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業產業集聚發展是推進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本文在總結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現狀及存在問題的基礎上, 進一步對比歸納了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的農業產業集聚特點和經驗。研究認為:中國農業產業集聚在農業區域布局規劃、農業技術集成應用和農業全產業鏈資源整合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績, 但與農業發達的國家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國外農業產業集聚在農業生產的專業化、農業產業經營的一體化、農業服務的社會化等方面更先進。最后, 文章提出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與農業區域優勢布局的有機結合、構建適合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通過農業信息化推進農業產業集聚進程的啟示。
農業產業集聚發展是推進現代農業的重要內容, 農業產業集聚帶來的規模經濟和外部經濟, 既降低了農業生產經營的成本, 又大大提升了農業生產經營的規?;?、專業化和社會化。農業產業集聚既是現代農業不斷發展的結果, 反過來又進一步推進了現代農業的發展進程。在歐美及亞洲農業發達的國家中, 農業產業集聚已經成為現代農業發展過程中的一個普遍現象, 如世界著名的法國葡萄酒產業集群、丹麥養豬產業集群以及中國的山東壽光蔬菜產業集群和云南斗南花卉產業集群等[1]。農業產業集聚, 表面上是產業發展演化過程中的一種地緣集中現象, 但本質上更是綜合運用現代化的生產技術、市場管理和農業經營理念的體現。總之, 農業產業的集聚發展, 有助于將傳統的農業分散經營轉為現代的相對集中經營, 在此過程中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不斷延伸, 最終提高農業產業綜合效益[2]。為此, 推進農業產業集聚發展是當前中國現代化農業建設中的重要內容。
近年來, 中國學者關于產業集聚的相關研究成果也很豐富, 并集中于產業集聚度的測算、產業集聚的影響因素及其形成機制、產業集聚的集聚效應等方面[3-7], 部分學者也針對農業產業集聚效應和形成機理等展開了一些研究。已有的研究成果表明, 農業產業集聚發展, 對實現農業現代化和提升農業產業效益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8]。在農業產業集聚發展中, 能夠以農業市場為導向, 提高農業的生產經營效率, 提升發展農業的經濟效益[9-13]。農業產業集聚有助于使各個地區依據自己的資源稟賦優勢形成某種農產品的產業集聚, 走規?;凹s化之路, 進而提升農業勞動生產率, 提高農業競爭力[14]。目前來看, 已有的研究主要是基于國外產業集聚理論而進行的應用型研究, 盡管也有研究涉及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對策方面的成果, 但是鮮見對國外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經驗進行歸納總結的研究。有鑒于此, 本研究嘗試通過分析國際農業產業集聚發展趨勢, 以國際市場中農業產業集聚發展方向為指導, 借鑒其發展經驗, 從而提高中國農業產業的發展實力, 推進現代農業發展進程。
1、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現狀及問題
1.1 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現狀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 中國農業產業集聚逐漸步入快速發展時期。目前, 中國農業產業集聚主要集中于黑龍江、吉林、重慶等傳統的農業主產區[2]。部分研究發現, 湖南農業已呈集聚之勢, 農業產業集群基本形成, 盡管在全國具有一定優勢, 但集聚優勢并非最突出[15]??傮w而言, 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起步相對較晚, 受限于人多地少的自然條件, 農業發展的規模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程度還較低, 但是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大力扶持, 中國農業產業集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主要體現在3個方面, 即農業區域布局規劃不斷完善和優化、農業技術集成應用和推廣迅速、農業全產業鏈資源有效整合。
