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最近有關全國性的大棚房拆除,眾說不一。質疑聲,惋惜聲,反思與嘆息充斥著整個休閑農業領域!拆除已近尾聲,我們是在嘆息聲中沉淪還是在反思中振作?
一、關于保護耕地的重要性
曾有記者問袁隆平:現在人增地減,農民保護耕地的積極性不高,農民更愿意“種”房子,而不是種田,怎么辦?
袁隆平回答:要采取堅決的措施。國家要嚴格出臺政策措施,嚴格保護18億畝耕地紅線。哪個要違法占用耕地,要給予重重的處罰。即使有了錢,有了黃金,也不能飽肚子,糧食才是第一位的。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保證糧食安全,依靠科技進步,中國就能解決13億人的吃飯問題。
眾觀大局,這次大棚房拆除對未來是有著深遠意義的,但是,在執行層面上,各地在貫徹落實整治工作的細節上存在著一些不足之處。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楊禮勝在接受央視《東方時空》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大棚房”拆除不會一刀切。
天津就做得很好,某地的一個大棚產業區,藍莓馬上就要上市,此時正是最關鍵的管理期。而這里有問題的看護房達到了163戶,拆除之后,當地給農民安排了臨時的設施,讓農民更好的看護生產。因地制宜,因時而變,講究工作方式方法,既守住紅線、底線,又讓執政多了分溫度,得到群眾的理解,彰顯了執政智慧。讓已經形成一定經濟規模的相關產業得到保護并煥發出新活力。
可是,這個“度”也很難把握,只要留有口子,就會造成耕地紅線的失控。給權勢留下“后門” 那些借“大棚房”之名,占用耕地建設的“私家莊園”、別墅、休閑度假設施、商品住宅等非農設施的關系戶,就永遠無法扼制。
北京昌平區六合成農業園違規“大棚房”拆除整改清理后
正如北京昌平本該用于種植農作物的大棚卻“種”出了房子,重拳集中整治不到一年。“大棚房” 重又野蠻生長勢態開始蔓延,在瘋狂逐利的驅動下,將大棚轉租給個人,包裝成“田園庭院”對外租售,由于問題過于嚴重,為正本清源,中央才痛下決心清理大棚房。
二、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塞翁失馬福禍相倚
去年底,應長沙市紅泰休閑農莊邀請,對其農莊重新規劃,以提質升級改造。來到項目地,發現餐廳建在農田上,我們當時就提出,這樣行不通!老板袁總回答:剛建不久,別人都是這樣建的,沒有關系。我們告訴他,怕日后會有麻煩,不要去碰紅線。他不以為然,叮囑盡快把提質規劃做出來,他急著要施工。
果不其然,我們剛完成規劃初稿,就已經拆到他的項目地。夫妻倆來到我們辦公室向談院長討主意,連連地哀聲嘆氣:損失一千多萬那!!!
談院長安慰他夫妻倆并承諾:“把符合政策的地塊跟你做一個臨時規劃,本來就損失慘重了,不另收你的規劃費。盡快把產業做起來了,翻身也快。先拿著規劃文本與政府溝通,爭取合法用地,合規經營”。
陣痛過后的袁總也明白,現在拆,還算拆得早,等提質改造建設好了再來拆,那將是全軍覆沒!接下來得按政策法規走,才走得遠。臨走時袁總說道“我那么好的地段,對未來還是有信心的”。能夠在反思中振作!袁總也算是明白人。
所以說,對這次大棚房拆除,辯證地看待,未必不是失之桑榆收之東隅,塞翁失馬中的福禍相倚。拆除近憂,杜絕遠慮,朝前看,未來會收獲更多。
三、用好政策,規劃先行是產業興旺,長效久安的必然條件
在“哀鴻遍地”的大棚房拆除聲中,很擔憂的打了幾個我們規劃的項目及服務對象,擔心他們亂搭亂建。欣慰地的是,都報了平安!
雙峰黃馬州產業園易總的項目,我們的規劃是以種植果樹為主題的農業產業園,結合一二三產,農文旅發展的。當初他選中了三個地方,連續要我們考察兩次才定下來,從選址到規劃都要求我們參與,三個地方都不錯,最后確定自然條件稍為遜色一點的,有鄉鎮企業閑置的廠房。選擇時我們給出的理由是規避紅線用地風險。好在,易總能聽取多方建議!
