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2025年4月8日 星期二

陳桂生:鄉村振興戰略中的人才瓶頸亟待破解

[ 作者:陳桂生?張躍蠙?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1689 更新時間:2018-08-27 錄入:王惠敏 ]

鄉村振興人才支撐乏力的表現

一是基層干部對鄉村振興整體目標把握不全面,存在跑偏風險。對天津某街鎮的調研發現,一些干部將實現鄉村振興主要聚焦于農民“富不富”上,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契機做了不少事,但是在農村“美不美”、農業“強不強”上關注度還不夠,鄉村發展新動能培育工作缺乏突破,農村環境風貌治理有畏難情緒,鄉風文明和農村文化還需再著力,全方位協調并進的鄉村振興思路需突出。若“關鍵少數”和基層干部沒有充分認識到鄉村振興的全局性,那么,認識跑偏將造成資源浪費并貽誤鄉村振興事業發展進程。

二是基層干部業務能力不足,難以響應鄉村振興關于“懂農業”的較高要求。大多數干部欠缺對“互聯網+”農村電商產業、農產品深度加工及包裝、現代農業經營體系、鄉村旅游與休閑康養等新業態的了解,對一些新的農科技術和方法理念雖不同程度知曉但缺乏實操,新農業發展態勢的認識不夠系統清晰。一方面,這難以有效應對市場風險,會錯失農業現代化發展的選擇機會,另一方面,技能不足滋生懈怠情緒,是基層干部安于現狀、缺少擔當作為的悲劇源頭。

三是村支兩委話語權式微,“愛農民”卻動員乏力。“手里沒有一把米、叫雞都不來”。調研觀察到,基層兩委話語權式微至少存在兩種情形:其一是村支兩委資源供給的能量不濟,沉睡的集體資產喚醒難,村經濟狀況捉襟見肘,凝聚力軟化,“愛農民”卻帶不起想做的事;其二是部分村干部長期不合理、不公正地把控為數不多的資源分配權,鄉村振興的歷史包袱重。孱弱的村支兩委帶動能力降低了其鄉村振興的組織動員作用,有效合力難以形成。若村支兩委不能盡快扭轉“沒米又沒柴”的局面,農村“野蠻生長”將有滑入渾濁無序狀態的風險。

四是鄉土人才外流,“愛農村”難以有效承載。“種糧食呢是餓不死,種其他的話風險高、投資大、周期長,也不愿意遭這個罪,還不如學點技術,去城里跟著理發賺錢多”,一位村民如是說。鄉土人才匱乏背后折射出的是多重困境:受限于教育質量和交通條件,村里培養出來的大學生和職業技術人才屈指可數,且回鄉者寥寥;鄉村振興機遇沒有被本土人才認知并有效挖掘,新型職業農民成長空間受限;愿意留駐的本村青年不多,少數是給父母親戚幫忙或賦閑啃老,鄉村空心化嚴峻;人才統籌整合不均衡,鄉村振興目標領域的人才在規模、結構、配置等方面還存在不少難處。制約因素相互勾連,陷入內卷化循環,積重難返。土生土長的當地人才更熟悉鄉村環境、也容易獲得鄉親們的支持而更可能形成示范效應。但事實上,本土青年、經濟能人、新鄉賢頻頻割裂于鄉村振興系統,加劇了鄉村的凋敝狀況。

破解鄉村振興的人才瓶頸之路

全面把握鄉村振興戰略,應當以人才支撐為切入的總抓手。要統籌干部人才需求配置,用新發展理念貫徹鄉村振興在產業布局、生產經營、生態保護、利益分配等的機制完善;要視距前移,兼顧各領域人才缺口;要積極推進各單位、社會力量協同參與鄉村振興的人才體制探索;要凸顯人才創新活力,培養鄉土人才梯隊。確保鄉村振興釋放的紅利成色足,持續增加農民獲得感。

