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主編推薦

高鐵生:發展生態農業推動糧食安全再上新臺階

[ 作者:高鐵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6-29 錄入:王惠敏 ]

推動糧食安全確保農業可持續發展

本月底,夏糧收購工作即將啟動,糧食是最基本的食品,也是食品工業最重要的原料,糧食質量安全至關重要。自2003年至今,我國糧食生產雖然實現了“十三連增”,但在質量和數量方面卻存在嚴重風險和挑戰,因此,確保我國糧食質量安全已成為重大民生和發展問題,必須從根本上加以破解。對于如何發展現代農業破解糧食生產安全難題,中關村農業產業聯盟主席高鐵生對北京青年報《生活時代》發表了關于糧食安全和生態農業均衡發展問題的看法。

“近年來,在糧食生產連年豐收的背后出現了很多問題,諸如:糧食價格倒掛、倉儲無力增加、財政負擔加重,甚至少數地方出現了拋荒現象,這些問題的無不令人堪憂。這些現象的存在使得我們必須堅定不移地堅持現代生態農業發展的道路。”高鐵生在說到目前糧食安全問題時這樣告訴筆者。

高鐵生認為,從世界糧食生產的經驗上看,糧食安全的重要保證來自于科學的農業生產方式。對于糧食安全的問題不僅要追求數量安全,更要追求質的安全。同時,還要考慮到國際關系。這就要求發展不以犧牲農業和糧食、破壞生態和環境為代價,盲目地追求生態農業生產和量的增加。

糧食安全成為發展生態農業的重中之重

目前,我國糧食產業面臨的風險和問題主要在于資源偏緊,而生態農業的發展就很好地解決了糧食安全面臨的問題。生態農業是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按照生態學原理和經濟學原理,運用現代科技成果、管理方法以及傳統農業的有效經驗建立起來的,將農業生態系統同農、林、牧、漁農業經濟系統統一起來,以此獲得較高的經濟、生態和社會效益的現代化農業。

生態農業的發展主要通過提高太陽能的固定率、利用率,生物能的轉化率,廢棄物的再循環利用率等,促進物質在農業生態系統內部的循環利用和多次重復利用,以盡可能少的投入,求得盡可能多的產出,并獲得生產發展、能源再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經濟效益等相統一的綜合性效果,使農業生產處于良性循環中。

從經濟學的合理性考慮,現代農業發展一般以追求規模經濟效益為特征,但是如果從可持續發展所需要的社會經濟綜合效益來看,越是規模化的大型現代種植業、畜牧業造成的污染越嚴重;尤其是在我國土地資源短缺、居民食物需求多樣化的條件下,盲目照搬以規模生產追求農業規模收益的模式,其結果只能是化學農業方式的進一步加強。因此,應該考慮借鑒我國生態循環農業的傳統,發展適度規模的農業生產,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實行天然有機生態循環農業可在十年內使糧食供應翻番,從而滿足未來全球上億人口的食品需要重新放回到天然有機農業。高鐵生強調,國家曾為了增加1000億斤糧食,投資1000億元用來發展農業科技尤其是轉基因技術,“糧食恐慌”論給農學家帶來了經費增加的大好機遇,但是要解決的增產技術與限制中國糧食產量的關鍵問題“南轅北轍”。因糧食價格嚴重偏低,農民進城打工,耕地撂荒;農民用地不養地,這兩條才是限制中國糧食產量的瓶頸問題。

長期以來,我國農業資源環境透支嚴重,已經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不利影響。高鐵生表示,農業發展面臨新形勢和新特點,資源環境約束加劇是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可持續發展是破解農業嚴重生態透支的需要。

“從生產實踐方面看,我國人口眾多,勞動力資源豐富,五千年農業文明積淀了發展生態農業的豐厚資源和優良傳統,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又能實現組織化、集體化、機械化,綜合各種條件,我國最適合搞生態農業。”高鐵生向北京青年報《生活時代》表示。

事實上,中國從2003年開始,就已經建立了農產品四項補貼和支持價格的政策體系。這一政策體系在前些年中,較好地保護了農民的利益,調動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對我國糧食生產獲得“十三連增”發揮了重要保障作用。

但隨著外出務工收入的不斷增加,補貼對調動農民積極性的作用明顯減弱,同時,由于保價收購政策,糧食價格下降對農民收入的影響已經有所緩解,所以,大部分農民并不會因此而減少生產。與此同時,我國主要農產品的價格卻普遍高于進口產品的價格,這也對我國生態農業提出更高的要求。

盡管我國糧食生產連年增收,但據不完全統計,2013年我國還是進口了6337萬噸大豆,近2000多萬噸小麥、玉米與稻米,進口的糧食總量已突破了10%的警戒線。加之日趨復雜的國際政治、經濟、安全形勢,無一例外增加了我國農糧產業的負擔。這也要求我們在確保耕地的同時,不斷提高非農業用地的效率,強化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包括農田整治、水利設施、中低產田改造等。

我國以不足世界人均7%的耕地,成功養活了20%的世界人口,但卻消耗了世界氮肥的35%,農業水資源的70%。探索適合我國國情可持續發展的農業新路是我國耕農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句話,這條路就是生態農業之路。”高鐵生說道。

現代科技是實現生態之路的有效途徑

此前,國務院副總理張高麗表示,到2020年國內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實現全體人民共同邁入全面小康社會。這就要求轉變農業的發展方式,由常規農業向可持續農業方向轉變。

可持續農業即農業的可持續增長是指在不造成環境退化的前提下,實行技術和體制變革推動農業發展;同時,這一模式在技術上是適當的,在經濟上是可持續的,能為社會所接受。可持續農業不但強調農業生產的經濟效益,而且注重改善生態環境和推動社會進步,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要求。

因此,高鐵生認為,結合我國實際,綜合世界范圍內的農業最新探索來看,只有在繼承我國五千年農業文明的合理內核基礎上,運用現代科技、現代管理和現代組織方式,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特別是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優勢,實現農業組織化、集體化,走生態農業之路,從土壤修復、環境治理和生態建設的大視角中考慮農業生產,方能真正解決糧食安全和食品安全危機。這樣才能更好地帶動農民就業,增加農民收入,根治農業污染,優化農村環境,促進農業轉方式、調結構,獲得經濟、生態、社會綜合效益最大化。(文/譚妮妮)

作者簡介:高鐵生(1940- ),男,博士,教授,博導,中關村綠谷生態農業產業聯盟主席。歷任國家物價局、國家計委副司長、司長,國家糧食儲備局局長、黨組書記,中國儲備糧管理總公司總經理、黨組書記,現兼職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著有《中國農產品期貨市場功能發揮和產業發展》、《中國化肥市場改革和發展報告》、《蘇東國家經濟改革今昔》、《蘇聯經濟中的計劃與市場》、《社會主義國家市場理論》、《中國發展市場經濟的特點和途徑》 等。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北京青年報 2016-06-28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欧洲精品在线视频免费观看 | 亚洲午夜在线观看 | 亚洲午夜福利717 | 五码三级级精品国产宾 | 久热re6在线精品视频 |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综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