基層政治生態,讓權力健康運行,讓干部干凈干事。
作者單位:四川省三臺縣觀橋鎮人民政府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