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起源或非迫于氣候變化
中國社會科學報綜合外媒報道新幾內亞是人類最早在熱帶雨林進行農業實踐的地區之一,來自英國牛津大學及新西蘭奧塔哥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對該地區的考古調查,對有關農業起源的兩種觀點提出了異議。
有觀點認為,最后一個冰河時期后的氣候變化促成了食物獲取方式的創新。還有觀點認為,如果沒有農作物和牲畜,早期的狩獵收集者將難以在熱帶雨林環境中生存。許多學者認為熱帶雨林并不適宜人類居住,因為這些地區土壤貧瘠、濕度過高,無法為人類生存提供足夠的食物。但是在新幾內亞的考古工作則推翻了這些觀點,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已經在該地區生存了約4.5萬年,新幾內亞中央山地熱帶雨林為狩獵采集者提供了穩定的食物,與此同時,農民也在附近進行耕作。
研究團隊分析了基奧瓦考古遺址出土的果蝠、斑袋貂等小型哺乳動物的牙齒。這些遺骸最早可追溯到1.2萬到8000年前,那時農業在該地區剛剛開始。這些動物壽命較短,且對環境變化高度敏感,能很好反映當地植被情況,對其分析可以獲得新幾內亞中央山地區域的環境記錄。從這些哺乳動物牙齒中得到的食物特征顯示,數千年里當地氣候都是穩定的,并且其間一直有人類在此生活。沒有明顯跡象表明有突然的氣候變化迫使人類更有組織地獲取食物。
研究者表示,此前人們認為發展農業是為了替代以往食物獲取的途徑,但對新幾內亞中央山地的考古研究顯示,該地區有農業精耕細作,同時人類也能夠在熱帶雨林中靠狩獵獲取食物,人類并非迫于生存而變為農民。(王曉真/編譯)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社會科學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