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問題一直是人們關心并熱議的問題,在如今的互聯網+的熱潮,出現了通過農產品可追溯的方式來保障農產品安全的方式。
談到對農產品的追溯體系的信任問題,其實是有三種模式,這三種模式都是中國農業供應鏈在實踐中產生的。
第一種模式:就是供港供澳生鮮農產品追溯體系。這種體系的主要做法就是在關鍵節點通過人去控制,還要承擔著政治責任,如果一旦出了問題就嚴格追責一大批相關人,所以這種體系效果良好,多少年了都沒出過一次食品安全事故。
第二種模式:就是出口日韓的科學管理模式。例如日本通過肯定列表等方式,嚴格檢測各種指標,一次不達標以后就沒有機會了這里的政治、經濟風險都很大,所以一般出口商也不敢鬧著玩,所以出口日韓的農產品,通過他們的嚴格檢測指標倒逼前端進行科學管理,從而形成一整套從基地到出口的科學管理體系,例如haccp體系,等等。
第三種模式:就是賽事追溯體系。08年奧運會有一次牛奶都已經放在所有餐廳了,抽檢檢測結果出來了,有一個樣本抗生素超標,1小時內所有的餐廳當批次的牛奶全換了,當然在口里喝著滴不能搶下來。送菜的車,遠程實時監控,開個車門都有嚴格規定。這就是科學管理和人的結合。
如果你想做靠譜的可追溯體系,學習第二種模式比較靠譜。
然而對非國家強制執行的農產品溯源比較悲觀,有可能是一個產品的買點,但對產品質量的提升依舊完全憑廠家良心。我們也要明白以下幾點:
第一步要研究明白需要追溯什么信息?
第二步是這些信息應該如何被采集?
第三步是用什么樣的工具和技術來采集?
先念叨一下國內質量做的不錯的藥品。可能這是為數不多的質量標準合格、老百姓長期零散購買、有完善的溯源體系的物品了。藥品溯源是國家強制執行并且監管的,每一批藥品生產都會有指定的批號,批生產記錄從最初原材料的購買到最終包裝耐至銷售都有詳盡的記錄。可以做到終端批號和電子監管碼追溯,也可以做到單批藥品精確召回。
購藥人不需要進行信息比對,不需要自己去溯源,因為所有的渠道保證了藥物的最終安全,溯源體系只是一種保障而非賣點藥企都在信奉這樣一句話「質量源于設計」。
溯源系統的目的是保證藥品質量。藥物生產過程中系統誤差低,生產周期短,人工參與程度很低,質量控制點極其明確。即使在這種情況下,人的誤差依舊是最大的誤差來源,年底盤點對不上帳的事情也是時有發生的。追溯體系成本在藥品本身中所占價格可以被接受。
再說農產品溯源系統大多為企業本身的,很多沒有形成國家標準,公信力良莠不齊。說句不好聽的,乳制品在食品中質量控制算是不錯的了,但是現在提到了國產乳制品都什么反應?
什么信息需要記錄,什么信息需要展示是個很重要的問題。尤其是農產品這種涉及環節多,周期長,哪些是質量控制點真的需要踏下心來研究。另外,消費者購買的時候需不需要看這么多信息?
追溯體系需要成本,相比之下是否能保證市場銷售?如果真的是想要提高質量的話,溯源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它只是工具,不是保證。
就好比不愛看書的人買 kindle 的人依舊不會看書一樣,企業如果心中沒有質量這回事,什么樣的溯源體系都沒用。
而企業心中如果有質量,想做好質量,才能好好的思考在哪些地方需要溯源,這種情況下,很多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今日新農人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