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田友明等:推動調整優化山地農業產業結構的幾點建議

[ 作者:田友明等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7-25 錄入:吳玲香 ]

推動調整優化山地農業產業結構的幾點建議

——以重慶市彭水縣為例

田友明1,譚小華1,蘇光華1,王建軍1,莫明杰1,官海芳2*

(1.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縣農業委員會,重慶 彭水,409600;2. 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區第一中學,江西 南昌,330100)

摘  要:彭水縣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不斷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穩步提高糧食保供能力,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效益興農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圍繞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培育壯大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新型農業產業,推進農業質量、效率變革,逐步調整、優化農業產業結構,促進農業全面轉型升級。[1]本文通過對彭水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現實做法進行解剖,深入探討其存在的具體問題,為其他山地、丘陵地區推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提出可供參考的經驗和建議。

關鍵詞:農業供給側結構改革;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轉變農業發展方式

一、產業結構調整的經驗做法

(一)穩步實施糧油保供能力提升工程

習近平指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一個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這根弦都不能放松。必須堅持飯碗牢牢把握在自己手中,全面貫徹總書記指示精神不斷加強糧油生產能力建設。2018年,已分別建成水稻、油菜千畝高產示范片2個、3個,全縣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0萬畝,蔬菜種植面積約19萬畝,油料作物播種面積23萬畝,糧食總產居全市前列。

(二)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聚焦農業良種化、科技化、機械化、信息化、智能化,通過“互聯網+”、“生態+”等模式,按照農林牧漁結合、種養加一體,建設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目前,已發展特色水產4000畝,特色中蜂保8.2萬群,畜牧業總產值15.5億元。發展烤煙7.8萬畝,簽訂紅薯種植訂單5.5萬畝。推進16個鄉鎮綠色、高產、優質紅薯示范區建設,建成食用菌基地6個。特色經果年產值5550萬元,中藥材年產值9600萬元。

(三)著力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發揮農業多功能,圍繞延伸農業產業鏈、提升價值鏈,推動農業“接二連三”。一是,大力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已建成貯藏庫26座,冷藏庫59座,烘干房50座。完成紅薯規模加工廠22家,加工大戶200余戶,建成全自動方便粉絲生產線,年加工鮮薯15.6萬噸。二是,發展以電商為主農業服務業,引進電商企業30余家。三是,因地制宜推動農旅融合發展。形成摩圍山沿線、縣城—阿依河等5條鄉村旅游精品線路。建成阿依河采摘園、潤溪花千谷農旅融合示范園等20多個農旅融合示范園。

(四)實施特色優質品牌強農工程

實施三品工程,加快形成以品種立足、品質爭先、品牌取勝的特色品牌發展體系。全縣累計已獲“三品一標”認證產品45個,培育了“郁山晶絲”苕粉,“黔中道”紫蘇油等4個全市名牌農產品。彭薯3號”,“彭紫薯1號”通過新品種認證,“苗鄉脆李”榮獲全國李子產業協會優質李評選活動獲銀獎。先后榮獲“中華蜜蜂之鄉”、“全國標準化煙葉種植示范基地縣”、“全市現代草食牲畜基地縣”、“美麗中國?生態旅游十佳示范縣”等殊榮。

(五)農業農村現代化步伐加快

全縣圍繞建設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大力培育農業新主體、新動能、新產業和新業態。2017年投資4900萬元實施高標農田等農業綜合開發項目6個。目前,專業合作社累計達1148個,家庭農場累計達219家,建成一村一品示范鄉鎮4個,市級現代農業園區3個,正著力國家級農業產業強鎮建設。鼓勵農村創業創新,落實工業園區、電子商務園承接高校畢業生到農村創業創新政策。

二、實踐操作中的突出問題

(一)農業效益亟待提高

受自然、歷史、社會、科技及體制等制約,農業效益較低。一是,我縣地處武陵山區,山勢陡峭、溝壑眾多,很難實現機械化耕種防收。二是,作為國家級貧困縣,交通、教育、科技等較東部地區落后,技術人才短缺,科技不發達。三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受土地分配影響,土地細碎化、分散化程度高,難實現規模經營。四是,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合作社法、土地制度等瓶頸,家庭分散經營局限性難克服。[2]

(二)產業鏈條需逐步延伸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十八大以來,全縣強農惠農政策力度逐年加大,投資額度年年增長,但農業短板仍然非常突出。農業產業發展多停留于面上,沒有進行鏈條延伸。紅薯、蘇麻、烤煙、食用菌、高山蔬菜、中藥材、中蜂、生態養殖、草食牲畜等主導特色產業中,除蘇麻、紅薯等加工比較完善外,其他基本停留在初級產品層面。

(三)品牌強農效益不明顯

我縣培育了大量的農產品品牌彭水蘇麻強勢入選中央電視臺《源味中國》首播,影響力很大。但這些品牌旗下卻沒有一個具有強大市場競爭力、具有明顯優勢的農業龍頭企業,品牌效益、品牌優勢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出現有品牌無品質、有品牌無產品、有品牌無市場、有品牌無龍頭企業的尷尬局面。

