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鄭風田:城鎮化的迷失何以記住鄉愁

[ 作者:鄭風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5-09 錄入:王惠敏 ]

去年底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后發布的公告被人們津津樂道的一句話是:“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這些富有詩情畫意的話語出現在以冷峻風格著稱的黨的會議公報上的確令人耳目一新,但更重要的是這些話語既是對過去舊的城鎮化發展模式的糾偏,也是對未來新型城鎮化究竟該怎么走給出的明確方向。理想的城鎮應該是:無論你走到那里,故鄉總是美好的,有多少人為故鄉吟詩歌唱;無論你走多遠,故鄉總是溫暖的,有多少人把家鄉的山水當作一種永恒和寄望。

“記得住鄉愁”的城鎮化頂層設計理念,其實也是給當下的一個提醒,只有“人”才是城鎮化最核心的部分,要敬畏自然,保留山水,創造人的宜居環境。我國城鎮化過去的快速發展雖然取得了不少成績,但一個最主要的缺陷恰恰是忽視了人的需要,是缺了“人”的城鎮化,在物質層面上展開的過多。梳理這些年我國城鎮化的發展教訓,其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

大拆大建式的城鎮化,把洗腳水與孩子一起倒掉了。

我國過去的城鎮化大拆大建是一景。該拆的拆了,不該拆的也拆了。削山造地、填海造地都用上了。古老的原生態鄉村不再,山水資源、農村包圍城市的綠色天然屏障被人為破壞,更有為了多獲得城鎮建設用地通過撤并村莊逼著農民上樓。大拆大建導致我國古村落迅速消失,速度相當驚人。據統計2000年我國有360萬個自然村,到2010年減少到270萬個,十年里有90萬個村子消失了,等于一天消失300個自然村落,這其中包含不少古村落。自然村落的消失不少是被城鎮化裹挾的,而文化的傳承卻藏在這些古村落中。

記得北京朝陽區的一個村莊吸引了大批的歐美跨國公司高管入住,被稱為是北京最美麗的村莊。這個村莊并沒有如周邊村莊那樣撤村建高樓,它的美麗恰恰是因為它完整地保存了村莊古樸的風貌,完好的四合院對外國人有著巨大的吸引力,因為古老村落藏著文化的傳承,這是它最有力量的部分,也是各民族都易理解和相通之處。

保護與利用而不是大拆大建才是符合文化規律的做法,是對傳統村落的最好保護,只有這些才能“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如果村莊都變成高樓大廈,這樣的城鎮化一定是乏味、枯燥而沒有傳承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有數處關于保留鄉村以及鄉村記憶的要求,比如,“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要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這足以說明中央的未雨綢繆,也彰顯中央的遠見。

“攤大餅式”的城鎮化是新圈地運動,濫占耕地,影響國家糧食安全。

記得到一個城市,當地居民告訴我他們的城市四周建設了四個新城,問他為何建這么多,他們講,一般城市換一個新的一把手來了都要推倒前任另立一套,該城市近年來連著換了四任一把手,每個都了個新城,結果就搞成了四個新城,每個新城基本上都是半拉子工程。如何保持我國城鎮化規劃的連續性一直是個難題,不能政府一換屆、規劃就換屆,要一張藍圖干到底。

我國的城鎮化不能盲目模仿歐美攤大餅式的城鎮化,因為我國耕地太奇缺了。城鎮化一定要嚴格控制用地,提高城鎮建設用地利用效率,不能再無節制擴大建設用地,形成“新圈地運動”,濫占耕地,影響國家的糧食安全。城鎮化應該避免犧牲農業和糧食搞起來的工業化、城鎮化。糧食安全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基礎。城鎮化必須與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協調推進。作為13億人口的大國,我國必須立足自己解決糧食問題,這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也是農業現代化建設的首要任務。

未來城鎮化要走集約、節能、生態的新路子,著力提高內在承載力,不能人為“造城”。與日本、韓國、新加坡等地相比,我國目前城鎮化的集約程度還差得太多,所以城鎮化應該重點在集約上下功夫,不能再盲目圈地鋪攤子。要為農業現代化創造條件、提供市場,實現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相輔相成。以我國目前人口密度相對比較高的上海為例,上海的人口密度也僅約為面積相同的日本相應地區人口密度的一半。我國東部一些核心發達區域占全國國土面積2.59%,集中了全國33.64%的GDP,但只擁有全國13.32%的人口。我國城鎮及東部都市圈還有很大的接受人口的潛力與空間。我國在1965年—2001年的36年里生產向東部沿海城市不斷集中,但由于戶籍等原因,人口卻沒有相應地向這些都市圈集中,造成我國規模經濟的形成。過低的人口極化作用也不利于我國經濟的長期成長。所以未來城鎮化重點要集約發展,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

“人為造城”式的城鎮化變成了“房地產化”。

不少地方把城鎮化理解為人為造城,通過拆遷、征地、賣地,去開馬路、筑廣場、建高樓。結果城鎮化就變成了房地產化,成為一場房地產商人的盛宴。新區新城如雨后春筍般涌現,各地爭相建設超大規模的城市,攤大餅式的城市發展讓城市的專業化程度很低,各城市同構化嚴重。

