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熱點話題 > 農業供給側

夏永明等:農業供給側改革的雷甸路徑

[ 作者:夏永明?張玉潔?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7-11 錄入:實習編輯 ]

雷甸鎮位于浙江省東北部德清縣,坐落于京杭大運河之濱,土地平坦、資源肥沃。農業,一直是雷甸百姓的生存之基、富業之本。在當前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雷甸鎮推進農業農村發展面臨著許多新挑戰和新問題。國務院《關于落實發展新理念加快農業現代化實現全面小康目標的若干意見》中明確指出,用發展新理念破解“三農”新難題,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此只有把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這場硬仗打響、打贏,雷甸鎮才能真正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原因

農業的基礎地位有待牢固。從2015年統計數據看,農業生產總值約4.5億元,僅占地區生產總產值的2.5%左右。全鎮家庭承包耕地面積2.07萬畝,戶均僅2.8畝;從事農業生產的純農戶僅有983戶,占農戶總數的12.2%;從事農業的勞動力4207人,占勞動力總數的20.5%。

部分產業面臨淘汰。全鎮農業工作重心正在向“改善農村生態環境,提高農產品質量”轉變,水產養殖、畜牧養殖等產業逐步受到控制,如果不能及時轉型升級,這些產業將面臨淘汰。近年來雷甸鎮溫室龜鱉整治力度逐步加大,2015年底已完成38戶溫室龜鱉養殖的拆除工作。同時,2015年全鎮還完成了795家生豬養殖場的拆除轉產工作,對剩余的53家生豬養殖場也在全面整治。農業產業分布格局將產生重大變化,對未來農業發展提出了重大挑戰。

特色產業發展空間有限。以雷甸鎮特色瓜果業西瓜和枇杷為例,全鎮枇杷種植面積2850畝,可產面積1950畝,總產1280噸,而銷售收入僅1536萬元,即每畝收入僅5389元;全鎮西瓜種植面積1780畝,銷售收入1420萬元,畝均收入也只有7978元。隨著近年來極端天氣頻繁出現,受“倒春寒”等低溫天氣影響,枇杷普遍晚熟,產量銳減,對種植戶收入帶來極大影響。

產業融合發展壓力巨大。近年來,德清西部以莫干山為主體加快發展洋家樂和民宿經濟,對德清東部地區發展休閑農業形成一定的沖擊和壓力。在此背景下,雷甸鎮很難發展以度假和住宿為主體的農業觀光旅游,而要將產業鏈、價值鏈等現代產業組織方式引入家庭農場、休閑漁莊等農業主體,促進其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發展,客觀上存在較大困難。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主要內容

思路要轉變。解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失衡問題,根本的、首要的是轉變農業發展方式,調整發展思路。從雷甸鎮農業現狀來看,當前面臨的一大難題就是數量的結構性失衡,如溫室龜鱉和生豬養殖的大幅減少,導致部分農產品供求關系一定程度上難以平衡,解決這種供給側結構性失衡,就需要通過結構調整,采用新技術、新方式促進農產品生產方式朝著高效生態方向推進,以填補此類農產品供給上存在的數量落差。要以市場需求為主導,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讓農業生產者真正成為市場經營主體,使雷甸的特色養殖產業結構與市場需求匹配。

結構要調整。結構調整是農業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容。從雷甸鎮的實際情況看,當前調整農業結構的重點應該放在調整糧食作物、經濟作物和飼草料的比例,促進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一方面增加綠色、有機安全農產品的供給,減少一般農產品的供應,集中發展枇杷、西瓜等特色農產品供給量;另一方面,要促進農業生產由以數量為主轉向數量質量并重,注重新品種的培育和推廣,注重經濟效益和市場導向。另外,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互動,提高農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也是同樣重要的。從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入手,以更好地滿足消費者更高層次需求為目的,農產品供給者必須改變單純的局限于農業生產的傳統做法,注重電子商務和物聯網發展,延長農產品供給產業鏈,做好產業融合,增加附加值。

制度要完善。制度是根本、也是保障。從制度入手開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可以從根本上確保改革的徹底性和有效性。雷甸鎮所處的德清縣,是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的試點縣之一,著重在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等方面做出探索,這為農業供給側改革夯實了基礎。通過農村產權制度改革強勢提升村集體經濟組織的主體地位和服務能力,通過推進農村土地流轉實現土地經營權的集中,這一系列制度改革的推進,全面激活了農村土地以及集體資產的權能,可以進一步激發廣大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積極性,更有利于培育農業新型經營主體,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

推進農業供給側改革的對策建議

加快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是農業組織問題。下一步,要以家庭農場和農民專業合作社為組織基礎,著力發展種植和養殖相結合、生態循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改造后的溫室龜鱉養殖戶,可依據“生態化、標準化”的理念,采用“溫室育種+外塘仿生態”兩段式或全程外塘生態龜鱉養殖模式,引導推進其養殖方式轉型升級。大力發展種養結合的農業經營方式,可解決養殖業糞便污染問題,為種植業提供有機肥,發展可持續的農業。

大力發展農業新型業態。從雷甸鎮地理位置看,其水陸空等交通位置均極為便利,現代物流業又發展極為迅速,因此在下一步農業業態發展中,就應該將農產品加工、流通和休閑農業納入到“大農業”的范疇,進而挖掘農業多種功能、培育壯大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推進產業融合發展。在具體政策上,一方面,可以依托其緊鄰杭州、上海的優越地理位置,以全國示范物流園區為基礎,大力發展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輸行業,同時鼓勵發展“互聯網+農業”,加快建立農村電子商務平臺,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另一方面,整合觀光農業、休閑漁業和鄉土文化資源,與莫干山民宿經濟相錯開,著力發展采摘、休閑、餐飲為主體的短途農業旅游,規范提升楊墩生態休閑農莊等農家樂的綜合品質,助推美麗鄉村和休閑旅游統籌發展、協調發展。

著力挖掘農業經濟增長點。生于雷甸、長于雷甸的浙江歐詩漫集團公司,已經成為亞洲最大的淡水珍珠深加工科研基地之一,要切實把握好這一有利先機,將珍珠養殖和珍珠深加工發展成為雷甸農業經濟的新增長點,深化農業龍頭企業與生產基地、農戶間的利益聯結關系,發揮其帶領農戶增長收入的積極作用。同時,利用雷甸已有的水產養殖人力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創新挖掘“稻田養鱉”、“茭白+泥鰍”等農業經濟新增長點。

全面強化農業產業發展的要素支撐。堅持用發展工業的理念發展農業,加大農業招商引資力度,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投資農業項目,加快推進農業“兩區”建設,完善配套基礎設施、科技推廣服務等支撐體系,切實營造農業產業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氛圍。如雷甸鎮于2015年引進的農業外資大好高項目——浙江錦隆食品有限公司年產500萬件食品包裝及物流配送項目,總投資高達2500萬美元,下一步要在土地劃撥、購置設備、環境整理、勞動力培訓、金融借貸等方面提供具體的服務措施,構建完善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有效支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提升現代農業發展質效。

作者單位:浙江省德清縣雷甸鎮黨委、浙江省農業廳經營管理處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村網 2016-06-12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在线2024 | 亚洲一级亚洲一级 | 中文字幕亚洲日韩欧美一区 | 亚洲无线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欧美中文字幕 | 中国精品少妇H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