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發布的《中國農業展望報告(2017—2026)》以中國糧食、棉花、油料、糖料、蔬菜、水果、肉類、禽蛋、奶制品、水產品、飼料等產品為對象,對2016年市場形勢進行了回顧分析,基于未來10年中國宏觀經濟社會發展和農業發展環境條件的合理假設,綜合CAMES模型基線預測和有關專家的分析判斷,對2017年、“十三五”期末和未來10年生產、消費、貿易、價格走勢進行了系統展望。
2017年結構優化
2017年,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中國農業發展的主線,農業結構將以市場為導向持續優化調整,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有望繼續增加,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將得以緩解。
糧食產能保持穩定、結構不斷優化,水稻、小麥種植面積穩定在8億畝以上,優質稻谷、專用小麥種植面積增加,玉米面積預計調減1000萬畝以上,大豆面積預計調增900萬畝,棉花、糖料種植將有所恢復。畜牧業生產穩中有增,生豬區域布局優化、生產基本穩定,牛羊肉增速較快,奶類產量恢復性增長;漁業減量增收和資源保護力度加大,水產品產量將小幅調減。
農產品消費總量將繼續剛性增長,玉米加工消費增長超過10%;消費結構持續升級,多層次、高質量、品牌化需求特征進一步顯現。農產品進口格局繼續分化,谷物、棉花、大豆等進口增長空間不大,但豬肉等畜產品進口仍將保持較快增速。
隨著糧食等重要農產品收儲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農產品價格由市場供求決定的特征更加明顯,稻谷、小麥價格穩中偏弱,玉米價格觸底企穩,大豆價格有一定下行壓力,蔬菜價格水平低于上年,豬肉價格穩中有降,水產品價格有望持續上漲。
未來10年保持穩健
未來10年,中國農業發展將保持穩健態勢,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明顯成效,農產品供需結構性矛盾逐步化解,糧食由階段性供大于求向基本平衡格局轉變。
重要農產品產量穩定增長,糧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未來10年,在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和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等條件下,主要農產品產量繼續穩中有升,糧食、蔬菜、禽蛋、水產品產量年均增速0.5%~1%,水果、肉類和奶制品產量年均增速1.2%~2.0%。
農產品供給質量和效率顯著提高,農業生產要素配置趨于合理。稻谷、小麥產量保持基本穩定,產品結構持續升級;玉米種植面積到2020年將調減至5.13億畝,比2015年減少約6000萬畝,高庫存壓力明顯緩解,玉米供需實現基本平衡;2026年大豆種植面積將恢復到1.41億畝,比2015年增加約4300萬畝;“菜籃子”產品區域布局結構繼續調整,畜產品生產向糧食主產區轉移,奶類和蔬菜生產進一步向優勢區域集中;農業勞動生產率、資源利用率和單產水平等核心指標將顯著提高,2026年稻谷、小麥、玉米、大豆單產分別比2016年提高29千克/畝、12千克/畝、27千克/畝、20千克/畝。
農產品消費持續增長,消費結構加快升級。未來10年,大米、小麥消費總量保持小幅增長,年均增長率分別為0.5%和0.7%,玉米消費總量繼續較快增長,年均增速2.8%;城鄉居民對水果、肉類、奶制品、水產品等的消費需求保持較快增長,2026年人均食用消費量將分別達到102千克、56千克、40千克、23千克,比2016年增長12%、36%、23%、20%;農產品加工消費需求增長較快,2026年中國蔬菜加工消費占總消費量的比重將達到16%左右,水果為15%、肉類為17%、禽蛋為16%、水產品為36%。