(四)有效供給和供給質量有待提升

隨著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日益增加。人民需求從“求溫飽”向“求美好”、“求生存”向“求生態”轉變,相應供給從“求數量增加”到“求質量提升”轉變。但農業多停留于初級農產品生產上,而農產品加工、農業服務業及農旅文融合產業發展滯后,低價值無效供給過剩,高需求高端產品供給不足。

(五)鄉村旅游發展乏力

全縣對鄉村旅游支持力度非常大,形成了5條精品鄉村旅游線路,近20個休閑農業觀光采摘園,但收入并不理想。一是離主城較遠,且少數休閑觀光園離縣城還要幾個小時車程,園區依靠大城市的輻射帶動作用有限,市場拓展困難;二是鄉村旅游示范缺乏具有吸引力的自然景觀和獨具特色優勢的文化支撐,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不強;三是沿線及園區基礎欠缺,制約城鄉要素自由流動。

(六)農業現代化亟待提高

農業現代化是相對傳統農業生產而言,隨著時代發展、科技進步,以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等現代要素促使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提升。而全縣農業基礎條件較其他發達地區有一定差距,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發展程度還需持續發力,要進一步引進現代要素在我縣農業發展中利用。

三、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建議

(一)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

總書記強調,現代高效農業是農民致富的好路子,按照總書記指示。加強農村土地整治工作,建設一批高標農田;完善農田水利、產業路等基礎建設,打通農田毛細血管,解決農田最后一公里問題;深入推進農村土地確權、“三權分置”等,發展適度規模經營;四是,推動“三變”改革,壯大村集體經濟,形成家庭經營、合作經營、集體經營協調發展的格局。

(二)不斷延伸農業產業鏈條

按照種養加一體、農林牧漁結合、一二三產業融合,完善農業產業鏈條,促進產品增值、農民增收。[3]改變過去產業發展模式,將紅薯外其他產業納入發展農產品加范疇,延長其他產品鏈條,促使增值;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助推生態產業化和產業生態化,發展農林牧漁循環農業;發展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生態工業;發展農村電商、鄉村旅游等服務業。

(三)提升農業品牌效益

解決有品牌無產品、有品牌無品質、有品牌無龍頭企業、有品牌無市場的問題,實施品種、品質、品牌建設工程。[4]培育引進一批實力企業,通過這些主體做強做優品牌;引進、培養一批有知識、有創新的能工巧匠和科技人才,生產質量過硬的產品,塑造品牌形象;加強品牌營銷,讓彭水品牌走出彭水、走出重慶、面向世界,走上千家萬戶餐桌。

(四)構建高質量供給體系

主動適應矛盾新變化,立足新起點,減少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供給要向綠色、生態、優質轉化,減少粗放式產品供給;產品供給不能僅停留價值鏈底端,應向初精深加工產品延伸;立足綠色、生態、健康生產生活市場需求,利用城市帶動作用,打造綜合立體農業,提供更有質量、符合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五)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

推動“田園變公園、農房變客房、產品變商品” 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6]要考慮到城市輻射帶動作用、本身自然景觀和文化特色;正視鄉村旅游依靠門票對財政的貢獻是的有限性,投入要考慮增加農民收入和增加財政收入。這兩點做不好,園區會因為缺乏收入和政府投入被迫停滯,形成爛尾工程,造成資源浪費。發展鄉村旅游還要生態農業、生態工業作為支撐。

(六)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

農業現代化須靠城市化、工業化、信息化,注重城鎮化、工業化、信息化成果在農業中應用,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發展格局。[7]依靠城鎮輻射作用,發揮資源優勢,提供綠色、生態產品和服務;工業化成果為現代農業提供技術支撐,促進農業向科技化、機械化、自動化轉變,提高生產效率;信息化推動“互聯網+農業”,促進生產管理自動化、智能化,銷售信息化。

參考文獻

[1]溫鐵軍. 鄉村建設是避免經濟危機的可能出路[J]. 小城鎮建設, 2017(3).

[2]羅必良. 科斯定理:反思與拓展——兼論中國農地流轉制度改革與選擇[J]. 經濟研究, 2017(11).

[3]田友明, 譚小華, 邵啟貴,等. 深化農村土地“三權分置”改革的三點建議[J]. 中國鄉村發現, 2018(2).

[4]李景國, 田友明. 農業科學發展戰略視域下農產品品牌建設機制及其營銷策略研究[J]. 安徽農業科學, 2014(6):1830-1832.

[5]萬俊毅, 曾麗軍, 周文良. 鄉村振興與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的理論與實踐探索——“鄉村振興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構建”學術研討會綜述[J]. 中國農村經濟, 2018(3).

[6]田友明, 譚小華, 蘇光華,等. 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特色山地農業莊園發展模式探索——以重慶市彭水縣廟池農莊為例[J]. 中國鄉村發現, 2018(1).

[7]熊萬勝, 劉炳輝. 鄉村振興視野下的“李昌平-賀雪峰爭論”[J]. 探索與爭鳴, 2017(12):77-81.

第一作者

田友明(1990-06),男,漢族,重慶巫山人,農學碩士,重慶市彭水縣農業委員會,從事農業農村工作研究。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五月综合激情国产 | 中文字幕日韩精品第一页 | 日韩在线欧美精品一区二区 | 亚洲国产亚综合在线欧美 | 亚洲一区二区中文字幕无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