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農產品價格“天花板”壓頂和生產成本“地板”抬升的雙重制約,目前我國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生產成本過高、資源錯配及透支利用等問題十分突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矛盾開始集中爆發。因此,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已迫在眉睫。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強調,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即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此同時,隨著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引領的IT產業變革的明顯加快,其新技術已經開始以跨界、融合、平臺的方式改變甚至顛覆傳統行業,數據驅動的企業如同電子消費品從模擬走向數字化革命一樣,引起全球企業的一場新變革。如果這場變革要尋找一個突破口的話,以產業鏈推進和共享資源為新游戲規則的平臺戰略就是最主要最緊迫的選擇。在互聯網向縱深發展的今天,“互聯網+”正對各行各業的生產經營方式產生巨大影響和變革,“平臺制勝”已經成為一條越來越趨于顯性的競爭法則,平臺模式已被業界認可和積極推廣。那么,如何通過平臺戰略有效實施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呢?
全產業鏈平臺通過保障“食品安全”實現農業供給側改革。農業全產業鏈平臺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一是能有效解決食品質量安全問題。通過全產業鏈閉合平臺管理模式將仍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轉化為農業產業工人,把除農業產業工人外的農村勞動力就地轉化為從事農業相關產業鏈的現代產業工人和三產服務業人員,納入城鎮社區居民保障體系,就能使農業生產處于有組織有規模的統一管理之下,方便平臺企業來監控進入平臺體系的農業產業鏈上各環節的產品安全問題。同時,通過全產業鏈平臺也可對農產品從生產、加工、包裝、運輸到市場終端的全程進行物聯網信息管控,實現完整的物聯網信息管控體系,實現農業全產業鏈全程可監控可追溯。二是全產業鏈閉合平臺能增強消費者信任。平臺企業的主體責任非常明確,無論是在哪一個環節出了問題都必須由平臺企業自身承擔,而平臺企業通過與平臺內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建立質量安全溢價分享模式,激勵農業生產者保證和提升產品品質。通過覆蓋整個產業鏈條的保險與再保險體系,構建了安全可信的風險分擔機制,既消除了社會資本投資農業的顧慮,也贏得了消費者的高度信任,食品安全問題更易解決。三是全產業鏈閉合平臺有利于加強監督效率。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的解決途徑有兩個方面,即事前控制和事后溯源,而無縫對接、閉合運行下的產業鏈由于可見性高,每個加工制造環節都有信息記錄,各個產業單元權利責任明確,其本身就是對各個制造單元的監督和約束。且閉合運行的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無縫對接,數據與信息記錄標示明確,一旦出現產品質量和安全問題,排查與追溯肇事根源簡單易行,便于進一步制定措施,消除隱患,解決問題。此外,閉合運行防止質量風險擴散和產品召回成本低。因此,農業全產業鏈平臺模式因能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而推動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
農業全產業鏈平臺通過實現產需直接結合而促進農業供給側改革。從供需角度來看,農業供給側結構矛盾一個重要表現就是農產品供給的品種結構和市場需求的品種結構存在著不適應,供給側提供的農產品在數量、品種、質量上能不能適應市場需求。因此,供給側改革的一大核心就是圍繞市場需求進行資源的優化配置和產品生產,提高農產品供給的有效性、靈活性和適應性,真正形成更有效率、更有效益、更可持續的農產品有效供給體系,真正做到“供需匹配”。
農業全產業鏈平臺是以整合上游生產資源為切入點,在全國甚至全球范圍內,以農產品供應鏈平臺企業為龍頭,以農業產業鏈各部門之間建立的需求信息和生產標準為紐帶,通過平臺企業自上而下有機整合科技資源、物流資源、金融資源、零售資源、政策資源,以閉合運營的方式實現對農業產業鏈所有參與者的整體開發和全面服務。通過全產業鏈條閉合平臺戰略的實施,平臺企業作為安全優質農副產品和食品的總供應商,與廣大的健康消費群眾溝通,提供針對性的產品與服務。從而推動我國的農業產業模式由供應鏈推動型向需求鏈引導型轉變,建立消費引導生產的農業生產與流通模式。這樣既解決了城市市民對食品安全的民生訴求問題,又會激勵農產品生產供應方改善生產條件,提高生產品質。最關鍵的是,通過平臺戰略的聚合效應,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將平臺模式覆蓋農業產業的各個領域并全面復制與推廣,我國現代農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期,實現跨越式的突破與全面性的提升。因此,農業全產業鏈平臺發展模式不僅解決了農產品最終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還有效解決了農產品中間品供應與需求之間的矛盾,使得農業的產品結構、生產結構和區域結構都得到優化,從而有利于推動我國農業供給側改革。
農業全產業鏈平臺通過推進農村產業融合而加快供給側改革。農業全產業鏈平臺能有效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一是農業全產業鏈平臺的平臺效應會引領農村一、二、三產業的融合。借助平臺企業的品牌優勢、資源優勢和整合化經營,農業全產業鏈平臺能將農業生產者、經營者聯合起來,并將產業鏈延伸到上下游,建立一種利潤共享的共贏機制,從而促進產業融合。二是平臺模式能夠帶動至少數萬億社會資本投資現代農業并惠及城鎮化。而農業現代化與城鎮化的新一波提速將有效帶動鋼材、建材等相關傳統產業的發展,有助于化解這些行業嚴峻的產能過剩問題,并為其轉型升級提供相應的戰略緩沖機遇。而且全產業鏈平臺還能夠高度整合產業鏈各個環節,為各類涉農企業的生產與發展提供全方位服務,實現規模經濟與集聚效應。平臺通過整合化運營,將生產者和經營者聯合起來,突破傳統產業單向、線式的成長模式,依靠其開放性與支持控制體系,能夠快速吸引壯大生產供應群體,實現產業融合。三是平臺模式把多種業務價值鏈所共有的部分進行優化整合,打碎傳統產業鏈垂直單向發展模式,建立多種業務通過平臺進行良性循環發展的機制,從而使各種業務鏈成為平臺必不可少或最佳選擇的一部分,且任何一方規模壯大的同時都會牽引著另一方或整個群體快速成長。農業全產業鏈平臺因能促進一、二、三產業的有效融合而有利于農業供給側的改革,并由此助推農業走向“六次產業”,引領農業現代化。
作者系河南省南陽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學習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