農產品貿易保持健康發展,農業國際競爭力有望增強。展望期間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繼續保持活躍,蔬菜、水果等優勢特色農產品出口保持小幅增長態勢,并繼續呈貿易順差格局。隨著國內外價差趨于合理,農產品進口基本穩定。受國產大豆生產恢復較快、食用油消費增長趨穩等因素影響,未來10年中國大豆進口增速明顯放緩,2026年大豆進口量將達到9600萬噸左右。
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不斷完善,市場價格總體溫和上漲。隨著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改革完善,稻谷、小麥市場價格在展望前期將穩中有降,后期受成本推動穩中趨升,優質口糧品種的價格可能持續走高;玉米、大豆、棉花、食糖價格與國際市場的聯動性增強,市場波動風險加大;肉蛋奶、蔬菜、水果、水產品價格總體趨漲。
分品種展望未來10年
稻谷產量保持穩定,口糧消費剛性增長。種植面積穩中略減,總產量將穩定在2億噸以上;口糧消費保持增長,2026年消費總量預計為15583萬噸,年均增0.5%;2020年之前稻米價格受最低收購價政策影響將小幅下跌,之后有望穩中有漲;受進出口政策和國內外價格變化影響,大米進口減少,出口增加,預計2026年進口量為233萬噸。
小麥消費增速快于生產,凈進口量先降后增。種植面積穩中有降,年均降0.04%,單產持續提升,年均增0.3%,產量保持穩定,2026年將達到13269萬噸,年均增0.3%;口糧消費、工業消費持續增長,消費總量年均增速0.7%;消費結構升級將拉動優質、專用小麥需求上升,普通小麥與優質小麥價差將逐漸擴大;凈進口量先降后增,預計2026年為329萬噸。
玉米種植面積先減后穩,價格走勢由弱轉強。生產結構調整進一步深入,種植面積持續調減后趨穩,產量先降后升,預計2026年面積穩定在5.2億畝,產量恢復到2.21億噸;由于有利的市場環境和政策環境,消費將恢復較快增長;國內外價格基本接軌,進口將呈下降趨勢;展望前期價格觸底企穩,2020年之后價格可能再度進入上升期。
大豆生產恢復至歷史高位,進口增速放緩。生產、消費將呈現同步增長態勢,種植面積恢復性增長,年均增幅2.7%,單產水平提升,年均增長1.6%,產量年均增長4.3%;食用消費增長較快,壓榨加工消費平穩增長,消費總量年均增長1.9%;進口量維持高位,但增速趨緩,預計年均增長1.4%。
油料生產小幅增長,食用油自給率穩中有升。生產穩中有增,2026年預計產量較2014—2016年平均水平增長10.8%,其中小品種增幅明顯;人均食用油消費將穩定在一定水平,植物油總消費量將穩中有增,未來10年年均增長0.7%,明顯低于過去10年4.5%的年均增速;食用油籽進口量總體繼續增加,市場價格化形成機制增強;食用油自給率穩中有升,未來10年預計提高0.2個百分點。
棉花產量基本穩定,庫存結余水平降低。預計2020年棉花產量達到498萬噸,2026年為495萬噸;消費穩中略降,預計2020年消費量為745萬噸,到2026年降至730萬噸;進口逐步增加,將成為國內消費的重要來源,預計2020年進口量將增至240萬噸,2026年為235萬噸;庫存結余量逐漸降低,2019年有望降至正常水平。
食糖生產和消費均穩中趨增,進口規模較大。糖料種植面積將保持基本穩定,單產有所提升,食糖產量穩中略增,預計2026年為1153萬噸;消費水平穩中趨增,預計2026年消費量1847萬噸;價格仍會有較大波動,受國內產不足需和國內外價差影響,進口仍將保持較大規模,預計2026年進口食糖804萬噸。
其他品種,蔬菜產量高位趨穩,品種消費結構優化;水果產量和消費量增速放緩,結構進一步優化升級;豬肉規模化養殖加快,凈進口有望縮減;禽肉生產消費同步增長,進口保持穩定;牛羊肉消費拉動產量較快增長,牛肉進口繼續增加;禽蛋生產增速放緩,成本帶動價格整體上漲;奶類生產進入平穩增長期,進口增速放緩;水產品產量增速放緩,消費結構升級拉動進口增加;飼料產量和需求量穩定增長,市場價格弱勢轉強。(王方整理)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科學報》(2017-04-26 第5版 農業周刊)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