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現代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迅速。但與現實需要相比,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仍面臨著服務的規模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程度不高等問題。因此,需要加強培育農業服務組織,重點支持農業市場信息服務等7大服務領域,促進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發展
日前,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指導意見》,提出大力發展多元化多層次多類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力爭通過5年的發展,基本形成服務結構合理、專業水平較高、服務能力較強、服務行為規范、覆蓋全產業鏈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這是我國首個定位支持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發展的專門文件。
農業生產性服務是指直接完成或協助完成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各環節作業的社會化服務。隨著現代農業深入推進,農業生產性服務業加快發展,各類服務組織蓬勃興起,服務領域覆蓋種植業、養殖業、漁業等多個產業,涌現出全程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服務方式,對培育農業農村經濟新業態發揮了重要作用。
目前,全國農業公益性服務機構達到15.2萬個,經營性服務組織超過100萬個,涵蓋了農業生產的諸多環節。但與農業農村發展的現實需要相比,農業生產性服務業仍面臨著服務的規模化、專業化和組織化程度不高,服務方式不能充分滿足農民群眾需要,對普通農戶帶動力不強等問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我國農業現代化進程。
“我國農業生產性服務領域還不夠廣泛。”農業部經管司司長張紅宇認為,從產業鏈條看,產中服務相對充分,產前和產后環節相對滯后,尤其是產前市場預警、產后初加工和銷售服務很不適應,農產品不時陷入“多了多、少了少”的周期性波動。從生產區域看,東部地區和東北地區生產性服務相對發達,中西部丘陵山區則相對落后。要盡快把農業市場信息、綠色生產技術、農產品初加工等服務開展起來,覆蓋農業產前、產中、產后全過程,努力解決好廣大農戶一家一戶辦不了、辦不好、辦起來不合算的事情。
以農產品初加工為例,由于產地儲藏、保鮮、烘干等初加工服務設施簡陋,導致每年農產品產后損失超過3000億元。其中,農戶儲糧造成糧食損失約2000萬噸,產后損耗馬鈴薯約1600萬噸,水果約1400萬噸,蔬菜約1億噸。以最突出的蔬菜為例,我國蔬菜的產后損失率為歐美發達國家的4倍至5倍。
針對農產品初加工水平低、設施簡陋、工藝落后等問題,從2012年開始國家實施了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5年來中央財政累計投資達36億元,共扶持632個縣、近5萬個農戶。農業部農產品加工局局長宗錦耀表示,今后要著力支持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發展儲藏、烘干、清選分級、包裝等初加工服務,提高商品化處理能力。加強農產品貯藏保鮮冷鏈體系建設,支持常溫貯藏、氣調貯藏等多種貯藏保鮮設施集中連片建設。
此次,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的短板在三部委日前出臺的文件中得到了重點關注。文件著眼滿足普通農戶和新型經營主體的生產經營需要,提出重點支持農業市場信息服務、農資供應服務、農業綠色生產技術服務、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服務、農機作業及維修服務、農產品初加工服務、農產品營銷服務等7大服務領域。力爭通過5年的發展,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明顯提高,進一步增強生產性服務業對現代農業的全產業鏈支撐作用。
服務領域的拓展離不開大力培育服務組織。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研究員杜志雄認為,當務之急要加快構建公益性服務與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與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完善服務內容、提高服務能力,使公益性服務機構真正做到全覆蓋、有保障;還要培育農業經營性服務組織,充分發揮不同服務主體各自的優勢和功能,滿足不同經營主體對社會化服務的需求。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2017年08月30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