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農業合作要走向縱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秘書長、國際合作局局長程國強認為,必須首先要理順三大關系:
一是當前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農產品市場進一步開放的關系。目前我國農業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解決當前農產品供求結構失衡、庫存高企與銷售不暢、國內外農產品價格倒掛等突出矛盾和問題,是我國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艱巨任務。這既需要深入推進國內體制機制創新和政策改革突破,也需要公平、合理、包容的外部環境的配合與支持。顯然,有效管理玉米及其替代品等農產品進口的時機與節奏,對當前農業減庫存、調結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至關重要。因此,把握好農產品市場進一步對外開放的節奏與水平,是事關我國農業改革發展的“當前”緊要問題。這一關系梳理不清、把握不當,難以在根本上推動“一帶一路”框架下農業國際合作向縱深發展。
二是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與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的關系。“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要求集中國內資源保重點,做到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重視糧食數量的同時,更加注重品質和質量安全;在保障當期供給的同時,更加注重農業可持續發展,這是我國農業發展的基礎性戰略。如何實現“立足國內、適度進口”?“一帶一路”建設將推動形成“包容性全球化”,建立以包容共享為根基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打造“全球化”升級版。那么,構建“一帶一路”框架下的農業貿易投資體系,應如何處理實施國家糧食安全戰略與統籌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這一“長遠”關系?如果對此沒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也無法引導和塑造升級版“全球化”背景下的國際農業治理新機制、國際農業貿易與投資規則新體系。
三是農業缺乏基礎競爭力與參與全球農業競爭的關系。我國人多地少的基本國情,加上目前農業進入高成本階段,決定著農產品不具備低成本優勢,缺乏參與國際競爭的基礎競爭力。那么,一個缺乏基礎競爭力的農業,如何參與全球農業競爭?這是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農業國際合作領域不可回避的問題。在今后相當長時期內,我國農業缺乏基礎競爭力將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常態。這意味著,差異化戰略似乎是今后我國塑造農業競爭力的基本取向。而農業的差異化競爭,除了體現為產品的安全、健康、快捷、方便、有效供給的競爭外,并非表現為全球市場的直接競爭,更多反映的是對農業的文化體驗、休閑觀光等國內新消費新需求。特別是,在今后我國工業化、城鎮化發展的關鍵階段,農業所承載的生態環境安全和農村社會穩定保障功能,將在一定程度上接近,甚至逐步超過其長期所擔負的產品供給功能。實施差異化競爭戰略,挖掘農業多功能供給以及多元化需求,也是荷蘭、以色列以及日本等農業資源匱乏國家,實現農業與經濟社會協同發展的成功經驗。這就要求,在規劃設計“一帶一路”框架下農業發展戰略時,要促進中國農業與沿線國家,實現資源互補、產能合作、市場互惠、發展共贏,共同參與并分享農業全球化成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2017年07月04日04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