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聽取中央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工作領導小組和有關部門關于疫情防控工作情況的匯報。會議指出,要聚焦攻克脫貧攻堅戰最后堡壘,結合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以疫情防治為切入點,加強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和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之后,新華社受權發布《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抓好“三農”領域重點工作確保如期實現全面小康的意見》,這是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文件再次強調,要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加強農村基層治理,強化農村補短板保障措施。
在這次疫情防控戰役中,廣大農村表現出的種種情形再一次證明,黨中央的決策部署非常及時、準確,有極強的現實針對性和前瞻性。我們必須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堅定信心,堅決落實,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把農村基層治理工作和鄉村衛生事業推上新臺階。
實現鄉村衛生振興,首先要解決思想觀念問題。這次疫情防控暴露出我們在公共衛生體系、聯防聯控機制、鄉村衛生基礎設施、個人科學衛生素養等方面的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解決思想觀念問題。按照公共管理學的相關理論,當以社會個體為主要價值對象的國家和社會行為與個體行為發生錯位時,國家和社會的行為效益就打了折扣。這種錯位之下,出現了各種不顧禁令聚集、瞞報者,鄉村尤甚。沒有思想觀念的先導就不會有行動上的落實,如何實現鄉村衛生觀念的與時俱進、提升鄉村地區人們的整體科學衛生意識,值得各地決策者重視。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必須補上。其中,加強思想、文化、教育工作非常重要。
不管這次疫情的源頭在哪里,中間宿主是什么,我們都不可忽視捕殺、販賣野生動物的危害。這一點,農村地區更要重視。嚴管捕殺、販賣野生動物等行為首先要從農村管起,讓農民徹底摒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思維,建立新的生存觀、發展觀、致富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黨和政府各級領導部門要切實擔起責任,把保護生態的責任壓實落細,把地方發展的經濟鏈條科學化、規范化,把舊的、不科學的觀念徹底革除。
實現鄉村衛生振興,關鍵在于不斷完善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情況是衡量一個國家醫療衛生事業整體水平和發展程度的重要指標,集中體現一個國家的應急管理能力和水平,也標志著一個國家的現代化水平。在城市化的進程中,雖然鄉村公共衛生體系得以不斷建立和完善,但城鄉衛生資源配置失衡、衛生醫療功能不健全、上下結合的聯防聯控機制薄弱等問題依舊突出。在此次疫情的應對中,部分地區公共衛生防疫知識普及缺乏專業性,自防自控外專業防控力量的付之闕如等短板,給鄉村安全帶來不小的挑戰。眼下的應急之舉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建立一個結構完善、功能齊全、上下結合、高效管用的鄉村公共衛生體系方是治本之策。
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就一號文件精神進行解讀時指出,農村基礎設施不足、公共服務落后是農民群眾反映最強烈的民生問題,也是城鄉發展不平衡、農村發展不充分最直觀的體現。補短板離不開真金白銀的政策支持和要素保障。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在強化人才、土地、資金等方面政策的含金量很高,對這些有針對性的部署,我們必須認真做好落實,讓廣大農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安全感。
實現鄉村衛生振興,重點在于改善鄉村人居環境和居民生活方式。隨著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農村人居環境發生了較大變化,但是與城市環境相比較,仍存在一定差距。不少鄉村居民仍舊信奉“沒臟沒凈吃了不生病”的土傳統,不太注重個人飲食行為及衛生習慣,這些都是會影響安全健康堤壩的“蟻穴”。相比花式“硬核”抗疫,更安全長久的防線一定是所有人共同筑起的。
這次疫情再次給我們提了個醒。廣大農村是糧、油、畜生產的源頭,農村人口基數大、流動性強,農村工作千頭萬緒,農村工作的水平影響到全局工作的高度。這一切都說明,搞好農村工作、提高農村基層社會治理能力和水平迫在眉睫。
今年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這一硬仗和持續推進的鄉村振興戰略、城鄉融合發展將為我國鄉村衛生事業發展注入強大力量,提供堅實支撐。讓我們牢固樹立“四個意識”,不斷增強“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以此次疫情防控為契機,查漏洞補短板,堅定不移落實黨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緊緊依靠人民群眾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將鄉村振興不斷推向前進。
作者簡介:周其森,系山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省委黨校基地教授,山東省委黨校中國農民思想文化研究中心首席專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