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農村老齡化加速,年輕勞動力進城務工等影響,誰來種地的問題日益突出,這也為糧食生產領域的社會化服務組織提供了發展的空間。近年來,我省社會化服務組織有了明顯增長,政府部門也通過一系列措施引導、扶持一些有能力的單位和個人從事社會化服務,以緩解農村老齡化,種田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多樣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讓農民種地變得更輕松。
作物方案標準店:
“醫院”模式提供作物解決方案
戶縣祖庵鎮養老官村李田水,去年種植了2畝夏黑葡萄。葡萄采摘后老李一算賬,由傳統用藥改為精準用藥后,每畝效益從1.8萬元提高到2.5萬元,一年下來農資投入降低了20%,葡萄品質和效益卻顯著提升。一番盤點后,老李樂呵呵地說,“這個作物解決方案真管用,改變了種植方法,一下就幫我解決了問題。”
老李所說的作物解決方案,指的是附近一家“農心作物方案標準店”,為他的葡萄園“尋醫問診”后開出的一劑“藥方”。所謂作物解決方案,就是在作物的生長過程中,針對作物的特性與需求,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為目標,以生態農業健康栽培為基礎,以種、水、肥、土全程配套管理,以及病蟲草害精準防控技術體系為重點的整套綜合管理方案。
“通過產品和技術的有效結合,實現科學、高效、輕松地種植。”該公司董事長鄭敬敏解釋說,“打個比方,就好像我們是‘醫院’,農作物一旦出現問題,可通過‘醫生’田間地頭對農作物‘把脈問診’,有針對性地開出‘藥方’,實現降本增效。作物解決方案,甚至可以讓一個從未見過蘋果的人,也能輕松高效地種植蘋果。”
富縣吉子現鎮西屯么村農民李小平,家里有三畝果園,往年蘋果品質不高,果面不好,上色較差,賣不上好價錢。于是他考慮加大濃度施用殺菌劑,但沒想到,這個方法未能解決問題。正在苦惱之時,李小平得知農心公司可以為果農解決作物各種問題,于是他抱著試試看的態度找到了這家公司。經過實地考察后,該公司認為,這種情況不光是病害引起的問題,還需要通過營養調節,并專門定制了一個解決方案。
李小平按照方案,在噴灑了一些殺菌劑的基礎上,對果樹施用兩遍水溶肥,增加蘋果膨大期的營養,特別是鉀的含量,沒想到真的見了效。不但減少了農藥的使用量,降低了投入,產出的果子色澤紅潤口感好,前來采購的果商搶著要,3畝地今年的收入比上年提高了4000多元。
據了解,目前我省許多地方都有這種專門為農民提供種植方案的服務組織,針對所轄區域的主導作物,為農戶編制精準的農作物解決方案,服務陜西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實現農產品有效供給。
農民專業合作社:
你“點菜”托管,我“包桌”種糧
3月底,正是小麥灌漿的關鍵時期,種地的農民都忙于除草除蟲,岐山縣蒲村鎮農民李炳忠卻照常到距家100公里之外的涇陽縣上班。“我把地托管給合作社了,從種到收都不用操心,等麥收后,給合作社付托管費就可以。”李炳忠告訴記者。
李炳忠家中只有3畝地,他想出村打工,但又割舍不下自己的這點地。正在他為難之時,得知有一家合作社,專門托管經營耕地,收取一些費用,就能幫人種地,不少人讓這家合作社代管種糧后還能增收。
眼看著不少村民都把地交給了合作社來種,李炳忠也在冬小麥播種前,懷著試試看的心態與合作社簽了合同,把他的耕地全部交給了稼樂農機專業合作社管理。但李炳忠心里還是不踏實,種了這么多年莊稼,他種的小麥畝均產量一直在375公斤左右徘徊。交給合作社萬一賠了咋辦。可等麥收時一測產,平均每畝比往年要增產50多公斤。
