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不同于農區和牧區的獨特農業農村經濟形態,北方農牧業交錯帶如何面對適度發展成為現實問題。
日前,農業部下發《關于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大力發展草產業和草食畜牧業。業內專家認為此舉“正當其時”。
當前,我國在農業生產上結構失衡、飼料糧占比過高等問題日益突出。農業部部長韓長賦此前曾表示,推動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是農業結構調整組合拳中的關鍵“一拳”。
有專家表示,與北方草原純牧區相比,農牧交錯帶自然條件相對優越,水熱條件良好,能夠從事農業生產,所以農牧交錯帶農業和草原畜牧業可以相輔相成,發展現代草食畜牧業具有天然優勢。
不僅如此,北方農牧業交錯帶也是我國中、東部極其重要的生態屏障和黃河、海河水系的水源涵養地,其生態問題也備受關注。
有望成為最大畜產品主產區
學界認為,北方農牧交錯帶是年降水量在350~550毫米,地理景觀以農田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交錯鑲嵌分布,農業生產經濟發展以畜牧業和種植業并重的區域。
記者了解到,其重點區域范圍涉及河北、山西、陜西、內蒙古等7省區146個縣,包括長城沿線沙化退化地區、黃土丘陵溝壑水土流失地區、京津冀水源涵養地區。
20世紀80年以來,隨著區域人口迅速增長,促使后備耕地資源開發不斷向草原區拓展。長期以來,由于過度墾植、超載放牧,農牧交錯帶草地全面退化,農田沙化面積已占耕地面積的30%左右。
當前,我國除了在農業生產上面臨結構失衡、飼料糧占比過高等問題外,在農產品消費上還面臨肉蛋奶需求增加、食品安全要求提高等變化,在市場和經濟上面臨國際農產品市場對本土農畜產品的強度競爭和擠壓。
“北方農牧交錯帶發展的根本問題是人地矛盾,直接問題是生產結構不合理,沒有按照適合本地特點的產業結構和生產方式發展農牧業。”國家牧草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崗位科學家、中國農科院農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王明利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以長城沿線沙化退化地區為例,包括遼寧、山西、內蒙古、陜西的77個縣市,涉及1800萬農業人口。目前,玉米占糧食產量75%以上。
韓長賦指出,北方農牧交錯帶農業結構調整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方面。要著眼于破解玉米“困境”、加快產業轉型升級、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和推動農牧民脫貧增收,調整該區域農業結構。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加快發展草牧業”,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全方位、多途徑開發食物資源,加快建設現代飼草料產業體系和現代畜牧業建設”。而《意見》提出,北方農牧交錯帶要減糧增飼、做大草產業;增牛穩羊、做強草食畜牧業。
專家表示,北方農牧交錯帶既有發展高產人工飼草基地的先天優勢,也有發達的農業副產品支撐,具備建成我國北方草食畜牧業基地的先決條件,有希望成為我國最大的牛羊肉和乳產品主產區。
構建農牧產業新體系
事實上,我國農牧交錯帶分布比較廣泛,除了北方農牧交錯帶之外,還有西南半干旱過渡帶、西北干旱綠洲荒漠過渡帶等,但常說的農牧交錯帶是指北方農牧業交錯帶。
中科院寒區旱區環境與工程研究所研究員趙學勇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這不僅因為它是我國面積最大、空間尺度最長的農牧交錯帶和世界四大農牧交錯帶之一,更主要的是,近些年這里荒漠化急劇發展、生態環境明顯惡化,成為我國生態問題最為嚴重的農牧交錯帶。
上世紀70年代以來,農牧交錯區生態環境急劇惡化。隨著中國東部耕地資源減小,農牧交錯帶作為我國的耕地資源儲備區,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如何實現該區域資源持續利用與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已不再是一個區域問題,而是一個國家問題。
據趙學勇介紹,北方農牧交錯帶節約灌溉用水的理念以及所需的技術、設備等還沒有跟上,同時存在費用過高等問題。而節水技術、設備等利用低就會導致水資源的過度利用,進而導致水資源可利用性減小,表現在湖泊干涸、河流斷流、地下水位下降,次生問題是農牧業成本增加。
各種農業自然資源的有效集成和優化利用是解決農牧交錯帶農牧業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業內認為,《意見》從生態農業角度,發展節能減排、循環利用、因地制宜的可持續農牧業經營模式。
《意見》強調,要增強對農牧交錯區水資源的高效利用,實現節水、增產雙目標;同時,通過推動循環生態農業模式,協調自然、經濟、社會層面。
趙學勇也建議,從生態、經濟和社會等意義方面看,一是要提高農牧民節水環保的意識;二是推廣節水技術、設備,并加強管理;三是尋求農牧業產業的多樣化,提高資源利用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在確保農業基本生產功能穩定快速增長的基礎上,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
相關專家表示,生產、生態、文化休閑綜合發展,使我國北方農牧交錯帶農牧業集生態、旅游、產業于一體,對于提高其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促進我國農牧業現代化、建設新型小康社會有重要指導意義。
《意見》提出,力爭通過5~10年的時間,基本構建牧農林復合、草果田契合、一、二、三產融合的產業體系,基本建立投入減量、生產清潔、資源節約、循環再生的發展新模式,基本形成藍天白云相連、綠草果樹相映、黑白花牛群相間的生產生態新景觀。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科學報》(2016-12-14第5版 農業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