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作者認為,正是因為土地在農民手上,農民通過“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結構”,獲得了在城鄉之間進退往返的自由空間,保持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彈性。這是一家之言,歡迎讀者寫文章探討。
在農村調查,與老年人聊天,一些老年人對國家表現出無比的感激。原因是,現在種田不交稅了,日子過得好,而且國家推進新農合、新農保,看病能報銷,年滿60歲的老年人每人每月還能領取70元基礎養老金,這真是比兒子給的養老費還多。
區區70元基礎養老金,竟然讓農村老年人覺得國家政策所提供的保障比養個兒子還好,這與很多人認為國家給農民保障太少,網絡上一些人散發不滿情緒,可謂涇渭分明。為什么會形成這樣的反差?這個反差意味著什么?這個問題值得深入討論。
每月70元的基礎養老金,讓農村老年人無比感激,其中一個原因是,長期以來,農村老年人從來沒有獲得國家提供的養老保障,而是靠家庭養老。子女不孝,老年人就絕對無助,甚至只能一死了之。他們過去沒有既得利益,沒有形成利益剛性,現在國家每月發錢,就是天上掉餡餅,當然會真誠感激。這就說明,中國社會結構還有很大彈性。正是彈性的社會結構,使中國具有巨大的利益調整空間,使中國可以應對各種危機和困難,可以將主要資源用于發展戰略產業,完成產業升級,從而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當前正在推進城鄉一體化的養老保障,意思是養老保障不再分城鄉,而是城鄉一樣。而實際上,城鄉可能還真的有些差異。在領取基礎養老金的同時,農村老年人仍然可以種地,而不需要子女贍養。就算到了不能種地的年齡,還可以種菜,養豬養雞,從事力所能及的富業。城市老年人沒有可以勞動以自給自足的土地,每月幾十元養老錢,根本無法生存。因此,在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障時需要考慮城鄉差別。
中國社會結構的這種彈性還可以用來分析戶籍人口的城鎮化率。進城農民工,年輕時進城,希望通過努力和運氣可以在城市體面安居。但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決定了絕大多數進城農民都無法獲得體面安居的就業與收入條件。好在農民工進城時,他們的父母仍然在農村務工,務農收入不多,卻足以解決溫飽問題。年輕人進城,賺了錢最好,賺不到錢無所謂,可以養活自己就行。等到生兒育女,有了壓力,他們變得節儉,考慮長遠。運氣好則逐步成為城市的一分子,甚至將年老父母接到城市里來。運氣不夠好,就將子女送到農村父母那里養,夫妻一心一意在城市掙錢,將人生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他們并無沉重的贍養父母的經濟壓力。到了中年仍不能在城市體面安居,他們就開始考慮返鄉了。雖然能在城市體面安居最好,但若不能在城市獲得起碼的體面生活,他們就寧愿選擇返鄉。
換句話說,正是農村的存在,正是土地在農民手上,農民通過“以代際分工為基礎的半工半耕結構”,獲得了在城鄉之間進退往返的自由空間。若失業農民工無鄉可返,國家就必須為他們提供失業保險,若國家不能提供如此龐大數量人群失業保險,這些人就無法生存,就會社會失序甚至政治動蕩。顯然,可以容納無法進城農民且可以讓進城失敗農民返鄉的制度的存在,使中國社會結構具有極大的彈性,可以應對各種危機沖擊。農村成為了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中國城鄉之間存在著對農民的保護性結構,這樣的結構使中國社會結構保持了彈性,使國家有能力相對自主地分配經濟增長剩余,從而使中國可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當前的城鄉二元結構并不限制農民進城,農民能否進城和在城市安居主要不再是制度問題,而是他們能否在市場經濟尋找到機會的問題?;蛘哒f,當前農民能否進城的唯一障礙是他們有無可以在城市體面安居的就業與收入條件。但城鄉二元結構卻仍然限制城市人下鄉,限制資本下鄉,比如城市人不能到農村買農民的房子。
有人說,不讓城市人下鄉限制了資源的有效配置,不是市場經濟行為,會降低社會資源配置的效率。問題是,當前農民的住房、宅基地和土地承包經營權究竟是市場經濟的生產要素,還是兼有農民的基本保障和社會保險?若是農民的基本保障與社會保險,則基本保障能否自由交易?顯然,基本保障是不能自由交易的,因為這是底線生存。城市人到農村買房子,是因為要為過剩資本找到儲值手段,或要在農村多一個休閑去處,而對農民來講,一旦他們失去農村住房,他們進城失敗就不再能返鄉,他們就失去了安身立命的根基。不是一個農民,而是在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絕大多數農民都不可能在城市體面安居,農民失去返鄉退路,中國當前的彈性社會結構也就不存在了。在城市這塊狹窄局促空間中,激烈的不同人群、不同階層、階級之間的沖突也就會習以為常。那個時候,因為失去了農村這個中國現代化的穩定器和蓄水池,再談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就沒有可能。
我們一定要認識到,當前的城鄉二元結構不再是剝削農民的結構,而是對農民的保護。這一保護性結構是中國社會結構至今仍然可以保持巨大彈性的關鍵。一旦不再有保障性的城鄉二元結構,一旦作為農村基本保障和社會保險的農村宅基地、住房和土地承包經營權被當作了財產,可以拿到市場上交易,則進城失敗的農民就失卻了退路,中國在發展進程中再出現任何一次危機,都會有一個巨大的缺少彈性的結構性力量來加強其烈度,其結果就是,中國社會將陷入不同群體不同階層發生沖突的中等收入陷阱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