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資訊

“十二五”以來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成就綜述

[ 作者:郭少雅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4-27 錄入:吳玲香 ]

原題:領跑現代農業新征程

——“十二五以來都市現代農業發展成就綜述

十二五以來,都市現代農業已經成為我國現代農業的重要板塊。擔負著一頭服務城市,一頭富裕農民責任的都市現代農業,發展理念不斷創新,產業功能不斷聚集。

2012214日,國務院發布《全國現代農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規劃明確提出,率先在大城市郊區多功能農業區實現現代農業。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從國家層面對都市現代農業進行頂層設計,自此,都市農業踏上了領跑農業現代化的新征程。同年4月,農業部在上海首次召開全國都市現代農業現場交流會,拉開了都市現代農業加速發展的序幕。

服務城市:保障菜籃子有效供給都市農業當仁不讓

2015年,我國生產出了8625萬噸肉類、2999萬噸禽蛋、3755萬噸牛奶、6690萬噸水產品和78727萬噸蔬菜,除去牛奶,以上農產品的人均占有量均超過世界水平。在充足的菜籃子中,35個大城市蔬菜產量約11400萬噸,約占全國14%,肉類產量約1400萬噸,約占全國16%。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籃子呈現出連年豐收、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的形勢。

這樣的供應保障,是在大都市耕地資源匱乏、農業資源稟賦不足、務農勞動力嚴重不足的狹小空間以小搏大的戰果。

充足的農產品供應保障是都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穩定器。都市現代農業與優勢農業和特色農業最大的區別,在于它承擔著保城市供應、穩市場菜價的責任。從數量上來講,都市現代農業生產的農產品大多是鮮活的,不能完全依靠長途運輸,必須保障一定的自給率和應急保障能力;從質量上來講,農產品必須是安全的、綠色的,必須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如何讓市民對菜價滿意,讓農民對收益滿意?各大城市在完善調控保障機制方面作出了有益探索,綜合運用財政、價格、稅收、保險等手段,引導社會資源合理配置到菜籃子產品產銷的各個環節;從完善市場流通體系入手,加強菜籃子產品產銷全過程監測預警,及時發布動態產銷信息,引導農民合理安排生產;通過統籌規劃批發市場建設,扶持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落實好綠色通道政策,發展農社、農校、農超對接和社區便民菜市,促進貨暢其流。

三天不見青,兩眼冒金星。這是上海市民喜食青菜的生動寫照。作為不適宜長途運輸的綠葉菜,上海的自給率達到90%,每天有超過4000噸的地產綠葉菜上市。上海市浦東新區曹路鎮的浦東朝意蔬果合作社理事長沈學國說:之所以有這么穩定的地產供給量,是因為在上海首創了綠葉菜價格保險制度。蔬菜價格一旦低于基準線,保險公司就會對菜農理賠。菜農有了穩定的收益,上海市民吃青菜就有了實打實的保障。

農產品電子商務更是為傳統農產品營銷注入了現代元素,在減少農產品流通環節、促進產銷銜接和公平交易、增加農民收入、倒逼農業生產標準化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等方面顯示出明顯優勢。大城市郊區涌現出一批如北京任我在線、沱沱工社、上海菜管家、武漢家事易等為市民提供日常生鮮農產品的電商企業,發展勢頭強勁。

富裕農民:一二三產深度融合挖掘農業潛值

2016年初,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是拓寬農民增收渠道、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的重要舉措,十三五規劃綱要也把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列入其中。

都市現代農業延伸了產業鏈,擴展了多元功能,在一二三產融合上走在了前列。

世界葡萄大會、世界種子大會、世界食用菌大會、農業嘉年華……北京近幾年接連舉辦了多項令人矚目的農業盛會。據北京市統計局提供的數據顯示,2015年北京市共舉辦4項農業會展活動和27項農事節慶活動,其中農業會展接待游客110.7萬人次,總收入5021.7萬元;農事節慶活動接待游客233.4萬人次,總收入達1.8億多元。

北京市農村工作委員會協調聯絡處處長任榮分析說,會展農業不僅是經濟、生態、生活功能融合的平臺,也是農業研發、休閑旅游、文化創意、農產品加工等價值整合的平臺,實現了一二三產業的有機融合,提升了農業附加值。

農產品加工業從小到大,已發展成為產業關聯度高、行業覆蓋面廣、帶動作用強的基礎性產業,成為延長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拉動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目前,農業部在12個試點省大城市郊區,選擇一批資產規模較大、管理規范、經濟效益好的大型主食加工企業,支持它們建設現代化生產線、改造升級技術設備、開發新技術和新產品、創新營銷模式。