易總慶幸的感嘆!“選地時就把你們請來,這路子走對了,我的產業已經做起來了,要請你們做建筑施工圖,省里的領導都來了好幾次了,我想盡快把二期建設好”。
西寧的項目我們也是根據當地情況和用地性質一直在配合調規,為此,兩位村書記為項目用地手續跑了大半年,用副書記朱建軍的話說:“為了這個項目的手續,半年沒跟媳婦說上幾句話”現在是合規合法建設,半年的辛苦換來一勞永逸。
山東荷澤的項目,原計劃做3000畝,牽涉大片基本農田,我們堅持要求投資人陳總控制面積,先流轉500畝。一并陪同到國土資源局調資料,湊巧的事來了!也只有500畝地可以用,其他的都是紅線用地。
還有福建、廣西、海南、武漢、新化、郴州、中方、湘西、岳陽、婁底、株洲等我們所規劃的項目,在這次大棚房拆除整治中,都發來平安的消息。
作為休閑農業的投資者和經營者,始終緊繃法律這根弦,運用法律常識排除不必要的投資風險,保護好自己的權益。不能將所謂的“默認”、“口頭承諾”、“不反對”等情況視為合理合法,歷朝歷代,口頭上的東西從來不是保護傘!牢記我黨的四項基本原則,牢記情理始終大不過法理,所以說,走得長久穩健,用好政策,規劃先行是產業興旺發達,長效久安的必然條件。
四、大浪淘沙后,政策得到完善,重新洗牌更能穩步發展
自然資源部2019年4月17日下發《關于推進建設用地審批和城鄉規劃許可“多審合一”改革的通知(征求意見稿)》。合并審批、優化流程、簡化材料,加快推進建設用地審批和城鄉規劃許可“多審合一”改革工作。解決當事人多頭申請和反復提交報件材料等堵點和難點,前人的犧牲,換來了改革中的完善機制。
即將改革用地審批,城鄉規劃實現“多審合一”,給鄉村產業發展帶來許多的便民政策,在程序簡單而有科學規劃的可控下,相關風險都在前期化解,未來的運營可以輕裝上陣,不用藏著掖著用“大棚”來掩護。為未來的投資者,很大程度上優化了營商環境,減少管理成本和時間成本,以至于上下打點的“人情”成本(這可是個無底洞)。
五、經歷風雨,倍感艷陽的光芒
其實,人情關系這種“小聰明”伎倆是玩不長久的,唯有讓自己站在政令法規的陽光下,微笑向暖,安之若素的行走,有放眼未來,前瞻“大智慧”才能萬紫千紅總是春。
平心而論,經歷“大棚房拆除”的風雨,才倍感艷陽的光芒——那種守住底線,不為小利所動,陽光賦予的正能量比之,筆者也在缺少“大智慧”之例!
我們的領頭人談再紅副院長,在土地性質上的較真,常讓我們無法理解。大棚房拆除一事證明,他是對的,也是盡職盡責的。在法規面前,他總是告誡投資人,別心存僥幸,別踏用地紅線,體現出來的大智慧!
我們在考察安徽宣城的項目中,談再紅副院長向委托人陳總提出:有關村民安置工作,用地紅線問題時,引起一位股東強烈地不滿,直接回答談院長:“你們只負責給我們做規劃,這些事不是你們考慮的問題”。“怎么不是我們考慮的問題?規劃不僅僅是畫圖,還有運營包括其中,違規事項參雜其中,未來如何運營?所有的風險我們都要在規劃中提前規避,否則,設計出來,也是無效設計!這樣的設計我們情愿不做”。三年過去了,面對這次整治,不知安徽宣城的陳總,你可“安好”?
六、鄉村產業發展國家高度重視,鄉村振興需要農文旅唱主角
近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長賦在《國務院關于鄉村產業發展情況的報告》中談到: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基礎。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鄉村產業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要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緊緊圍繞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構建鄉村產業體系。李克強總理強調,要深入實施“互聯網+農業”,支持返鄉入鄉創業創新,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各有關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大扶持力度,強化措施落實,發展壯大鄉村產業,為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重要支撐。
這是我們國家一個長期的戰略布局,前景廣闊。不在朝夕的急功近利。不能因為一朝的大棚房拆除就因噎廢食。做有底線的投資人,任何時候都經得住風雨,無論各行業,是股票資本市場還是農文旅產業,聽黨的話,跟著國家政令行事才是智慧之舉。
七、一身正能量的農文旅,仍然是大眾的最愛
1、旅游文化是人類歷史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與精神財富的總和。
農旅文化凝聚了人們在長期實踐中與山水形成的各種親密關系;凝聚著一代代炎黃子孫的意向、智慧、力量和情感。展示出對于真、善、美的不斷追求。使旅游者獲得富有文化內涵和深度參與旅游體驗的,德智、體得到發展的集合,充滿一身的“正能量”!
