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一號文件的主題是“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時隔5年再次聚焦現代化的問題,并且是農業農村現代化并提,首次進入一號文件?;仡?1世紀以來的十八個關于三農的一號文件,其中就有六個一號文件是以現代農業、農業現代化為文件主題,占到了三分之一,分別是2007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21年,這些一號文件重點從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增強農村發展活力、全面深化農村改革、加大改革創新力度、落實發展新理念、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等方面開展農村工作,最后的落腳點都是強調農業現代化建設。從長時段來看,全部十八個一號文件,現代化始終是一個一以貫之的主線,根本目標就是實現農業農村農民的現代化。
到底何謂現代化,答案五花八門、眾說紛紜,各個學科各個學者都有自己的理解和認識,但總的來說,現代化指的是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變,工業主義滲透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從而引起了全方面的深刻變化,包括科學技術的創新、農產品的商品化、信息化、城鎮化等?,F代化沒有固定的模式,西方有西方現代化,中國有中國的現代化。中國自近代以來,從器物、制度、思想等層面向西方學習,就是尋求現代化的過程。新中國的成立,標志著中國開始尋求有自身特色的現代化過程。
農業現代化是中國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新中國把農業現代化作為四個現代化目標之一。在1954年召開的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明確的提出要實現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國防的四個現代化的任務,1964年底召開的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提出“四個現代化”的宏偉目標,并宣布要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具有現代農業、現代工業、現代國防和現代科學技術的社會主義強國。之后鄧小平同樣強調要專心致志地、聚精會神地搞四個現代化建設,并且把它確定為黨在當時的政治路線。
現在來看,四個現代化取得了輝煌的成績,尤其是工業、國防、科技的現代化進步巨大,甚至在部分領域實現了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趕超。但是,中國的農業現代化則相對遠遠落后了,無論是對比國外西方發達國家還是對比國內其他三個現代化。落后的原因很多,可以說有人的因素,包括農民的現代化程度和速度以及領導人的戰略決策需要等,還包括物的因素,比如農村生產資料、生活資料的落后性。還有發展先后的因素,農業的現代化很大程度上要建立在工業、科技等現代化的基礎之上,從世界范圍而言,沒有工業和科技的現代化,要優先或獨立實現農業現代化幾乎是不可能的。也正是因為如此,中國作為傳統的大規模的農業國家,實現農業現代化始終是全面現代化進程中最艱巨最繁重的部分。
從實踐來看,中國農業現代化歷程簡單來說經歷了三個階段。新中國成立前30年,我國農業現代化以生產工具機械化和組織方式集體化為核心內容,是先集體化后機械化,以農業機械化農民集體化推動農業現代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我國農業現代化更加重視科學技術和人的解放,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和發展適度規模經營。21世紀以來,我國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信息化、科技化相結合,更加注重農業生產經營的集約化、專業化、組織化、社會化,并不斷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021年的一號文件,對農業現代化又提出了新的內涵,最鮮明地是要求堅持農業現代化與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原來所提農業現代化,主要是從產業的角度,強調提高農村的生產資料、經濟基礎和物質保障。現在提出農業農村現代化,是在繼續強調農業現代化的前提下,立足于破解城鄉發展不平衡和農村發展不充分的問題,強調推動農村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公共服務、生態文明、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現代化,逐步縮小城鄉生活條件等方面的差距,加快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真正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具體而言,文件就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提出了七個方面的要求,一是提升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二是打好種業翻身仗;三是堅決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四是強化現代農業科技和物質裝備支撐;五是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六是推進農業綠色發展;七是推進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建設。這個七個方面重點從提高生產力、調整生產關系、夯實經濟基礎,協調上層建筑等領域入手,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了新的安排和部署。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特約研究員,湖南省社會科學院《毛澤東研究》編輯;本文系作者在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舉辦的“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學習座談會”上的發言摘選,中國鄉村發現網根據錄音整理而成)
相關閱讀:
蔣俊毅:實施“三高四新”戰略要發揮好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作用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