第一, 農業區域布局規劃不斷完善和優化。中國地域廣闊、自然資源豐富多樣, 長期以來, 各地區依托當地的資源優勢形成了眾多獨具特色的農業產業園區。另外, 根據資源稟賦、市場區位、生產規模、產業基礎等分布情況, 圍繞主要農作物品種開展了一系列農業產業 (如玉米、大豆、蔬菜、水果等產業) 優勢區域布局規劃。例如, 2014年農業部在《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06—2015年) 》 (2007年編制) 的基礎上, 基于現代農業發展要求重新編制印發《特色農產品區域布局規劃 (2013—2020年) 》。農業產業區域布局規劃的不斷完善和優化, 推進了農業產業的規?;蛯I化進程, 為農業產業集聚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
第二, 農業技術集成應用和推廣迅速??傮w而言, 在科技創新驅動戰略的推動下, 農業產業集聚發展與現代農業技術的集成應用密不可分, 中國農業產業集聚迅速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就是集成應用現代農業技術。近年來, 依托各級農業技術推廣機構, 中國不斷完善農業生產技術的研發、應用與推廣體系, 基本形成了支撐現代農業發展的科技創新體系, 強化了農業科技的基礎條件和裝備保障能力, 在生物育種、智能農業、農機裝備、生態環保等農業基礎科技和前沿技術的研發與攻關方面取得了良好成績。
第三, 農業全產業鏈資源有效整合。近年來, 隨著農業生產成本的不斷高漲, 農業產業經營的利潤被不斷壓縮, 通過以延長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重點的農業全產業鏈資源調整, 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得以優化和完善。例如, 2015年, 為了推進主要農作物品種的全產業鏈資源整合, 農業部啟動了針對水稻、玉米等作物的農業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試點, 農業全產業鏈信息分析預警水平大大提高, 在農業全產業鏈的資源整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大大推進了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進程。具體而言, 農業生產、加工、儲藏、包裝、流通、銷售等各環節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 并在地域上呈現出集中態勢, 如農產品地理標志、農業特色產業園區等的出現和發展壯大。同時, 發展高附加值、高品質農產品成為推進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重點, 農業產業發展的集聚效應開始顯現。例如, 在推進園藝作物標準化生產、畜禽標準化規模養殖和水產健康養殖的過程中, 相關農業產業形成了產業上、中、下游的集聚發展。
1.2 存在的問題
目前來看, 與農業發達的國家農業產業集聚相比, 中國農業產業集聚還存在較多問題。張曉丹研究認為, 在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進程中, 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資金短缺、農村資本外流、非農資本缺乏投資農業產業意愿等問題已經成為制約農業產業集聚模式深入發展的關鍵障礙[16]。董澤橙從科技服務發展滯后的角度專門論述了其對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制約[17], 王陽和楊鳳海則提出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關鍵問題在于農業技術支撐網絡不健全和產業服務體系薄弱[18]。本文認為, 中國農業產業集聚還存在農業技術應用普及率不高和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不足等問題。
第一, 新型農業技術應用普及率不高, 使得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遇到技術瓶頸。中國農業生產者自身文化水平普遍不高, 僅憑自身經驗進行生產, 但是在農業技術應用和農業產業化經營等方面, 缺乏必要的技術素質和現代經營理念, 從而導致新技術應用的普及率低, 先進技術無法推廣, 從而制約農業產業集聚水平。第二, 農業社會化服務供給明顯不足。就公益性服務而言, 基層 (鄉鎮) 農業技術人才極度缺乏, 加上公益性農業服務的資金較少, 在公益性農業服務方面僅能提供少量的服務, 使其成為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阻礙。就經營性服務而言, 供給集中在農業生產經營的少數環節, 如農機耕種收方面, 且經營性農業服務的供給主要針對專業大戶、家庭農場等規模經營主體, 小規模家庭農戶盡管也有相應的農業服務需求, 但往往無法得到滿足。
2、國外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經驗
農業產業集聚發展是有規律可循的, 國外農業發達國家的先進經驗值得中國學習和借鑒。農業生產的專業化、農業產業經營的一體化和農業服務的社會化是國外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3大典型特點, 也是國外農業產業集聚不斷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
2.1 農業生產的專業化
