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日前習近平總書記對脫貧攻堅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脫貧攻堅時間緊、任務重,必須真抓實干、埋頭苦干。某種程度上,站在實現第一個“百年目標”、確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時間節點上,總書記的指示如同“清醒劑”,告知脫貧攻堅時間不等人,唯有以只爭朝夕的緊迫感,擼起袖子加油干、一刻也不停息地干,又似“點金石”,指出脫貧攻堅不可能單打獨斗,必須群策群力、戮力同心,掀起一場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全社會、全民族之戰。
“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誠然打贏脫貧攻堅戰,事關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事關乘勢而上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新征程,事關滿足新時代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意義重大、影響深遠。鄧小平同志說過,群眾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擁護不擁護、贊成不造成,是檢驗、衡量一切工作成敗得失的根本標準。對此,縱然2020年我們宣布全面小康社會已經建成,但如果仍有部分群眾生活在現行貧困標準線下,只能說明他們無奈地“被小康”,說明全面小康沒有經得起歷史、實踐、人民群眾的檢驗。
“民亦勞止,汔可小康。”方此時,唯有秉持全面小康路上不漏一村、不落一人的硬杠杠,以“不破樓蘭終不還”的堅定決心和無畏勇氣,破釜沉舟、背水一戰,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讓全體人民一道步入全面小康社會,才能彰顯我們黨“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莊重承諾,才能印證我們黨90多年來盡心竭力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因此,各級黨員干部要切實認識到脫貧攻堅不只是貧困群眾自己的事,而是“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務必自告奮勇、自我加壓,不只是一般責任和義務,而是一項重大政治任務,務必盡銳出戰、狠抓實效。
毋庸置疑,通過前期努力,今天脫貧攻堅著實成績不少、成效顯著。但也要看到,越是貧困人口數量減少,越說明到了需要啃硬骨頭、涉險灘的地步,越需要胸有成竹、沉著應戰,既不能急躁蠻干,也不能消極拖延。畢竟人數減少的同時,要承認剩下來的貧困人群恰屬于深度貧困,不是“萬變不離其宗”,相似病情開同一副藥,就能藥到病除的。換言之,聚焦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群體,要進一步突出“精準”二字,做到因地制宜、因人而異,對癥下藥、有的放矢,確保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一方面,“授以魚弗如授人以漁”,變“輸血式”扶貧為“造血式”扶貧,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另一方面,要扶貧、扶智、扶志“三扶”并舉,使貧困群眾不斷激發自我脫貧奔小康的內生動力,矢志做開創幸福美好生活的主人。
一根竹竿容易被折斷,眾人劃槳定能開大船。打贏脫貧攻堅戰作為我們黨面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戰略舉措之一,尤其需要方方面面協同發力、共同給力。除了黨委重視、政府施策之外,更應該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力量,動員一切能夠動員的資源,使脫貧攻堅成為全社會的共識,凝聚全社會的智慧和能量。譬如企業的幫扶與帶動、志愿者服務組織的關心和傾力、有關社會組織的鼓與呼等等。唯有形成人人助力扶貧、脫貧的濃厚社會氛圍,才能讓脫貧攻堅在接下來的時間里劈波斬浪、勢如破竹,圓滿取得勝利。與此同時,除了繼續沿用產業扶貧、專項扶貧、易地搬遷扶貧等原有的成熟模式,還需要與時俱進,堅持創新思維、聚焦靶心,不斷開辟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新路子新模式,使新舊模式融合互動、彼此支撐,相互促進、優勢互補,推動脫貧攻堅彎道超車,加速飛奔,既有質量,又有效率,既兜底線,又不反彈。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深刻領悟習近平總書記對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指示精神,并于實際工作中認真加以貫徹執行,一步一個腳印、穩扎穩打,一天一點變化、日積月累,貧困地區才能如期摘下貧困的帽子,貧困群眾才能告別不堪回首的貧窮生活,進而“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枝花”,攜手邁進新時代,共享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新榮光。
(作者為湖北省荊門市委黨校教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