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守護著匠心沉寂的村莊

[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3-11 錄入:12 ]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貴州雷山縣西江千戶苗寨的吊腳樓

(攝影/喬曉光)

樸素里蘊含著最本能天然的匠心,村莊里樸素的生活即如此。雖然許多鄉村已經開始衰落,年輕人懷著對城市的向往為了生存離開了,年邁的老人和兒童們在守護著匠心沉寂的村莊。

在云南會澤的鄉村里,我曾看到用斑銅手工敲打出來的銅油燈,老年工匠敲打的手感是如此均勻平滑,鶴腿般高挑的油燈端莊而充滿虔敬。老工匠說這是廟里用的燈,一端就是一對。

白族民居彩繪傳人楊克文說,他們在大理修復古建筑時,發現了表層下面百年前老一輩畫工的彩繪,今天依舊工藝精湛、色彩鮮艷。他們看到了上一輩人含著敬畏的匠心,今天工匠們的敬畏之心淡化了。

楊克文說:“今天人們都講創新,往前走難,其實往后走傳統更難。”沒有了敬畏,許多匠藝也缺少了生命的光彩,許多耐人尋味的東西已經不可能了。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云南會澤的一個傳統銅器作坊,這種手工制銅的作坊已經處在瀕臨消失的境地

(攝影/喬曉光)

在南北方的鄉村走了二十多年,不斷與村莊里的人與事打交道,鄉村里的習俗生活接觸久了開始漸漸領悟到那日常生活里隱含的匠心與手藝背后的東西。應當說,匠心并不僅僅是工匠們的品性,也關乎到村莊里的每個人。

匠心就是村民生存中一種生活的本能與人格的自我尊嚴。在村莊里,我看到的最普遍的“匠心”,在剪花婦女中體現的尤為鮮明。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陜北延川鄉村小學里的剪紙傳承課

(攝影/喬曉光)

陜北傳統的鄉村生活,女娃的成長就是從學習刺繡和剪紙開始的。上一輩女人教的不僅是手藝,也在教匠心。女孩要心靈手巧,也要知書達理懂“賢良”。

傳統的鄉村婚俗,婆家對未來兒媳的接納與認可正是從了解她的刺繡與剪花開始的,女孩的手藝成為她進入生活的憑證。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陜北鄉村傳統錢袋上的刺繡

(攝影/喬曉光)

在村里,誰家娶了新媳婦,過年拜年串門時,村上的婦女會留心新媳婦窯洞上的窗花,心靈手巧的媳婦是讓人尊重的。尤其是那些從娘家帶來新花樣的巧媳婦,村上婦女們會常去登門討花樣。

在陜北剪花好的婦女被稱作花匠,花匠也就是今天我們“非遺”所說的一個社區的剪花代表傳承人。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陜北鄉村里的繡花鞋樣

(攝影/喬曉光)

在鄉村,匠心不凡的婦女又是生活里各方面都了不起的女人,黃河兩岸的村莊里,我訪問過許多這樣的剪花奶奶,她們一天一夜能織布兩丈,會刺繡、剪花、捏面花、納鞋做衣,做一手可口的陜北飯菜,娃娃養得好,屋里屋外樣樣是能手。這些奶奶又都是樂于幫人的熱心腸。

其實,傳統鄉村婦女是底層生活中的底層,一生不知道要經歷多少命定的磨難,磨難也在造就著婦女的匠心。而那些優秀剪花娘子被生活勵煉出來的匠心能量,又讓她們生存得出息和有尊嚴。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鄉村婦女的剪花

(攝影/喬曉光)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陜北富縣鄉村正在熏制剪紙熏樣的剪花娘子

(攝影/喬曉光)

在呂梁山區的鄉村,我訪問過一個紙扎老漢,他為了紙扎的活計,自己種了幾分地的高粱,只收桿不要穗,就為了扎個順溜好看的紙扎架子。村上賣的紙薄而脆,顏色又不全,老漢自己跑到縣城,買了白色的手工紙,自己刷色,自己扎花,他說這棉紙耐風,自己刷的色沉穩耐看。老漢的紙扎很有傳統炕圍畫的風采,讓人看了有人氣、溫暖。紙扎老漢的手藝方圓幾十里聞名,但受苦下地人長壽,窯洞里擺滿了做的紙扎活常遇不上個喪事。