廣州市都市農業總收入比農業總產值約高出4.5倍,都市農業增加值約占全市地區生產總值的8.4%;鄭州市全市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總數達到425家,擁有好想你、雛鷹農牧等農業產業化集群11個,以三全、思念為代表的速凍食品產業集群在全國市場占有率達到50%以上。都市農業已經建立起了從田間到餐桌、從原料到成品、從生產加工到消費休閑的經營一體化、產品多元化、文化內涵豐富的都市現代農業產業體系。

望得見的鄉愁:生態涵養、休閑體驗、文化傳承,都市現代農業任重道遠

20144月,農業部在成都召開全國都市現代農業暨菜籃子工程建設現場交流會,都市農業的六大功能得以明確,服務城市、宜居生態、優質高效、科技創新、富裕農民、傳承農耕文明。

作為為全國人民搞飯,為農民搞錢,為城里人搞綠的有效載體,十二五期間,35個大城市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示范縣占全國22%以上。2015年,35個大城市城郊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85元,比全國平均水平高出45.2%

411日清晨,南京小伙兒唐輝站在了南京市江寧區的最美田園賽道上。和他一起完成這次牛首山杯”2016南京·江寧春牛首國際馬拉松賽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8000多名跑者。

這是一段充滿詩情畫意的跑程,進入人間四月天,江寧西部旅游環線可謂一路風景:兩側桃花仍未落盡,晚櫻已經盛開,萬畝油菜花田和郁郁蔥蔥的麥苗令人目不暇接。江寧區橫溪街道、谷里街道結合自身特色,推出了西瓜加油站黃瓜接力棒。在西瓜加油站,跑者可以品嘗到橫溪的品牌農產品——西甜瓜。作為南京市最大的蔬菜基地,谷里給跑者準備了黃瓜接力棒。數千名跑者一邊跑步,一邊品嘗甘甜的西瓜、清爽的黃瓜,成為此次寧馬一景。

農田是城市天然的綠色屏障。在寸土寸金的上海,保留下160萬畝水稻面積,讓綿延的稻花香成為季節性人工濕地。在南京,政府制定出臺生態補償辦法,以水稻種植、生態公益林、濕地和水源地保護為生態補償重點,形成了9.7萬公頃的城市綠腎保護網

挖掘都市農業生態功能的意義還不止于此。在生態涵養的整體規劃下,清潔生產已成為都市現代農業的題中應有之義。農業生產方式的轉變帶來的是安全、衛生、優質的綠色農產品,通過推廣精耕細作,使用有機肥,嚴格監管高毒劇毒農藥的使用,發展種養結合的循環農業,都市農業在開發生態種養模式,實現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上,做著種種有益的探索。

示范帶動:科技創新驅動農業現代化跨越式發展

在農業資源緊張,環境壓力增大的今天,農業發展中面臨的問題終究要依靠科技,而都市農業憑借其雄厚的資金保障,得天獨厚的科技資源,工業反哺農業的強大推動力,在科技領域成為現代農業真正的領跑者。

截至2014年底,35個城市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均值達到69.2%,比全國水平高8個百分點;農村居民百戶家庭計算擁有量達到31.2臺,比全國平均水平多7.1臺。

作為國際化大都市,北京農業占GDP的比重早已不足1%。但是,北京每年選育的主要農作物新品種數量和種業銷售額占全國10%;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9%,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6個百分點,接近發達國家水平。

與北京遙遙相望的大連,圍繞漁業、畜牧、水果、蔬菜、花卉五大優勢產業,加大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推廣力度,積極組織院校、科研單位和龍頭企業開展科技研發和攻關,有力提高了都市現代農業科技含量。十二五期間全市獲得國家級獎勵的農業科研項目30余項,農業科技貢獻率達到65%,土地產出率達到每公頃14.8萬元。

圍繞建設種源農業、生態農業、裝備農業和數字農業,一大批自主創新的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在都市現代農業中大顯身手,也使農業成為吸金產業。通過推進信息化與農業現代化深度融合,加快物聯網等現代信息技術集成應用,智慧農業和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迅速。農業產業鏈延伸與產業門類增加使農業投資領域極大擴展,投資需求大大增加。目前,社會資本加快進入都市現代農業領域趨勢逐步顯現,國內外各種資本力量紛紛涉足農業,出現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的熱潮,聯想控股、龍大集團、東信集團等高調進軍農業領域,KKR、凱雷投資、黑石集團等外資私募股權基金(PE)也紛紛投資中國農業。

已是十三五規劃實施的開局之年,隨著城鄉一體化的持續推進,我國將出現更多世界水平的都市現代農業。進一步優化農業生產力布局、保障大中城市農產品有效供給、改善城市人居生態環境、促進農民就業增收,都市農業作為現代農業發展道路上的領跑者,舞臺廣闊,生機勃發。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農民日報2016-04-26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人成电影网久久影视 | 综合久久久久婷婷丁香五月 | 中文字幕手机在线视频不卡 | 日韩免费AV在线播放网 | 在线a亚洲视频播放在线观看 | 在线观看人成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