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太原舉行的全國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推進會上,農業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表示,今年中央財政將投入15億元,重點實現現代青年農場主培養計劃、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輪訓計劃、農村實用人才帶頭人培訓計劃,全年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0萬人以上。
新型農民與傳統農民的差別在于,前者是一種主動選擇的“職業”,后者是一種被動烙上的“身份”。現在,大量的農村青年外出打工了,主動選擇離開農村的土地。這是大多數“身份農民”脫貧奔小康的道路選擇,是時代的進步,歷史的必然。
“職業農民”概念的提出,意味著“農民”是一種自由選擇的職業,而不再是一種被賦予的身份。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今年“兩會”四川代表團審議時曾要求,就地培養更多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民觀”的新表述。
現代農業,不僅是數量農業,更是質量農業;不僅要提供大路貨,更要生產農業精品。這就意味著,新型職業農民,對政策和市場要有敏銳的洞察力。
農用無人機在田間灑藥、智能噴灌設備給麥苗澆水、機械插秧機在水稻田插秧、用互聯網銷售農產品……發展農業現代化,需要一大批善把科技和產業融合在一起的新型職業農民。
新型職業農民懂技術、會經營、善管理,不僅能促進當地產業的發展,更能激發當地貧困戶的脫貧積極性,可以很好地實現“幫貧致富”。
因此,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現代化發展的必然要求。2015年,湖南被農業部列為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省。僅2015年一年,就組織培育新型職業農民4.49萬人次,有20491人通過認定獲得新型職業農民證書。事實證明,這些新型職業農民,不僅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而且在精準扶貧工作中發揮了重要引領作用。今年,100萬人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計劃,無疑讓人充滿期待。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湖南日報2017-06-09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