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廁所與公眾健康密切相關, 是反映社會文明進步程度的重要標志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 高度重視農村改廁問題, 提出廁所問題不是小事情, 要求通過“廁所革命”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本研究總結分析我國農村改廁的發展歷程, 在此基礎上總結農村改廁工作在提高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控制疾病發生、提高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等方面取得的成效, 討論我國農村改廁工作在公平性、群眾意識不足和后續管理有待加強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為深入推進我國農村地區“廁所革命”, 滿足農村群眾環境衛生設施需求提出相關建議。
廁所改善是農村環境衛生設施改善的重點內容之一, 也是世界衛生組織初級衛生保健的八大要素之一。作為生理排泄物, 人畜每天都要產生糞便。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便, 是傳播腸道傳染病與寄生蟲病的主要媒介, 也是孳生蚊蠅等傳染病蟲媒的主要住所, 導致疾病傳播, 嚴重影響農村居民的身體健康。農村人畜糞便、日常生活中的污水和垃圾, 是污染農村環境和飲水的主要源頭。因此, 為了降低介水性傳播疾病, 阻斷傳播途徑, 提高農村居民健康水平, 改善農村環境衛生, 新中國成立以來, 在黨中央的領導下, 我國大力開展農村改廁相關工作。
1、我國農村改廁的發展歷程
1.1 建國初期:開展愛國衛生運動, 將糞便管理納入改善環境衛生的重要內容
建國以來,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改廁工作。新中國成立初期, 為了反對美國發動的細菌戰爭, 我國開展了“愛國衛生運動”。人民群眾在運動中提出了“八凈” (孩子、身體、室內、院子、街道、廚房、廁所、牲畜圈都要干凈) 、“五滅” (滅蠅、蚊、虱、蚤、臭蟲) 、“一捕” (捕鼠) 的要求[1]。1965年, 指示:“要搞好衛生, 特別要搞好水、糞的衛生[2]?!睈蹏l生運動逐漸形成以“兩管五改” (管理水、管理糞便;改良水井、廁所、畜圈、爐灶和環境) 為中心內容的新形勢[3]。在愛國衛生運動推進過程中, 我國農村的糞便管理和改廁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 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糞便對水源和土壤的污染, 為農村防病、治病和農村經濟的發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礎。然而, 該時期農村改廁還處于初級階段, 只是基本符合衛生要求, 還未達到衛生廁所的要求。另外, 該時期也沒有規定農村改廁的具體目標[4]。
1.2 改革開放后:制訂衛生廁所普及率目標, 將農村改廁納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
改革開放后, 為了繼續推進農村改廁工作, 原衛生部等五部委于1978年頒發了《全國農村人民公社衛生院暫行條例 (草案) 》, 草案提到開展農村改水改廁工作, 加強“兩管五改”的技術指導[4]。1991年, 《全國愛國衛生工作十年規劃及八五計劃綱要》提出, 所有城鎮、農村的各學校都要求普及衛生廁所;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地區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到1995年達到20%~50%, 到2000年達到35%~80%。同年, 國務院頒布《九十年代中國兒童發展規劃綱要》, 提出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在2000年達到44.8%。但是, 1993年全國第一次農村環境衛生調查顯示, 全國衛生廁所普及率僅為7.5%。為此, 從第九個五年計劃開始, 我國又將農村改廁列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中[4]。1997年和2002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分別在《關于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決定》和《關于進一步加強農村衛生工作的決定》指出, 在農村繼續以改水改廁為重點, 帶動環境衛生的整治, 預防和減少疾病的發生, 促進文明村鎮建設。2009年將農村改廁納入深化醫改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2010年在全國啟動了以農村改廁為重點的全國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 農村地區衛生廁所普及率快速提升。
1.3 黨的十八大以來:開展“廁所革命”, 將農村改廁納入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八大以來,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和人民群眾健康。2015年, 提出進行“廁所革命”, 讓農村群眾用上衛生的廁所。2017年提到, 廁所問題關系到廣大人民群眾工作生活環境的改善, 要把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 努力補齊這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短板。
