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名,烙燙著悠遠而珍貴的印記。
它原生態地流淌著我們的春夏秋冬和寒來暑往。那些讓我們魂牽夢縈的古老稱謂與地理信息,有著源遠流長的內在積淀和時過境遷的煙雨紅塵;它們是地域變遷的刀刻斧鑿,恒久地鐫刻在我們記憶的最深處。無論走到哪里,村名都是我們回家路上最準確的坐標。
村名,記載著滄桑而豐滿的歷史。
它真切地刻錄著歲月中一切的過往。細品每一個村名,都能感知時光隧道的悠長,那些塵封已久的物事,不時散發出新的芳香。撫摸滄桑,我們還從中知曉先民們來自五湖四海,在這里繁衍生息,創業發展,漸成村落,漸變至今。村名是一張家譜,一段村情,一本縣志,一部國史。不管沉浮還是悲歡,我們懷揣它,就是重溫那不可復制不可斷代的歷史。無論走到哪里,村名都是我們回家路上最明亮的北斗。
村名,蘊含著深邃而厚重的文化。
它傳承著血緣及根脈,積淀著文化與精神,反映著政治和經濟。大至一個古村遺址的發掘,一件文物的出土,小至一個民俗一張剪紙的遺風,一條家訓一段傳唱的沿襲,哪怕是一個故居一座牌坊的還舊,一個村規一個民約的廢立,無不根植著文化的元素。無論野蠻還是文明,在它們的對決中,最終成為文化的化石。在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建設美麗鄉村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村名流溢著“精氣神”“幸福味”“美好愿”,各式版本的“中國夢”都在這些帶有多元希望的愿景村名里展示著。無論走向哪里,村名都是我們回家路上最豁達的自信。
村名,彰顯著博大而溫暖的情懷。
它是一個村落的稱呼,濃縮并孕育著深厚的情愫。無論這里的“小確幸”,還是“大歡喜”,透過村名,我們敬仰這里的先哲名人,也嗟嘆這里“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的共舞。村名,其實就是我們夢中的故鄉,故鄉就是它名下的那道道山梁,縷縷炊煙,陣陣蟬鳴,清清河水……還有,賴在媽媽的懷抱里,聽她講那過去的故事。你全部的念想,都在它寬廣的胸襟里默默珍存,不離不棄。你來與不來,見與不見,它都在那里靜靜守候,不喜不悲。無論走向哪里,村名都是我們回家路上最矚目的燈塔。
村名,一個不休的音符,無時無刻不跳躍在我們的腦海里。每每想起在村口望著我們遠去、盼著我們歸來的鄉親和父老,有誰還會不屑這個不起眼的村名呢?一條老街、一棵大樹、一口古井,一封家書、一臺社戲、一個綽號、一聲昵稱,還有陪伴過你的那只小黃狗小花貓,甚而連兒時那句轉瞬即逝的叫賣聲,哪怕經年過后饅頭大小的那個墳頭,都是長大后我們最深最美的無法格式化的回憶硬盤。
村名,是我們大家共擁的名字。在披荊斬棘破浪前行的征程上,我們共享一個耀眼的名字叫中國!
村名是我們共同的語言,是每個中國人的鄉愁,是每個中國人回家的路。
作者系山東省沂南縣辛集鎮黨委書記
來源:《中國鄉村發現》2018年4期 (此為原稿,與書刊有出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