2、農文旅產業是人們喜歡親近大自然的休閑生活、文化行為、體驗需求包括物質與精神的集合。
據美國權威部門預測,文化休閑、娛樂活動、旅游業將成為移動互聯網之后,下一個經濟大潮,并席卷世界各地。農文旅產業對經濟發展的推動起著三個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是對傳統產業結構轉型起推動作用。農文旅產業的發展可以調節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關系,同時還可以在傳統服務產業中派生出新的門類,并有利于傳統服務產業的升級。
二是對城市下鄉消費市場有很強的拉動能力,形成持續不斷的消費熱點,同時對促進就業也有積極作用。
三是對相關產業資源整合利用、效益增值有促進作用。比如生物課結合農事活動,讓課堂教學走進實操的田野更直觀有趣味,也將帶動兩者的結合派生新的消費模式。
3、農文旅產業紅利可觀
據國家旅游局預計,我國旅游度假行業將形成10萬億級支柱產業。其中農文旅的農耕親子文創體驗活動占了大半壁江山。毋容置疑,這是大眾樂于消費的朝陽行業,預示著投資窗口已然打開。
中國戰略專家王志綱說:在下一個十年,如果錯過了“文旅產業”,必將錯過一個時代!未來社會,農文旅才是后起之秀。
4、農文旅產業迎來“黃金時代”
今年是“十三五”規劃的起航之年,對于中國旅游業發展而言,意義更加重大。《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旅游業的意見》提出,力爭到2020年我國旅游產業規模、質量、效益基本達到世界旅游強國水平。
農文旅在南方地區才初具成效,北方地區只停留在一個概念階段,僅一些低端的農家樂,談不上文化,市場空間之大可想而之,從今年起至2020年,是我國旅游業發展實現質的飛躍,由旅游大國邁向旅游強國的關鍵5年。中國農文旅強化發展的時代已然到來,這次大棚房洗牌,留存下的的農文旅產業,將得到一個空前的發展機會。作為后來者,會更加規范化,科學化,理性化的定位發展。
5、農文旅產業受歡迎的程度之大,包容度之強其他文旅產品不可替代!
農文旅與德、智、體息息相通,與衣食住行相融,與賞心悅目為伴,與健康狀況相依,與靈魂創意共舞。他是百科全書,是我們學習的生存法則,是積蓄人生經歷與智慧的教科書。因此,不分職務高低,不分貧窮富貴,不分三教九流都能得到接納,受到歡迎。
前不久慈懷讀書會發表的一篇《霍啟剛郭晶晶帶兒子插秧:有遠見的父母,都舍得讓孩子吃苦》
世界讀書日寄語:教育孩子,重在哺育孩子的心靈。
霍啟剛在微博曬出一組照片,他和郭晶晶帶兒子霍中曦到農田體驗插秧,并配文說:“現在的孩子們成長在幸福的時代,沒餓過肚子,挑食和浪費變成了習慣,他們更需要知道食物從哪兒來,學會珍惜,學會知足!”
照片中他們一家三口,頂著烈日,挽著褲腿,站在滿是污泥的稻田里插秧。
辛苦勞作之后,一家三口還在村民家里吃起了農家菜,一臉滿足。
人們評論:“正能量爆棚!真正的言傳身教,相信孩子會印象深刻。”因此給孩子樹立理性的價值觀,做一個低調、簡樸、務實的人非常重要。
霍啟剛和郭晶晶夫婦低調、樸實的作風,不是作秀,而是給孩子示范,什么才是理性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霍啟剛和郭晶晶這一舉動,代表著多層面的社會需求,也體現出廣大的市場需求,一種追求真、善、美的“正能量”!
綜上所述:大棚房的拆除,是清理了鄉村旅游中的“是是非非”并非農文旅發展的“是是非非”,通過糾錯和剛出臺的一系列新政,后面農文旅產業的配套政策相繼跟上后會帶來更有利的投資環境,我們應該更有信心。未來社會,農文旅產業,仍然是中國最有前景的投資!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 微信公眾號(原創)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