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特點之一就是農業生產的專業化。具體表現為農業經營規?;⑥r業生產技術應用的專業化。從國際經驗來看, 農業區域的專業化生產是推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有效路徑[6]。長期以來, 美國通過專業化生產和區域化布局積極推動農業產業集聚發展。21世紀以來, 得益于天然的氣候條件, 加上在現代技術研發等方面的優勢, 美國形成了10大專業化的農作物種植區域, 具體包括:以飼草、煙草和果菜為主的新英格蘭區, 以飼料、飼草為主的中部大西洋區, 以玉米、大豆和小麥為主的中部東北區, 盛產玉米、大豆、飼草和小麥的中部西北區, 傳統煙草產區的南部大西洋區, 主要生產飼草的西部山區, 以水果生產為第一位的太平洋區等[19]。在種植業方面, 美國重點推廣4種以專業化種植為主的農業生產模式。其一, 重點推廣種植1~2種主要農作物的專業化農場。包括以玉米、小麥、大豆等糧食作物生產的專業化農場, 以及花生、棉花、煙草等經濟作物生產的專業化農場。其二, 重點推廣適度輪作制的專業化農場。美國農場規模巨大, 即使大規模推廣農場輪作制經營也不會影響到其農業生產。因此, 美國的農場一般會選擇小麥、煙草等與花生等作物進行輪作。其三, 重點推廣種養與加工相結合的專業化農場。比較典型的是, 專業化農場根據畜禽養殖的需要, 專門種植1~2種以飼料為主要用途的作物, 同時, 開辦以飼料加工為主的農場企業, 從而使得種、養、加工在農場內部完成, 既節省了農業經營成本, 又實現了循環農業經營, 提升了農場經營效益。其四, 重點推廣以培育良種為主的專業化農場。通過與政府、農場、科研機構、良種研發企業等的合作, 以培育良種為主的專業化農場能夠最快應用最新的農業技術, 新品種也最早出現在這類農場, 然后才向其他農場推廣。目前來看, 美國已經形成稻谷、小麥、玉米、棉花、花生等眾多主要農作物的專業化良種培育農場。
2.2 農業產業經營的一體化
農業產業集聚的另一特點是農業產業經營的一體化。美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典型特征是農業產銷實現了“從農田到餐桌”的一體化。美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一個有力措施就是創造條件推進農業產業經營的一體化進程。以美國水果產業為例, 經過多年發展, 美國水果產業化經營特征明顯, 資金密集型經營和機械化技術支撐促使美國水果產業實現生產、儲運、加工和銷售的“一條龍”。美國水果產業內分工越來越細, 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均已實現產業化經營, 產業化程度高。儲運環節相應的配套設施包括冷庫、氣調庫、選果包裝間等各種專門設施, 基本實現機械化操作。果品的采收、運輸、儲藏、商品化處理 (主要是清洗、打蠟、貼標、分級和裝箱) 、銷售等各個環節的產業鏈也相輔相成, 緊密聯系, 形成了從生產到銷售整個產業鏈的產業化經營。在意大利, 農業生產經營的一體化大大推進了其農業產業集聚進程。在農產品生產、加工、銷售等過程中, 農業生產經營在產業鏈上游、中游、下游的緊密結合, 不僅大大降低了農業經營成本, 而且相關企業在地理上更容易形成集中趨勢, 同時, 相關農業企業的集聚發展, 也促進了周邊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 反過來又推動了農業產業集聚的進一步發展。以意大利果蔬產業的一體化為例, 相關農業企業, 通過向果蔬的收購、分級、貯藏、保鮮、加工和銷售等環節提供產、供、銷“一條龍”服務, 生產者只需全力投入提高產量、改進品質。
2.3 農業服務的社會化
農業社會化服務是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保障。農業現代化的要義在于用現代化的方式來解決農戶生產經營環節中存在的問題, 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目前, 農業發達的國家已基本形成“一條龍”式的農業社會化服務網絡體系, 通過規?;I化和組織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極大地推動了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進程。在墨西哥, 與生產專業化和產業經營一體化緊密聯系的是專業化的農業服務體系。錫那羅亞主要生產番茄, 當地的生產者協會, 專門為生產番茄的農戶設立一系列專門的服務機構, 為番茄產業的產銷、政府政策、市場動向以及生產技術等多個方面提供專門的農業服務, 確保農戶可以及時解決農業生產銷售問題。在韓國和日本, 相關農協向農民提供專業化的農業服務, 為農業產業集聚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韓國農協不僅圍繞農業產業發展以及農村的社區福利開展工作, 同時還實施集“產、教、管、研”于一體的集聚發展模式, 為當地的農業產業發展提供資金融通服務, 同時也提供農業倉儲、農產品加工、運輸以及營銷等與農業產業化發展相關的服務, 并能夠通過政府部門, 將農民、學校以及科研機構聯合起來, 共同推進當地農業服務的社會化進程。日本農協在組織農業產業發展過程中, 在農業生產、經營的各個環節積極為農戶提供專業化服務。通過相關農協, 農戶能夠獲得與農業生產經營相關的各種服務, 包括農業生產資料的統一購置、農產品的收購、加工、銷售等, 甚至還有為農業生產經營提供金融借貸、商業保險等的專門服務。另外, 為農戶提供專業化農業服務的中介組織、農業企業等在地域上呈現集中態勢, 極大地方便了農戶與農業服務提供者的服務交易, 既降低了交易成本, 又推進了農業經營的專業化程度。
