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部網站7日消息,為更好指導“十三五”農業科學技術事業發展,充分發揮科技對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引領作用,農業部印發《“十三五”農業科技發展規劃》。
規劃提出,到“十三五”末,我國農業科技創新活力進一步釋放,創新效率進一步提高,科技對農業產業貢獻度進一步提升;農業科技投入、人才培養、條件建設、國際合作等工作取得顯著成效;適應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農業發展要求的科學技術體系逐步完善,科技成果有效供給顯著增強,農業技術集成化、勞動過程機械化、生產經營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力爭在戰略必爭的農業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領域實現率先跨越,在受制于人的現代農業核心關鍵技術領域實現技術跨越,在區域現代農業發展技術領域實現集成跨越。
具體發展目標為:
——科技創新能力大幅提升。農業科技創新基礎條件不斷改善,在現代種業、農機裝備、農業信息化、農業資源環境等領域,獲得一批原創性科技成果和關鍵技術產品,農業科技的支撐引領能力顯著增強。
——人才隊伍建設水平顯著提升。人才管理和培養、評價、流動、激勵、引進、使用的體制機制不斷完善,人才結構進一步優化;培養100個以上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農業科研團隊和1000個左右的骨干創新團隊,形成1萬名基層農技推廣骨干隊伍,培養一批經濟實力強的家庭農場、專業大戶、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1000萬新型職業農民、農村實用人才和農業技能人才。
——科技基礎條件明顯改善。200個重點學科實驗室、200個農業科學實驗站和200個農業科學試驗基地的設施設備條件進一步改善,建設一批區域性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農業科技創新能力條件建設整體水平顯著提高。
——國際科技合作更加深入。農業科技“引進來走出去”步伐明顯加快,國際合作網絡拓展完善;建成一批海外技術轉移、示范服務基地,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農業國際科技合作不斷增強。
——科技體制機制日益完善。適應國家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農業科技項目管理體制機制逐步建立;農業科技穩定支持與適度競爭的投入機制進一步健全;協同創新機制、分類評價機制、激勵機制等不斷健全,農業科技創新創業環境持續優化。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證券時報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