未來城鎮化不能人為造空城,被房地產綁架,一定要有產業支撐,才能可持續發展,要實現產業發展和城鎮建設融合。如果一個城鎮沒有產業支撐,沒有工作機會,大量的人集聚起來,問題會更大。長三角、珠三角的小城鎮之所以繁榮起來,都是專業鎮的發展所帶動的。美國曾經的大城市底特律,由于汽車產業的繁榮而迅速繁榮起來,曾經達到二百多萬人口。但隨著美國汽車業的衰落,底特律又迅速衰落下來,目前被美國人形容成了一坐“死城”。我國各個地區應該根據本地的條件,發展具有本地特色而又有競爭力的產業,才能使中小城鎮有活力。目前我國“千鎮一面”、“產業高度同構同質”是中小鎮發展面臨的大問題,如何進尋找合適的產業發展模式而不是盲目地發展,是城鎮化能否可持續的重要問題。

理想的城鎮化首先是人的城鎮化,也是土地集約利用的城鎮化,更是青山綠水宜于居住的城鎮化,這些都是從過去發展中得到的教訓。比如日本大阪都市高樓大廈中分布的農田與村莊,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很吸引人。城鎮化是一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推進城鎮化要“順勢而為、水到渠成。未來的城鎮化,一定要避免過去“要地不要人”的舊城鎮化模式重演,也避免濫占耕地建空城、大馬路大廣場式的城鎮化,要提高城鎮化質量,造福百姓和富裕農民。

讓我國來暢想一下未來的城鎮化該是什么樣子,最少它應該包括以下元素:

未來城鎮化首先應該是“人的城鎮化”。

城鎮化的核心是人,應該先人性化、后城鎮化。目前的城鎮化有太多的急功近利、行政意志、主觀臆斷與利益導向。要先人性化,而后才能城鎮化,要科學規劃、持續發展、民生尊嚴。城鎮化首先要以“人”為中心,要讓城鎮成為有“人性”的城鎮,要做到生態文明,保證居民享受美好陽光、空氣和水的權利與機會。

未來的高質量鎮化一定要避免半截子城鎮化、假城鎮化、夾生城鎮化、掠奪式的城鎮化,徹底解決農民工市民化問題。我國目前名義上的城鎮化率為51%,其實有城鎮戶籍的不足35%,也就是說有2.6億人在城鎮工作,基本上屬打工者,有房者的比例低于1%。要讓在城鎮打工者能夠買得起房子,享受同等的城鎮社保、醫療等待遇。如果不解決農民變市民問題,繼續讓3、4億甚至更多的農民工每年像候鳥一樣到處遷徙、漂流,是很危險的,是低質的城鎮化。如果農民進入城市,在城市里工作、生活,卻又無法享受城市居民在就業、教育、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的公共服務,這樣的城鎮化不是真正的城鎮化。

未來城鎮化要建一批特色小鎮。

盲目貪多求大是我國城鎮化發展的通病,在城市化發展目標中,僅建“國際大都市的”就有200多個。這種貪多求大造成現在小城市偏枯,而大城市卻盲目擴張。其實并不是每個城鎮都要長成巨人,中國更需要富有特色的小城鎮,中國的大企業更不應該紛紛把總部都建在直轄市與省會城市,而是應該搬到特色小城鎮上。這需要根據城市資源稟賦,發展各具特色的城市產業體系,強化城市間專業化分工協作,增強中小城市產業承接能力,特別是要著力提高服務業比重,增強城市創新能力。

在美國小城硅谷的咖啡館里,一幫人坐下來談一談,就會有好點子出來。歐美國家各具特色的小城鎮,比如大學鎮、公司鎮,一個大學或者一個公司建在一個小鎮上,倒也是一個風景,值得學習。因為我國的大學基本上都集中在直轄市與省會城市,全國2800多個縣,縣級擁有大學的估計沒有幾個,更不提縣下的鎮上了。中國城市的行政級別導致城市發展不均衡,中國有省級城市、副省級城市、地級城市、縣級城市和鄉鎮,資源向著更高的城市級別流動,這樣的資源流動層級嚴重制約著城鎮的發展。

未來的城鎮化一定要有文化傳承,“記得住鄉愁”的城鎮化才有生命力。

文化傳承在城鎮化發展中一定不能缺位。城鎮化一定要強調“傳承文化,發展有歷史記憶、地域特色、民族特點的美麗城鎮”,在城鎮化的發展過程中,盡量讓農村那些古樹、廟宇、古典建筑等風貌存活下來,而不是沉淀為一種記憶。“把城市放在大自然中,把綠水青山保留給城市居民”,“要注意保留村莊原始風貌,慎砍樹、不填湖、少拆房,盡可能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居民生活條件”,而不是大拆大建,讓歷史和文化湮沒在城鎮化狂飆猛進的煙塵中。讓這些自然風貌與別致風景留住中國的版圖上,我國的百姓生活才能更恬靜,心靈才能找到安放的家園,城鎮化才能真正有生命力。

作者系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鄉愁里的中國-微信公眾賬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第一AV片在线观看 | 亚洲香蕉看一线 | 亚洲性色第一页 | 亚州欧州日本在线视频 | 亚洲制服aⅴ中文字幕 | 欧美精品中文字幕第九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