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整治助推資本下鄉,解決誰種田的問題,使返鄉農民實現退養與種糧相結合,使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土地整治,固本惠民。經濟發展新常態下,需要科學分析和認識土地整治的價值和意義。
土地整治是為了保護土地資源,通過平整土地,修建機耕道、灌溉渠,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土地整治可以增加土地資源,使難以耕種的邊角地適于耕種,一般可以形成大約5%~10%的新增耕地。與此同時,通過土地整治提高耕地質量,處理好人口增長與耕地總量平衡、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統籌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使農村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一般而言,土地整治通過投入巨額國家資金整理出來的大塊土地,超過了農戶原有的承包地規模,若仍然由原來農戶耕種,就要重新再修田埂,就顯得規模不經濟。因此,全國絕大多數地區土地整治之后,都是將整治過的土地整體流轉給工商資本經營,甚至很多土地整治項目都是反過來,由工商資本先流轉農民的土地,再引進土地整治項目資金進行土地整治。從這個意義上講,土地整治助推了資本下鄉種田。在土地整治保護土地資源和資本下鄉規模經營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相關關系。若從無人種田的角度來看,正是土地整治為資本下鄉搞規模經營提供了可能,從而解決了誰來種田的問題。
從生產力方面來講,土地整治要為耕地修建機耕道,提供灌溉渠,經過整理的土地不僅平整,而且可以機耕機收,排灌自如,這樣農民種地的問題就不操心了。從生產關系方面看,村社集體可以借土地整治將農民承包地小塊合并成大塊,以便為他們的連片經營提供耕作條件。根據現有農業生產技術條件,一個農業勞動力可以輕松耕種30畝~50畝耕地。需要說明的是,當前農村無人種田的說法顯然是誤判。至于一些農村出現有田無人種甚至全年拋荒的情形,其根本原因是:這些拋荒土地的生產條件太差,尤其是灌溉條件太差,十年九旱九不收,根本沒法種。還有一個原因是:過去的承包土地為了公平而將地塊分得細碎而狹小,這在農村人口不斷進城、人地分離越來越普遍的情況下,狹小細碎的土地因為缺乏基本的生產灌溉條件和無法連片經營的障礙而難以被耕種。但現實情況是,灌溉條件好的土地從來不存在無人去種的情況。
從目前的實踐看,土地整治通過解決耕地灌溉條件和連片經營,為一般農戶的經營提供便利,從而解決了農戶無法種地的問題,并且在未來很長一段時期仍然為數以億計依托在農村耕種土地而無法進城的農業勞動力提供種地的收入和就業,并且使年齡大的農民實現返鄉種田、退養與種糧相結合。從這個角度上看土地整治的價值,與保證糧食高產和糧食安全同樣意義重大。
作者單位:華中科技大學中國鄉村治理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國土資源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