此后的兩年來,李炳忠只負責“點菜”托管,合作社負責“包桌”種糧,從此過上了種糧務工兩不誤的愜意生活。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接受托管服務后,可直接從廠家低價買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再加上機械化連片作業比個體戶機械作業收費低,每畝能節省成本200元左右。在托管過程中,農業合作社利用先進的生產技術進行科學種植、精細管理,畝產糧食提高100公斤至150公斤。一減一加,一年下來一畝地增收300元左右。而且還能騰出手來去打工,這又能多一項進賬。李炳忠對這種模式十分滿意。
“雖然我已70多歲,體力比不上年輕時了,但家里的幾畝地卻越種越好。”岐山縣蔡家坡鎮西星村農民老王說,“現在種地不用自己下地,耕地、播種、栽插、防蟲、收割,都有人上門服務。地里1/3的活兒都包給了‘服務’。我平時只需管一管田里的水、扯一扯草就行了。”
社會化服務,讓農民種田變得輕松起來。如今,不少農民只需自己準備農用物資,其余的都交給“職業種田人”來完成。目前,這種社會化服務不僅涉及種糧,還延伸到種果、種菜等農業產業。通過這些社會化服務組織,一些優良的品種、先進的技術也加快了推廣普及。
農機信息服務平臺:
“一鍵叫車”讓農機隨叫隨到
說到“一鍵叫車”的農機服務,渭南臨渭區吝店鎮華蓮村村民任榮生可是深有體會。年近六旬的任榮生去年一共種了10畝小麥,平時兒子在西安工作,每年麥收季節都回來幫忙,沒想到去年因工作單位安排去外地出差,說好的麥收季節要收割,人卻回不來,一下耽誤了農時。要知道,三夏麥收時收割機都跟隨跨區作業大部隊由南向北挺進,從來不走回頭路,剩下的十畝八畝也不會有任何一臺收割機掉頭回來收。
“我當時都快急死了,家里沒有勞動力,現在人工收割成本高,遇上下雨天氣,麥子爛在地里非常容易發霉、發芽,弄不好一年的辛苦就要白白浪費,糧食收不回來,種子化肥農藥的投入也要打水漂了。”任榮生告訴記者,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打聽到有一個叫“農機聯幫”的平臺,能通過手機一鍵下單找到收割機。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他在手機上輸入了自己要收割小麥的面積,價格,時間,地點,電話等信息后。不到3分鐘,平臺客服工作人員就給他電話確認訂單情況,并安排了距離最近的農機過來作業。從下單到作業,不到半小時就收完了10畝小麥,還送到了自己家院子里。而且支付也方便,用兒子給他發送的微信紅包就支付了收麥費用,解了他的燃眉之急。“現在通訊信息發達了,打個電話,發個微信,農機上門服務,價格實惠,服務周到,農民種地輕松多了。”任榮生樂呵呵地說。
近幾年,隨著滴滴打車、共享單車等在城市發展的如火如荼,農村地區也隨之催生出了像“農機聯幫”這樣的農機信息服務平臺。據該平臺負責人武銳介紹,農業種植戶只需通過手機微信在平臺上免費下單,輸入要找的農機類型,作業價格、面積、區域等,便可在家中坐等農機上門服務。
渭南吝店鎮李十三村農機手馬福生每年5月開始開著收割機跨區作業。可是前幾年跨區去外地收割小麥,遇上收割機因信息不對稱扎堆在一個地方,因為收割機多造成惡性競爭,價格一降再降,辛苦一年,掙不了幾個錢。去年馬福生聽說有人通過手機找農活,他也試了試。這一試讓他找到了一種又輕松活又多,不跑冤枉路還掙錢快的平臺,馬福生通過免費加盟“農機聯幫”平臺,在線搶單,按照訂單安排去作業,成為了一個以經營農機為職業的上班族。去年他用多賺的6萬元,買了一輛小轎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
“農民在平臺上找到了價格低、質量優、效率高、有保障、服務好的農機。農機手通過平臺在線搶單,業務量提高了好幾倍,少跑冤枉路,節省人力、油費,提高收入,雙方都得到了實惠。”武銳告訴記者,農業的出路在于農業機械化,但是昂貴的植保無人機、大型農機普通農民買不起、用不起。平臺將共享經濟用在農業領域,整合全省最大的幾個農機專業合作社資源,讓有能力的農民繳納少量租金租賃農機成為現代職業農民。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陜西日報 2017年4月25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