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小娟:用好鄉村資源發展特色文化產業

[ 作者:陳小娟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8-09-27 錄入:王惠敏 ]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質是鄉土文化,源遠流長的血脈在鄉村,鄉村振興中要把文化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靈魂。若從文化資源作為生產要素的角度來看,還可以深入挖掘鄉村特色文化資源,借助新型文化創意、科技手段、市場化發展機制,實現文化資源的產品化轉化,全面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經濟。

依托特色文化資源建設美麗鄉村文化新空間,塑型鄉村特色文化品牌。新時代鄉村振興必須立足村情、發揮特色、因勢利導,以“文化+特色村”建設為突破口,注重在“鄉土性”的區域特色中融入文化元素,重塑鄉村文化空間。這不僅豐富廣大村民的日常生活,還對鄉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具有拉動作用,并逐步形成獨具特色的鄉村文化品牌。

鄉村社會是長期歷史形成的,特別是那些具有歷史底蘊的古鎮村落,厚重的歷史感就成為今天實踐鄉村振興戰略的最重要寶藏和無可取代的優勢資源。比如有一段時間各地都注意到在地的名人文化資源,至于如何開發就體現創意水平的高低了。因為惡性競爭甚至曾經出現過安徽、山東共有三個縣爭搶臭名昭著的西門慶故里,想以此作為噱頭吸引旅游人群。實際上,只有把不同類型的文化資源給予符合資源特征的活化利用,才可能建設好凸顯在地特點和生命個性的文化村鎮,才可能依托村鎮區域的特色文化資源建設新的文化空間,為在地居民生活創造一個富有地域特色的文化場域。這種文化空間,在鄉村社區可以是民族特色鄉村建筑,也可以是鄉村院落景觀;不論是宗族祠堂城隍廟,還是村落里納涼聊天健身的小廣場;可以是一道古樹參天的鄉村大道、梨園杏林,也可以是一個歷史人物的舊居墓廬。

只要有歷史、有文化,古樹蒼蒼,沃野田疇,哪個不是詩意空間?目前,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與國家文物局已連續公布了六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作為我國近70萬個鄉村的代表,這些村落都富含歷史底蘊,類型上看有鄉土民俗型、傳統文化型、革命歷史型、民族特色型、商貿交通型等等,基本反映了中國不同地域歷史文化村鎮的傳統風貌。問題的關鍵是如何用好不同形態歷史文化資源,不論有形物質文化資源還是無形精神性文化資源,比如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乃至于民俗故事文化傳說;既要注重把“軟”的資源物質化、具象化,也要注重把隱性的資源顯性化。此輪鄉村振興,就需要各地基于鄉村歷史積累,不斷創新手段把特色文化資源給具體呈現出來,為居民營造一個更加具有文化內容和地方特點的生活空間,為外來者確認地方個性固化載體。只有新的文化空間得到營造,鄉村社會才可能延續傳統、傳播鄉土文明薪火。

用好活化鄉村老手藝,依托傳統手工藝產業載體振興鄉村。傳統農業社會在生產生活過程中,流傳下來很多傳統手藝技藝工藝,這也是不同層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門類。根據對國務院公布的前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整體分布情況分析來看,南方省市國家級“非遺”項目多于北方省市,尤其是中西部省市“非遺”項目多于東部省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分為民間文學類、表演藝術類、工藝美術類、生產生活知識與技能類、儀式與節日類、文化空間類等類型,在非遺保護利用方式中就有一種生產性保護的理念,運用產業化方法來保護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用好國家級非遺中老手藝的產業化保護示范引領作用,一定會對鄉村振興具有促進作用。

老手藝今天依然存在于都市和鄉村社會,不僅是鄉村社會人群的一種生產生活方式,更是一種文化存在形態,根本而言更是傳統鄉村社會居民的一種文化宣示,接續文明根脈的一種別樣形式。老手藝技藝工藝,甚至各種表演形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輪鄉村振興中都是各地凸顯特色個性的重要文化資源,活態化利用更是可以為這種文化遺產更好傳承創造難得的機遇和條件,成為用好用活文化資源,實現特色化產品轉化,從而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產業的重要資源依托。

利用鄉村特色文化資源,把鏈條延伸拉長,推動鄉村特色文化旅游等綜合性產業發展。鄉村環境美化改善了,文化空間怡人宜居,又有文化底蘊且資源產品化實現有特色,就很可能發展鄉村旅游等綜合性產業。利用好農業文化資源,本來就可以搞鄉村旅游,吐魯番的坎兒井與河南林州的紅旗渠,如今都是品牌性地方特色旅游產品。鄉村文化遺產資源的旅游價值產業化開發,可以將特色文化資源潛在經濟價值轉化為現實價值,把特色文化產業變成鄉村可持續發展的產業支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傳統村落是中華民族特有思想理念的重要載體,是中國人民特有處世方法、生活理念、情感樣式的集中表達,能夠彰顯中華文化特色,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傳承人文精神和傳統工藝。”因此,發展鄉村特色文化經濟要以“文化+”為著力點,全力打造鄉村特色文化旅游,以實現鄉村振興和鄉村文化經濟繁榮。素有“塞外江南”美譽的山西大同廣靈縣利用其獨特的地貌和豐厚的歷史文化,并充分挖掘古民居、古村落等特色文化旅游資源,帶動了縣域脫貧致富奔小康。依托于傳統手工技藝類鄉村特色文化資源開展鄉村旅游,可以采用“主題村落再造”模式,即以主題村落為載體,以文化旅游為功能,以活態傳承為方式,以聚集開發為手段,整體形成一個極富活力的生態文化博物村落。

2011年國家文物局公布了第一批生態博物館,選擇了獨具特色的民族村寨,且有完善原生態的非遺活態傳承,是了解不同民族生產生活的特定文化空間,比如云南西雙版納傣族園、貴州雷山西江千戶苗寨等,都已經成為全國知名的鄉村旅游勝地。這種鄉村文化聚集地,往往也可以依托特定風俗開展多樣化的節慶活動,給游人提供參與體驗的文化載體。如最具嶺南歷史民間風俗——廣東江門雅瑤鎮鄉村特色文化活動“燒炮頭”,作為當地村民慶祝農業豐收、期盼風調雨順的傳統民俗文化活動,既滿足了村民對生活的殷切期盼與精神需求,又傳承弘揚了優秀傳統民俗文化。可見,充分挖掘鄉村特色文化內涵,發揮鄉村特色文化活動的紐帶作用,不但可以重建鄉風文明、民風融洽、家風和睦的鄉村社會,還能夠帶動特色文化經濟蓬勃發展,促進鄉村振興繁榮。

鄉村振興要立足農村經濟基礎,借助特色文化資源內涵挖掘突出區域特色,著力打造一批特色文化主題村鎮,凸顯鄉村特色文化品牌,活化特色文化資源開展鄉村特色文化活動,實現特色文化資源產品化轉化,從而推動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和鄉村特色文化旅游,借助于鄉村特色文化資源的綜合性利用帶動產業振興。因此,用好鄉村特色文化資源既是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也是鄉村特色文化經濟發展繁榮的必由之路。

作者系長沙市委黨校講師、湖南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長沙基地研究員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經濟時報  2018年9月27日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综合亚洲国产2020 | 这里只有精品最新地址在线 | 亚洲天天久久中文字幕精品 | 中文字幕乱码熟女免费 | 又粗又深又猛视频国产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