3、國外經驗對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啟示
3.1 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與農業區域優勢布局的有機結合
國外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經驗表明, 農業生產的規模化、專業化和社會化是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盡管美國、墨西哥、日本和韓國在人地資源稟賦、農業經營方式、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等方面存在諸多差異, 但是, 這些國家在推進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過程中, 都基于國情選擇適合本國農業發展特點的農業產業集聚道路, 即努力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規模效益, 推廣專業化的農作物生產帶或生產優勢區。對于人多地少矛盾突出的中國來說, 推進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和農業區域優勢布局的結合是實現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可行路徑。可將部分農戶的經營規模擴大到能夠有效吸納現代生產要素的最低臨界規模以上, 建成規?;募彝マr場。在此基礎上通過發展合作制農業實現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最為關鍵的是, 通過農業適度規模經營與農業區域優勢布局的有機結合, 既能避免中國農業產業發展專業化受到自然條件的制約, 又能充分發揮中國區域農業特色產業的資源優勢, 形成特定區域范圍內的農業產業集聚園區, 尤其是建設一批產業集中布局、資源集約利用、產業相互融合的農業產業集聚園區, 打造一批主導產業強、生態環境美、農耕文化深、農旅融合緊的特色農業園區。
3.2 構建適合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
國外的經驗說明, 農業產業集聚的持續穩定發展與規?;?、專業化、社會化的農業服務密不可分。基于中國至今仍有眾多小規模家庭農戶的客觀事實, 農業現代化不僅僅是裝備的現代化、設施的現代化, 而且應該是能夠為絕大多數分散經營小農戶提供專業化農業服務的現代化。中國在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產業集聚發展過程中, 要發揮多元化的組織形式和各經營主體的優勢, 不斷完善多樣化的農業社會化服務形式, 不斷創新農業服務模式, 尤其注重為農戶提供方便快捷、價格實惠、專業齊全的農業服務。要以滿足各類農業經營主體的實際服務需求為目標, 推進以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農業服務組織和企業、農業經營主體為核心的現代農業服務體系建設, 形成囊括省、市、縣、鄉鎮和村組的農業服務網絡。同時, 鼓勵和培育一批有志于從事農業服務的大學生、農村創業青年和返鄉農民工, 通過創辦農業服務中介組織、農業服務專業合作社等, 推進農村地區的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 從而推動農業產業集聚發展。
3.3 通過農業信息化推進農業產業集聚進程
國外農業專業化和農業產業經營的一體化經驗說明, 現代農業產業的集聚發展, 要求農業產業發展逐漸實現農業生產經營的規?;I化和社會化, 而且尤其注重現代農業技術的集成應用。隨著智能設備、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在農業生產經營環節的推廣, 通過農業信息化建設推進農業產業園區集聚發展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 中國應把握住“互聯網+現代農業”的發展機遇, 加快適合中國農業產業集聚發展特點的大數據“物聯網”技術應用步伐, 不斷創新適合中國特色農業園區特點的新商業模式。其一, 注重農業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按照延長和重構農業全產業鏈的方向, 在推動農產品加工業轉型升級、加強農產品流通設施和市場建設、大力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業的同時, 注重相關產業的集聚發展。其二, 加強農業與信息技術融合, 培育互聯網農業, 積極推進農業物聯網試驗示范、農業電子商務、智慧農業等重點工作, 把農業信息化貫徹落實到農業產業的各個領域, 推進農業信息化建設。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世界農業2018年0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