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研智庫論壇2017年年會在北京召開。國研中心農村經濟研究部部長葉興慶在論壇上表示,未來中國農業格局應該是“有錢人吃過國產品,窮人吃進口產品”。
葉興慶表示,經過四十年快速發展,中國農業面臨兩個關鍵問題:一個是資源環境問題,怎么實現可持續發展;第二個是比較劣勢的凸顯,怎么樣提高農業的競爭力。
葉興慶主要分析了提高農業競爭力的問題。前些年人多地少,但工業化城鎮化程度低,農業是國內問題,處于安全邊界以內。但從2004年開始,情況發生變化,國內農產品成本逐步超過國外,國外產品開始進入中國。
“2004年開始中國的農產品貿易開始出現逆差,也就是從那年開始中國的農業步入了對外依存度長期上升的通道,這恐怕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特別是2011年以來,我們大宗農產品普遍價格倒掛。”葉興慶說。
那么在價格倒掛、農業貿易逆差時代怎樣振興農業?葉興慶認為唯一辦法是提高競爭力。“一個基本思路是要堅持兩條腿走路。一條腿在成本和價格方面挖潛力,降成本。這兩年一直在做,推進農產品收支改革,把價格降下來,包括玉米、棉花、大豆,剛剛公布的小麥,恐怕下一步加大改革的力度,降下價格。還有提高勞動生產率,推進科技進步,加強農田水利建設。”葉興慶表示。
不過,中國自然稟賦決定了農業再怎么降成本也不可能跟一些國家競爭,所以“我們要發揮小規模優勢,提升競爭力,發揮農業特色和優勢”,“提高品質,包括培養品牌,尤其是要增強消費者信心”。
葉興慶主張,未來農業格局應當是“有錢人吃過國產品,窮人吃進口產品”。但現實是倒過來了,有錢人吃進口的,窮人吃國產的,農民沒有多大空間。
最后,葉興慶表示:“從以前增強導向的政策體系,切換到競爭力導向的政策體系,是一場深刻的革命。農業上深刻的調整,很多問題需要處理,特別是兩難問題,包括速度快慢問題,扶持新經濟主體消融關系問題,國內農業發展和十大國際市場關系問題,一系列方面都需要穩妥把握好。”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21世紀經濟報道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