一是夯實基層人才對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認知,一張藍圖繪到底。除了緊緊圍繞“富起來”,鄉村振興人才建設還應扭轉觀念,聚焦于落實農村“美”、農業“強”等維度的目標。要推動人才分類管理,跨部門聯合制訂專項人才扶持計劃,有步驟地培育在城鄉規劃、農創產品開發、生態環境保護、農村公共服務、鄉村文化宣傳、鄉賢鄉風、文化傳承等領域有工作實效和潛在帶動能力的人才;要詳實統計基層鄉村振興各業務崗位的人才缺口,精細化、持續化的配備、使用、管理農村人才;要加大實施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志愿者、“第一書記”等人才計劃的支持力度,完善考核監督評估機制,形成以鄉村振興各子系統為一體的人事考評制度。

二是通過“課本新”、“教法實”使基層干部更“懂農業”。吃透鄉村振興的具體部署,切實提升基層干部的綜合能力是“懂農業”的基本保證。把握新時代社會特征,圍繞綠色產業鏈、環保價值鏈、循環創新鏈來謀劃布局鄉村振興人才鏈;編寫涵蓋農業網店運營、現代物流管理、農業產業鏈延伸與市場營銷、旅游服務標準化等急需科目的培訓“新課本”;以“教法實”提升基層干部業務能力,請既了解農業新業態又擅長講解傳授的業內能手擔任主講老師;在村鎮大棚、農產品市場、農技展會、網絡教室、多媒體課堂展開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的教學指導,多措并舉提升基層干部業務能力使其更“懂農業”。

三是為村支兩委“愛農民”創設政策紅利。適當的政策加持能助力村支兩委營造利于“愛農民”的內、外部環境。配齊配強村支兩委班子,推動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形態探索,鼓勵經濟能手和鄉賢鄉紳發揮帶動作用,加大金融信貸業務的優惠力度,塑造組織有力、保障齊全、功能完備的靈活結構;借鑒山東經驗,做好確認集體經濟組織成員身份、啟動農村集體資產全面核算工作,健全農民集體資源所有權行使機制,破除集體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阻礙;搭建基層新型農村合作組織同農業科研單位和農業企業的接洽網絡,在市縣鄉的多級推動下,吸納城市專業人才投身鄉村振興戰略;建立科研院所的專技人員到鄉村和企業兼職和離崗創新創業制度,保障其在職稱評定、工資福利、社會保障等方面的權益;村支兩委與業務主管部門搭建農業市場信息流通的“高速路”,就大城市菜籃子供給、農業對外合作、農產品物流等重點農業項目進行對接,讓符合條件的村鎮搭上新農業發展的列車。

四是推動人才回流,扎實“愛農村”的鄉村振興局面。凝聚鄉土人才到鄉村振興行動上來,需要理順回流的內在邏輯。保證人才回流農村的根本前提是確立城鄉公共權益趨向一體化的制度安排,實現城鄉基礎服務設施和社會保障福利大致相等。同時,要試點城市戶籍向農村戶籍轉變,給予其同等權利,營造“有恒產者有恒心”的氛圍。人才梯隊建設是人才回流的必然要求,應整合農民夜校、社區培訓、村鎮課堂的疊冗資源,充分發揮各級各類職業教育機構作用,培育會經營、懂技術、有文化的新型職業農民。進言之,就人才缺口較大的專業方向進行訂單式培養,實施本土青年返鄉創業就業的政策傾斜,建立本土人才留鄉工作的考評通道和獎勵機制,確保培養梯隊人才能用得上、留得住、管得好。政策張力是人才回流的外在條件,鼓勵社會資本參與探索盤活利用農村閑置農房和宅基地、穩定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的機制,擴大探索基于用途管制、規劃管制的宅基地“三權分置”具體實現形式,重點先行先試鄉村旅游發展、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此外,加大文化宣教人才支持力度是人才回鄉的題中之意,要播撒鄉愁鄉情的筑夢希望,積極傳遞新鄉賢鄉紳正能量,讓鄉村振興真正實現鳳來雁歸。

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4BZZ050) 

作者簡介:天津師范大學政行學院 陳桂生/教授 張躍蠙/研究生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社會科學報第1621期第2版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 日韩欧美动漫国产另类中文字幕 | 最新热久久99这里有精品 | 一级A午夜福利免费区 | 日本歪歪大片在线观看网站 | 日日综合久久久久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