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李秉文: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

[ 作者:李秉文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2-28 錄入:王惠敏 ]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牢固樹立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現代化建設新格局。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為人類社會永續和諧發展所進行的積極努力。建設生態文明,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我們要清醒認識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積極構建生態文明建設的有效機制,堅決同環境污染作斗爭,真正把生態環境建設好,讓人民生活更美好。

生態文明是一種以人與自然、人與社會和諧共生、持續繁榮為基本特征的文明發展形態,建設生態文明,要牢牢把握“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的科學論斷所昭示的生態與文明發展的歷史規律,樹立人與自然、社會和諧相生的發展新思維,用生態理性取代經濟理性,把追求整個生態系統的合理秩序作為人類行動的基本立場和價值準則。建設生態文明,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構建公平、正義、綠色、生態、和諧的全人類共享的新文明模式。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進一步凝聚綠色發展的共識。“綠色”既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核心理念,也是實現生態文明目標的重要抓手。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在全社會凝聚起“綠色”共識。一是“綠色”就是發展。發展歸根到底是生產力的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實現生產系統和生活系統的循環鏈接,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群眾美好生活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是堅持和貫徹新發展理念的應有之義。二是“綠色”就是財富。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通過保護生態、建設生態,發展綠色新興產業,帶動綠色增收致富,不僅可以創造綠色福利、生態福祉,而且可以改變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為我們帶來巨大的精神財富。三是“綠色”就是民生。隨著物質生活條件的不斷改善和滿足,干凈的水、清新的空氣、安全的食品、優美的環境,已經成為人們對高質量生活的一種現實訴求。而生態產品的短缺、良好生態環境系統的破壞、基本公共生態服務的缺失,在某種程度上會沖抵人民群眾基于物質生活條件極大改善帶來的幸福感。因此,推進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也是當前的民生之需。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加強制度約束。首先是健全制度約束體系。完善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制定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市民公約和鄉規民約,通過各種群眾性、公益性宣傳,引導全社會牢固樹立和積極踐行社會主義生態文明觀。其次是明確監管職責。嚴格落實領導干部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規定,對環境保護乃至整體生態文明建設工作形成有效的倒逼機制。最后是加大問責追責力度。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加大環境督查工作力度,堅決制止和懲處破壞生態環境行為,著力解決生態環境方面的突出問題。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強化共建共享。生態文明建設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崇高事業。政府要在堅定不移推動綠色轉型和綠色發展的同時,通過政策優惠、購買服務等措施,主導社會力量共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社會組織要在輿論宣傳、提供專業服務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助推生態文明建設。企業要形成集約環保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加大技術創新力度,多為社會提供低碳、環保的商品。公民個人要樹立文明的、健康的消費觀和生活觀,減少對自然的索取,形成節約的行動自覺。共建與共享相輔相成,共建為共享提供了可能,共享又可以促進共建。通過生態文明建設主體的共建,中國更加美麗,每個人可以共享更藍的天、更綠的山、更清的水。

作者系甘肅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甘肅行政學院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 中文乱码经典亚洲 | 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a∨ | 自拍偷自拍亚洲一区 | 色婷婷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 亚洲精品网站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