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落后地區貧困農戶情況看,要激活內生動力,關鍵是要提高貧困農戶的生產能力。這需要推動五個方面的建設,即大力推進農村合作化建設、大力推進農村規模化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社區化建設、大力推進特色化建設、大力推進生態化建設。其中,核心是推動合作化建設。
消除貧困,核心是扶貧要精準,精準扶貧,關鍵是要激活內生動力。通過對落后地區的調查研究,筆者認為,推進農村合作化建設,不僅對于解決貧困問題,而且對于整個農村發展,乃至對于整個國家發展,都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落后地區致貧原因分析
從落后地區貧困農戶實際情況看,貧困主要有如下原因。
小而分散的生產方式是基礎原因。和發達地區相比,落后地區貧困農戶普遍的生產方式特征是:一是生產規模的小型化。平均人均耕地一般只有1—2畝左右,家庭人口一般5人左右或更少,家庭主要勞動力有1—2人。這種小規模經營方式,無法體現規模經濟優越性。二是生產工具的簡易化。從調查可知,貧困戶幾乎每家僅有農用運輸車一輛,極個別家庭也有如粉碎機等農用機械,剩余就是以勞力和畜力投入為主。三是生產經營的分散化。幾乎所有貧困農戶都是以家庭為主獨立分散經營,家庭更多是直接面對市場,很少與有關企業建立經濟聯系或與合作組織建立經濟聯系,比如訂單農業等。生產分工也是基于家庭成員的內部分工,沒有體現社會大分工的優勢。四是生產風險的最小化。落后地區貧困農戶大多缺乏風險意識。從他們的實際生產行為看,更多是追求風險最小化,而不是收益最大化。五是生產效益的低下化。通過更多的貧困戶調查可知,貧困農戶來自農業的收益和打工收益相比,總體在1/2到1/10區間的居多,也就是說有些貧困農戶農業勞動的收益甚至不到打工收益的1/10。這種農業勞動效益低下的格局,其直接的結果是農村土地的撂荒。貧困農戶上述五個生產方式特征,導致農戶只能是一種維持簡單再生產的格局,甚至有時連簡單再生產也維持不了。
疾病是很重要的致貧因素。對一個4—5人的小家庭來說,一個人得病,不僅本人喪失了勞動力,還需要家里人照顧。所以,一個人得病,家里損失的勞動力往往是2—3人。另外,雖然目前國家實行了合作醫療和大病救助制度,一般農戶也能至少報銷 70%以上費用,但這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從各地調研數據看,除個別地方外,大部分地方疾病致貧所占比例都在30%以上,甚至達到85%以上的比例。
因學致貧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目前,一個大學生一年的學雜費各種開支,基本上是一個農戶一年或半年的貨幣總收入,對貧困農戶而言,有的甚至是幾年的總收入,這是一筆沉重的負擔。一個農民家庭的孩子考上大學,也就意味著這個家庭貧困的開始。
因婚致貧。目前,落后地區農村彩禮價格普遍在10萬到20萬之間。對于一個貧困家庭來說,10萬—20萬的彩禮必然導致家庭負債累累,陷入更加貧困的境地。
因缺勞動力、缺技術、缺資金致貧。這種情況在落后地區也普遍存在。此外,還存在因道德墮落致貧。道德墮落有多種情況。比如懶惰、賭博、吸毒、婚外情、犯罪等。
推動合作化建設完善社會保障機制
從落后地區貧困農戶情況看,在上述致貧因素中,要激活內生動力,關鍵是要提高貧困農戶的生產能力。需要推動五個方面的建設,即大力推進農村合作化建設、大力推進農村規模化建設、大力推進農村社區化建設、大力推進特色化建設、大力推進生態化建設。其中,核心是推動合作化建設。
推進農村的合作化,或是貧困戶的合作化,需要破解兩個困境。一個是市場困境。因為市場具有盲目性和自發性,靠市場自發推進合作,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另外一個是人文困境。中國農民善分不善和,這是農村社會建設合作最大的人文困境。為此,需要國家或政府力量進入。一是國有資本直接進入農村私人企業,建立股份制企業,讓企業充分成為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龍頭。二是國有資本進入農村合作社,建立股份制合作社,讓農村合作社真正發揮帶動農戶的作用。三是國有資本直接建立國有農場。這三種途徑,最直接有效的是建立國有農場。為此,建議落后地區農村考慮一個鄉鎮辦一個國有農場,讓國營農場成為帶動農村經濟或解決貧困問題的火車頭。同時,國營農場要實現真正的民主管理和科學管理。
在大力推進農村合作化建設的同時,國家還需要進一步健全和完善各種社會保障制度。合作化是脫貧致富的火車頭,各種社會保障制度是底線保護網。如何構建社會保障制度,需要針對不同原因制定不同的制度保障體系。對于先天不足導致的貧困,最常規的辦法是健全社會救助制度,靠社會救助制度讓這部分人享受到基本生活待遇。對于因學致貧,建議有關方面進一步研究和健全貧困生上學救助制度。對于因病致貧,建議有關方面進一步研究和健全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通過醫療保險和醫療救助制度,對一些患病家庭給予一定的生活補助。
作者:范鵬:中共甘肅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精準扶貧課題組組長;宋圭武:甘肅省委黨校教授、課題組首席專家。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2016-04-14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