紙扎老漢沒活兒時自己燒制柳木條畫起了風景畫,水平不亞于稚拙藝術大師盧梭。一個偏遠山區里的紙匠,匠心同巴黎的天才們一樣,在平凡中綻放出不平凡的光芒。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陜北剪紙熏樣

(攝影/喬曉光)

在陜北佳縣的山城上,我們拜訪了剪花娘子郭佩珍。這是一個匠心獨運的剪紙大師,中國鄉村會鉸剪紙的婦女成千上萬,但能拿起剪刀把自己磨難的命運剪出來的只有郭佩珍。

郭佩珍和庫淑蘭都是我們申報剪紙世界非遺時選擇的天才傳承人。庫淑蘭的剪紙蘊含著古《詩經》的底蘊,但她的藝術世界像莫扎特的音樂,如同來自于吉祥艷麗充滿歡樂的天堂之音。庫淑蘭把自己的夢想與尊嚴融進了剪花娘子神人合一的圖樣中。但郭佩珍的剪紙已脫離開民俗的主題,成為一個中國鄉村婦女個體命運敘事長卷的開拓者。她把人生的苦難和在這個苦難中的抗爭和親歷一一展現了出來。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陜北佳縣天才的剪花娘子郭佩珍

(攝影/陳明溍)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陜北佳縣郭佩珍剪紙作品《我家住在黃河畔》局部

(郭佩珍提供)

村莊里的生活是樸素的,樸素的房子、樸素的衣裝、樸素的飯菜、樸素的莊稼、樹木、雞鴨、牛羊,但村莊又是一個處處充滿匠心的地方。在南北方不同民族的鄉村里,旅游者看到的是莊稼漢的男人和灶臺旁的婆娘,但我們卻看到了村莊里那充滿匠心的身份與角色。在鄉村的男人里,有木匠、瓦匠、石匠、鐵匠、銀匠、皮影與木雕匠人,還有風水先生、神漢、鬼師、村醫、傘頭、巫醫、地方戲班子……女人從事的手藝有蠟染、刺繡、織錦、剪花、面塑、裁衣、做帽,在村莊里有人的地方就有衣食住行、婚喪嫁娶,春夏秋冬四季的勞作與習俗,生活需要匠心。匠心使生活的細節有了人性的光彩與千差萬別的滋味。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貴州黔東南清水江畔晾曬染布的苗族婦女

(攝影/喬曉光)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河南淮陽鄉村里正在制作“泥泥狗”的鄉村婆婆

(攝影/喬曉光)

中國鄉村的匠心是守護傳統的最后底線

在陜北延川鄉村里發現的古老剪紙招魂習俗

(攝影/喬曉光)

匠心是一種生命的本能,無論是一棵樹、一束花、一只百靈鳥或涓涓流淌的小溪,自然萬物的生長也充滿了天地造化的自然匠心。

在人類漫長的進化史上,最原初的匠心從舊石器時期打制石器時就已經開始了,圍繞著生存的匠心在村莊日常生活中綿延至今。

今天快速發展的現代化生活,使我們不斷失去農耕時代延續下來的充滿匠心的生活傳統,生活變了,那古老的匠心被遺忘在空寂的村莊里。我們呼喚的,恰恰是我們缺失的,匠心真的會隨著消失的農耕生活而一去不復返嗎?對傳統的敬畏成為我們守護匠心的最后底線。

村莊里匠心的故事又告訴我們,匠心是每一個生命潛伏著的能量與本色,我們等待,等待浮云過后喚醒匠心的春天。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華手工》雜志2016年第4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美女高潮视频免费 | 伊人色综合久久天天网 | 日韩欧美乱国产日韩欧美 | 亚洲综合在线精品女同 | 在线观看免费h视频网站 | 伊人久久精品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