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但今年也確實是不平凡的一年,新冠肺炎疫情給經濟社會發展帶來了巨大壓力,入夏以來南方多省份又出現罕見洪澇災害,面對疫情和洪澇災害的雙重影響,要在2020年如期完成脫貧攻堅的全部工作確實面臨更多的挑戰和困難。不過,目前在黨中央和中央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各級地方黨委和人民政府以及社會各界力量構筑了應對新冠疫情和災害影響的強大防線,這是中國脫貧攻堅工作能夠如期完成目標的主要保障。
截至2019年底,中國僅剩余52個貧困縣還沒有脫貧。從整體上看,這些貧困縣基本上都屬于深度貧困地區,在本次疫情中,這些貧困縣遭受疫情影響相對較小,貧困農戶的生產和生活相對沒有受到顯著影響。同時,因為受疫情影響較小,這些貧困縣的復工復產工作也啟動得比較早。當前,新冠疫情對貧困家庭的影響主要集中在短期務工收入的減少,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間限制勞動力流動等措施的影響。從脫貧的主要指標看,“兩不愁三保障”方面并未受到顯著的影響。
在促進貧困人口增收方面,中央和地方政府不僅及時推動了企業的復工復產,同時也為農民工外出務工提供了多方面支持政策,比如提供專車或是專列等護送農民工外出務工,同時在務工地也為農民工的健康提供保障;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還提供了56億元的以工代賑資金,用于創造更多的本地就業崗位,實現貧困家庭的本地務工增收;在解決貧困農戶的農產品銷售難方面,各級地方政府在國務院扶貧辦的指導下開展了多形式的線上線下消費扶貧活動;為了解決扶貧車間、村鎮工廠等的復產工作,地方出臺了信貸、銷售渠道和物流等多方面的扶持政策,扶貧車間的快速恢復,在一定程度上吸納了本土的貧困勞動力,即使無法外出,也能夠實現收入的相對穩定。與此同時,為了應對疫情給特殊困難群體家庭生活帶來的影響,多數省份不同程度地提升了農村低保標準,低保標準已經在較大程度上超越了貧困線標準;扶貧搬遷移民的后期扶持工作也成為了貧困地區的重點工作,貧困搬遷人口的后期發展與生計得到持續改善。
為應對洪澇災害對產業扶貧帶來的影響,湖南、安徽和湖北等受災嚴重的區域,已經啟動了農業保險的災情統計與理賠工作,同時積極開展生產自救工作;針對基礎設施損失,國家開發銀行已經啟動了應急貸款;針對因災返貧致貧的農戶,地方扶貧部門已經開展了監測幫扶工作,返貧在較高程度上得以避免。災情主要是對路、水和電等基礎設施影響明確,目前貧困地區已經啟動了基礎設施的重修與改善工作。
在能夠針對重點監測對象實施“發現一戶監測一戶幫扶一戶”的工作機制下,我們有信心也有能力實現脫貧攻堅任務的全部完成。不過,隨著完成脫貧攻堅任務日期的臨近,我們也要更加警惕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快速增加短期收入來實現貧困人口脫貧的沖動。這種短期快速增加貧困人口收入并改善其“兩不愁三保障”狀態的途徑,可能會有“數字脫貧”,這里的“數字脫貧”不是虛假,而是通過增加貧困戶的轉移性收入,或是增加其通過市場幫助主體獲得的分紅收入等。這有可能會造成扶貧政策不連貫,甚至有可能出現一些貧困人口收入在脫貧政策退出后出現懸崖式下降。在地方財政十分有限的情況下,脫貧壓力也可能會帶來地方政府舉債扶貧的行為,這樣的扶貧工作維持在合理的負債水平上是可以的,但若負債過重,則并不利于地方經濟社會的健康發展,從長期看,也不利于脫貧攻堅成果的鞏固和相對貧困的治理。
為此,針對剩余的貧困縣,中央和省級財政仍需要加大資金扶持力度,為脫貧工作提供強有力的資金保障;同時,在中央組織的脫貧攻堅督查工作中要突出對貧困縣扶貧工作資金來源情況的關注,要防止地方政府過度負債開展扶貧工作的情況;最后,我們要做好貧困戶家庭收入變動情況的監測,對于受疫情和災害影響顯著的家庭,要針對其脫貧需求,實施更有針對性的脫貧舉措,甚至是開展專項救助。此外,對于一線的扶貧干部,在脫貧普查與督查工作中,要給這些干部多一些關愛多一些支持和理解,以減少扶貧工作中的干部倦怠情況,同時也從心理層面為扶貧干部進行壓力疏解和情緒改善。
作者系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人文社會發展學院副教授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環球時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