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劉宗林主任,尊敬的各位領導專家,還有各位在坐的研究生同學們:大家好!

在座的鄒冬生校長是專門研究“三農”規劃的,陳文勝院長是專門研究鄉村振興的,劉宗林主任專門負責制定“三農”政策的,省鄉村振興局的領導是專門負責“三農”政策落地的。我作為從事金融與信用管理研究的教授,對“三農”問題沒有做過深入系統的研究,算是門外漢。2019年,得益于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的信任,感謝文勝院長的大力推薦,我作為首批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專家組的成員,幾次親臨現場聆聽烏蘭書記的重要講話,我開始關注“三農”。我做了多年的社會信用評價,其中也包括怎樣對信用數據缺失的“三農”信用進行評估,我們也曾經力推“五戶聯保”的做法,希望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對于信用缺乏的廣大農村地區增加資金投入,但是由于農村缺乏擔保、缺乏抵押品,可持續的資金投入很難維持。

今天聽了劉宗林主任關于《構建鄉村振興戰略四梁八柱》高屋建瓴的講話,讓我特別感動。說實在話,今天有三位大學校長蒞臨會議,大家都是各自領域的知名專家,要讓這些專家學者站在學術的高度認同政府官員的理念與思想是很難的。但今天劉宗林主任的精彩演講真的讓我心服口服!不僅是因為劉宗林主任多年長期在基層,一路干過來的切身體驗,更是因為他作為我省“三農”政策制定者,對于黨和國家關于鄉村振興相關政策的理解和把握能力。更為難能可貴的是他作為一名學者型領導,對于鄉村振興問題的認知,既有仰望星空的高度,又有腳踏實地的寬度。我是發自內心的佩服與尊重,他今天演講的每一張PPT我都拍了,回去以后,我會好好學習,認真體會。

作為研究搞金融問題的專家,對于鄉村振興問題我們也是高度關注。黨的“十九大”正式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來,中國的金融資源向鄉村轉移的速度也在加快。主要體現在兩點:一是在規模上,2020年年底,中國支持三農的整個資金盤子已經高達52.7萬億,其中貸款規模在10萬的小規模農戶貸款也已經超過了15.3萬億,增速在30%以上;二是針對鄉村振興的金融創新工具也在不斷推出。這幾年人民銀行通過貨幣政策引導社會資金下鄉,也在逐步由“大水漫灌”的貨幣發行,轉向通過農村信用貸款等各種不同的方式實現“精準滴灌”。可見,中國的金融體系與鄉村振興的關系,已經由前些年的把“三農”當作抽水機,轉向如何構建鄉村振興的蓄水池。整個政策導向變了,這是好事。

但是,問題也來了,“三農”如何蓄好金融的源頭活水?鄉村振興作為國之大計,需要龐大的資金支持。社會資本如何沉到鄉村去?可能面臨幾個現實的困難:

    第一,“三農”本身是一個很復雜的系統。不像一般的高新技術產業,有核心的有競爭力的技術、做好產業發展規劃,有政府政策支持,銀行資金引入,就能夠干起來。再不行也可以通過直接上市籌措資金,或者搞定向增發等融資方式,解決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是“三農”真的不一樣,不是說我想出錢就能干成的。你得告訴我錢出到哪里:是土地流轉的過程中需要資金?購買機械化農村生產工具需要資金?還是購買種子化肥需要資金?亦或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需要資金?很難說清楚,點多面廣。

    第二,“三農”本身的資金需求周期和金融機構貸款資金的運作周期是不匹配的。金融機構的貸款一般是三、五年中長期貸款,但是“三農”的生產周期既有季節性短周期的,也有農村水利基礎設施項目十年、二十年才能建成的。所以僅僅靠傳統的金融支持鄉村振興終歸是有限的。

第三,農村信用體系極度缺乏。市場經濟不發達的時候,“三農”的市場交易可以通過宗族關系、血緣關系解決。但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交易半徑迅速擴大以后,一定是靠契約關系。守信就是遵守契約,失信就是違反契約。所以市場經濟發展到今天,沒有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是不可能持續性引導社會資本進入鄉村,支持鄉村振興發展的。而目前相對薄弱的社會信用體系,正是阻礙鄉村振興的基礎性制度缺陷。

基于以上幾個方面的原因,社會資本能否下鄉是影響鄉村振興目標能否實現的關鍵性問題。是不是無解?也不是,隨著新冠疫情沖擊后中國數字經濟的轉型發展,未來的“三農”要真正實現振興,離不開數字經濟的支持,數字經濟怎么支持?

