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在家庭承包經營基礎上的小農戶與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并存的農業發展格局,是我國農業發展的重要特征,這一國情、農情將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繼續存在。在鼓勵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加快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的同時,有效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推動二者共同構成中國特色現代農業的經營主體,是中國現代農業發展的必然選擇。推動新型經營主體發展和強化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融合,為農業服務業的突破性發展提供了關鍵支撐。與此同時,以互聯網為主的現代技術和裝備對農業領域包括農業服務領域的全面滲透,正以革命性方式全方位地改進和提升農業服務業的形態及效率。
農業服務業正在發生深刻變化
在上述背景下,中國農業服務業的發展極其迅速,規模持續擴大、結構加速轉型。目前全國各類農業服務組織數量超過115萬,服務領域既涵蓋種植業、畜牧業、林業、漁業等各個傳統農業產業,也包括休閑農業、創意農業、康養農業等新產業新業態,既探索出了生產托管、代耕代種、聯耕聯種等多種服務方式,在破解“誰來種地”“怎么種好地”等難題上發揮了難以替代的重要作用,又創新出了農機服務合作社、勞務合作社、專家大院、農業服務超市等新的服務組織形態,在“誰來提供服務”“怎么服好務”等問題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階段性成效。
現階段中國農業服務業正在發生三個方面的深刻變化:一是在供給方面,以生產效率提升為目標的經營性服務業和以公共利益增進為目標的公益性服務業的邊界日益清晰,二者共存互促的發展格局正在形成;二是在需求方面,以適應小農戶的多元化多層次服務和以滿足新型主體規模經營的專業化智能化服務需求相互并存,并呈現出爆發式增長態勢,除傳統生產性服務業以外,農業生產托管服務、銷售和品牌服務、信息和策劃服務等新型農業服務需求邊界不斷拓寬;三是在載體方面,傳統的以鄉村為主要載體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業正在向以小城鎮、農業產業園區和互聯網“三位一體、虛實共進”的平臺轉變,農業服務業的綜合化效率日趨提升。從發展趨勢判斷,我國農業服務業正在成為一個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成長性產業,將對“大國小農戶”國情之下的農業現代化轉型產生極為關鍵的支撐作用。
農業服務業仍然面臨嚴峻挑戰
從城鄉融合發展的戰略要求出發,立足加快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軌道的現實需要,當前中國農業服務業總體上發展層次不高、開放程度不充分、地區間發展不平衡等矛盾突出存在。與工業服務業相比,農業服務業發展仍處于起步階段。
發展理念上,當前農業服務業更多地聚焦于支持生產環節的服務業發展,對農業服務業發展需求向全產業鏈快速延伸缺乏認識,相較于農業生產而言,對產品營銷、品牌策劃、信息服務等新興農業服務業的政策支持有一定的不足,由此產生了農業服務業資源整合滯后于現實需要、對其重要性的認識滯后于實踐創新兩個方面的滯后性。
體制機制上,農業服務業領域存在一定的多頭管理、條塊分割問題,行業分管部門較多,相互間存在業務交叉或重合,缺乏統一權威的管理組織機構和管理體制,造成服務供給主體散亂復雜、各自為政,難以形成合力,降低服務效率。在新興農業服務需求不斷涌現的條件下,農業服務業內部管制過多和管制不力的弊端凸顯,創新動力不足和適應性差的局限性難以改變,從而形成了農業服務業實現更有效率和更高質量發展的制度障礙。
發展基礎上,近年來我國在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新型城鎮化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城市人才下鄉、工商資本入鄉、科技成果進鄉等方面還處于探索階段,對以人才、資本和技術高度集聚為核心動力的現代農業服務業來說,仍需大力發展。總體上,迄今為止我國農業服務業仍然是低水平的快速增長過程,與現代農業轉型升級所產生的不斷增大的多樣化服務需求相比,農業服務業發展不充分和不均衡仍然是突出矛盾。
改革創新農業服務業正當其時
2019年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正式印發了《關于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意見》,對農業服務業發展的宏觀目標導向和發展路徑選擇進行了明確闡述。2019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關于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就破除城鄉要素流動不順暢的相關體制機制障礙,夯實有利于城鄉融合發展的土地、人才、財政、技術、信息等生產要素配置基礎進行了戰略部署,為以城鄉融合為基礎推動我國農業服務業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政策遵循。
我國農業服務業發展處于關鍵時期,合理導向我國農業服務業的未來發展,須從宏觀層面準確辨識和把握基本態勢:一是系統化。在農業產業更加重視通過延長產業鏈來提升價值鏈,進而實現農業產業升級和競爭力提高的背景下,農業服務業將快速突破分割式發展的低效率困境,以農業全產業鏈為基礎實現鏈條式延伸,表現出日益增強的系統化特征。二是集群化。由于農業產業規模擴張和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提速帶來多元化服務需求在地域空間上的相對集中,會改變傳統農業服務業分散化發展的現狀,逐步向集群化布局、寬領域拓展的方向推進。三是智能化。物聯網、互聯網、大數據等深刻影響并全面提速我國農業的現代化進程,與之相適應,其對農業服務業發展的類型、方式、路徑同樣會同步產生重要影響,農業服務業集成性運營模式的不斷創新和智能化水平的迅速提升,將成為一個共同性基本趨勢。四是融合化。當前農業產業融合處于不斷加快和深化的過程中,城鄉間開放度擴大和要素流動性增強是推動農業產業融合水平持續提升的重要動因。受此影響,農業內部三次產業的服務業之間互為依存,城鄉產業的服務業之間的相互融合。
總體上看,大力推進我國農業服務業的發展時機已成熟。當務之急是科學把握農業服務業發展趨勢的內在規律,全力實施“服務興農”和“服務強農”戰略,以服務促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推動農業綠色轉型、帶動農業提效增收。一,加快構建政府引導、市場主體、社會參與的新型農業服務業管理體制。強化政府在農業服務業的準入制度建設、產業發展規劃、市場監管等方面的職能,提供公平、透明的市場競爭環境和公共信息共享服務。構建體系化支持政策,對優勢特色農業服務業和具有較大增長潛力的新型農業服務業給予先導性支持。二,從市場出發,建立健全服務主體效益化、內容多元化、布局效率化、結構優勢化的農業服務業運行體系。通過完善價值鏈提升農業服務業主體收益,通過培育主體提升農業服務業的產業層次和產業價值,通過拓展內容擴大農業服務業的產業規模,通過優化布局提升農業服務業的產業空間協調度。
作者簡介:郭曉鳴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鳴鳴系四川省社會科學院區域經濟研究所副所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