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在我國糧食連年豐收的同時,糧食收儲矛盾、價格倒掛、流通發展不協調等問題也日益凸顯。如何破解這些難題、加快糧食流通發展?在8日召開的全國糧食流通工作會議上,記者就此采訪了國家糧食局局長任正曉。
“十二五”期間累計托市收購糧食8460億斤 帶動農民增收2510億元
面對突出的收儲矛盾、巨大的主產區倉容缺口,如何有效防止農民“賣糧難”、保障糧食市場供應?
任正曉表示,近年來,各級糧食部門和相關央企認真落實國家糧食收購政策,適時啟動政策性收儲,著力強化市場監管,切實規范收購秩序,糧食收購工作平穩有序。
全國各類糧食企業收購總量連創新高。五年累計托市收購糧食8460億斤、油菜籽1573萬噸,通過價格托底、優質優價、整曬提等、產后減損等措施,帶動農民增收2510億元,有效保護了種糧農民利益,調動了地方政府抓糧積極性。
在保供應方面,積極推動產銷合作,2015年糧食跨省流通量達到3400億斤,比“十一五”期末增加400多億斤。糧食批發交易市場得到長足發展,全國糧食統一競價交易系統實現平臺整合、并網運行,宏觀調控的精準性、有效性顯著增強。
同時,調整優化中央儲備糧品種結構和區域布局,科學核定地方糧食儲備規模,2015年末已如期到位87%,區域市場調控能力進一步增強。糧食市場供應充足,滿足了不同層次的消費需求,維護了市場和價格基本穩定。
糧食收儲能力邁上新臺階 “放心糧油”網點達23萬余家
收儲能力和質量安全是廣積糧、積好糧的基礎。任正曉透露,“十二五”期間,全面實施了“糧安工程”,糧食收儲能力和質量安全保障水平邁上了新臺階。近三年,建設現代化倉容1388億斤,維修改造“危倉老庫”2460億斤,糧食收儲能力比“十一五”期末增長了32%,基層一線骨干糧庫收儲功能明顯增強,庫容庫貌煥然一新。加大“北糧南運”主通道和西南、西北流入通道建設,配套建成一批糧食物流和加工園區。
5年來,新增347家國家糧食質量監測機構,糧食質量監測體系進一步建立健全。“放心糧油”工程和主食產業化深入推進,全國“放心糧油”網點達23萬多家。農戶科學儲糧專項五年建設規劃積極實施,累計配置儲糧裝具1000萬套,每年為農戶減少直接糧食損失25億斤以上。
科技興糧也扎實推進。橫向通風儲糧新技術和儲運監管物聯網等綠色高效技術得到推廣應用,真菌污染糧食安全利用技術研發取得重要階段性成果。
“十三五”是全面破解糧食供求階段性結構性矛盾的關鍵期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糧食流通發展存在的困難和差距。”任正曉說,比如,糧食連年豐收、糧源充裕,但糧食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的潛力還遠未充分挖掘;糧油產品數量充足品種多樣,但還不能適應消費結構升級換代的新要求。
“‘十三五’是全面破解糧食供求階段性結構性矛盾的關鍵期。”任正曉表示,從供求總量看,“十三五”前期國內外糧食供求形勢仍將延續總體寬松的格局。從品種結構看,我國小麥供求基本平衡,玉米和稻谷階段性過剩特征明顯,特別是一些低端品種銷路不暢。從市場價格看,當前國內糧食價格處于全球“高地”,呈現產區與銷區、原糧與成品糧、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糧食價格“三個倒掛”的局面。
當前,我國糧食流通各環節發展不平衡不協調,突出表現為物流成本高,流通效率較低,糧食質量快速檢驗能力不足等。任正曉認為,“十三五”也是全面推進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的攻堅期。
著力構建“五大體系”推進糧食流通發展
“當前,我國糧食產能穩定在較高水平,糧食安全形勢持續向好,農業經營方式深刻變革,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加快升級,為糧食產業經濟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歷史機遇。”任正曉說。
面對新形勢新機遇,任正曉表示,“十三五”時期,糧食流通工作將著力構建“五大體系”。
——堅持以創新發展理念推進糧食流通各項改革,著力打造運作規范、穩健管用的糧食安全保障制度體系。
——堅持以協調發展理念激發糧食產業經濟活力,著力打造鏈條完整、效益良好的糧食產業經濟體系。
——堅持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糧食流通能力現代化建設,著力打造運轉高效、生態環保的現代糧食倉儲物流體系。
——堅持以開放發展理念拓展糧食行業發展空間,著力打造開放包容、互惠共贏的糧食流通產業國際合作體系。
——堅持以共享發展理念促進糧食供給側結構調整,著力打造惠及城鄉居民的優質健康糧油產品供應體系。(記者:劉羊旸)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華社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