首先,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打破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空間壁壘。在數字技術支撐下,只需基本的通信網絡和智能終端即可實現快速、簡便的金融交易服務,覆蓋區域和運營成本都遠遠優于傳統金融機構,理論上更可實現對農村地區的全覆蓋。以江蘇興化“農村淘寶”為例,在落地短短1年內,已開設70余家農村淘寶村級服務站,其中一半以上設在村一級; 70余名經過培訓的農村淘寶合伙人及300名左右的“淘幫手”成為互聯網技術向農村下探的“觸角”,網點數量、人員數量及業務下沉深度已超過當地農商行。

其次,數字普惠金融可以降低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準入壁壘。一是降低了金融供給端的準入壁壘。如阿里巴巴農村淘寶服務站只需一臺電腦、一根網線、一間門面房、兩三名服務人員即可開展商業和金融服務。二是降低了金融需求端的準入壁壘。如余額寶起投金額僅1元,遠遠低于銀行理財產品要求,截至2019年末,累計農村用戶規模達3900多萬,同比2018年激增65%。

第三,數字普惠金融可以突破農村普惠金融服務的價格壁壘。與傳統金融營業點現場交易相比,智能化、自動化的金融交易系統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例如銀行機構跨行或異地轉賬均要收取一定的交易費,而支付寶每筆支付的交易費用僅為0.02元。數字技術還可充分挖掘和使用用戶零散的交易、社交等網上活動信息,從而弱化擔保,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

第四,數字普惠金融可以滿足“三農”領域差異化的金融服務需求。長期以來,涉農金融產品與服務創新較城市明顯不足。主要表現為創新主動性不夠、政策依賴度高、增信措施過少、授信額度不足、貸款期限與農業生產特點不匹配等方面。互聯網金融運用數字技術手段,能夠精準定位客戶的潛在需求,并量身定制適合的金融服務,甚至做到“比客戶還了解客戶”。

具體怎么做、如何應用?也談談我的看法: 

第一,移動支付為農村互聯網金融的發展打下基礎。移動支付作為互聯網金融的核心發展領域和重要突破口,在推動金融服務向“三農”領域覆蓋和滲透方面起到重要的基礎作用,傳統銀行和第三方支付機構都在推動農村地區移動支付方面進行了創新。如中國農業銀行設立了65萬余個“金穗惠農通”代理點、試點推出“手機APP+移動支付盒子”移動金融模式; 郵儲銀行推出農村手機支付“匯易達”產品; 支付寶、微信支付、百度錢包、拉卡拉等第三方支付機構發揮網上支付“電子錢包”功能,大大豐富了支付場景,方便了農村地區開展支付繳費、充值轉賬等基礎服務。

第二,大型綜合電商平臺布局農村市場,將融合商業場景的綜合金融服務進村入戶。以阿里、京東為代表的大型綜合電商平臺,運用電商的現金流、信息流,整合線下資源,一攬子解決了農村居民和企業轉賬支付、農產品買賣、融資、投資理財、保險、生活繳費等金融服務需求問題,有效補充了傳統金融服務的短板。一是運用線上大數據資源,為 “三農”提供直接的金融支持。如阿里螞蟻金服旗下的“螞蟻小貸”、“借唄”、“花唄”,京東旗下的“白條”等,滿足了農村用戶不同類型的金融需求。二是投資建設線下服務渠道,激活農村電子商務生態。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的“千縣萬村計劃”,京東的“農村電商”項目,已初步形成了電商線下服務體系,對推廣互聯網電商的使用、實現網貨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動、提供生活便利等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第三,互聯網投融資渠道為農產品流通和農業經營主體融資提供了雙贏的解決方案。農業P2P方面,宜信的“互聯網金融——“谷雨戰略”、翼龍貸的農村金融O2O模式均通過農村金融市場的“熟人社會”積累了大量的基礎數據,能夠將農村金融需求與城市富余資金進行有效撮合;農業眾籌方面,廣東萬惠眾籌的“益粒米”農業眾籌項目、阿里巴巴的“私人農場耕地寶”、“翼龍眾籌”等綜合農產品預售模式等,也都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經驗。

第四,供應鏈金融成為農業產業鏈數字化資源整合的重要方向。越來越多的農業龍頭企業依托互聯網技術整合產業鏈,通過創新供應鏈金融模式,塑造產業鏈生態圈。如中糧集團的“中糧網”運用自身大量的貿易、物流信息等產業鏈資源優勢,結合大數據技術,為上下游糧商提供供應鏈金融服務,形成了“大數據+貿易+物流+供應鏈金融”的閉環; 大北農集團通過建立“豬管網—智農商城—農信網”三大平臺,建成了完整的農業產業鏈互聯網金融生態圈。

    以上不成熟的看法,敬請各位批評指正,感謝各位!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亚洲中文字幕无线码 | 日韩国产麻豆中文 | 亚洲综合在线另类 | 久久99情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 亚洲最大丝袜首页第一国产 | 亚洲色婷婷久久久综合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