為了繼續推進改廁工作, 黨中央、國務院陸續在美麗中國、健康中國、鄉村振興的發展戰略中強調推進改廁工作。根據2016年國務院發布《“十三五”衛生與健康規劃》的要求, 到2020年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同年,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到2030年全國農村居民基本都能用上無害化衛生廁所。2018年,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 (以下簡稱《意見》) , 意見中提到農村改廁工作是深入開展鄉村愛國衛生運動, 推進健康鄉村建設的重要工作?!兑庖姟访鞔_強調要“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2、我國農村改廁取得的主要成效
2.1 提高了全國衛生廁所普及率, 有效控制了疾病的發生
我國農村改廁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一方面, 全國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從1993年的7.5%提高到2016年的80.4%[5], 見圖1。另一方面, 農村改廁工作的推進有效控制了疾病的發生和流行。隨著改廁工作的推進, 改廁地區糞-口傳播疾病的發病率明顯下降。在血吸蟲病疫區, 建設衛生廁所已成為傳染源控制的重要措施和手段, 血防地區改廁村的血吸蟲感染率明顯下降。與此同時, 農村改廁有效帶動了農村居民健康知識知曉率的提高、健康知識態度的改變和個人衛生行為的轉變。農村居民已普遍認識到, 農村改廁的最終目的不僅是硬件設施的建設, 更重要的是通過硬件設施的改善來促進農村居民良好衛生習慣的養成和衛生行為的形成[4]。
2.2 顯示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
在經濟與社會效益方面, 農村改廁工作顯示了良好的綜合效益。農村改廁不僅改善了居住環境, 還能夠與沼氣池建設、改廚和改圈相結合, 實現了糞便、秸稈和有機垃圾等農村主要廢棄物的無害化處理、資源化利用, 有效降低了對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清潔了家園、田園和水源, 為美化鄉村、振興鄉村經濟奠定了良好基礎。同時, 由于衛生廁所就建在農戶家, 老百姓能真實感受到政府投入, 農村改廁工作提升了政府在百姓中的良好形象[6]。
3、我國農村改廁的主要問題
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矛盾在農村改廁工作中同樣存在, 需要政府及相關部門深化改革措施, 進一步優化相關體制機制。
3.1 農村改廁公平性有待提高
目前, 我國各地農村改水改廁進度仍不平衡, 東中西部差距較大, 農村改廁公平性有待提高, 西部省份、貧困地區的農村改廁工作任務還很艱巨。根據數據分析可知, 我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的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為90.35%、76.81%和67.48%, 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分別為81.86%、41.89%和46.08%[5]。
3.2 居民改廁知識不足和傳統生活觀念仍然是制約農村改廁進程的重要因素
居民改廁知識仍然不足, 部分居民尚未正確認識改廁對于改善其生活方式、預防疾病的重要作用。在一些經濟欠發達的地區, 居民不愿改變傳統生活觀念, 拒絕改廁或改廁后仍以使用舊廁所為主, 僅在接待客人時使用衛生廁所的現象仍然存在, 制約了農村改廁工作的推進, 無法發揮改廁的治污防病效果, 也阻礙了農村改廁目標的實現。
3.3 農村衛生廁所使用的后續管理問題突出
目前, 一些農村廁所存在“重建設、疏管理, 建得快、壞得快, 有人建、沒人管”的問題[7]。一些地區對于農村糞便的處理仍然是農村居民在儲糞池滿后, 自己想辦法挑著糞便倒到田地里。這將對農村改廁的長期管理提出挑戰。
4、建議
4.1 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落實鄉村振興戰略
充分重視農村環境和生態問題, 堅持不懈推進農村“廁所革命”, 全面落實到2020年“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深入推進, 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 美麗宜居鄉村建設扎實推進”的目標任務。
4.2 堅持政府主導、部門協作, 形成推動農村改廁工作的合力
進一步整合資源, 形成愛衛辦、發改、財政、環保、農業、建設、教育以及扶貧等部門密切協作、齊抓共管和統籌推進的工作局面, 將工作改廁工作納入各地區各部門鄉村振興地方規劃和專項規劃或方案中, 與健康村鎮、美麗鄉村建設、衛生村鎮和文明村鎮等同創建、同部署、同檢查和同考核。
4.3 加強改廁后續管理, 做到建管并重
對于已經完成改廁的地區, 要把工作重點由“建”轉到“管”上, 在建設和改造衛生廁所的同時, 同步實施糞污治理。實行建管結合、以管為主, 不斷建立健全“建、管、用”并重的長效管理機制, 確?!皫锩北3珠L效。
4.4 加強技術創新, 確保改廁工程質量
提高農村改廁的技術創新力度, 加強應用技術研究, 解決農村改廁的技術瓶頸問題, 探索適宜的衛生廁所改造模式。加大技術培訓的力度, 提高技術指導人員的業務水平, 提升施工隊伍的建設能力, 確保農村改廁的工程質量。
4.5 加強農村改廁相關健康教育, 提高居民積極性及獲得感
加大宣傳倡導力度, 借助媒體宣傳、示范引領和典型帶動等各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動, 營造有利于改廁工作的良好氛圍, 在滿足農村居民的健康教育需求、引導健康行為的同時, 加強對改廁相關政策及效果的宣傳, 提升居民對政府推進改廁工作等民生工程的獲得感。
作者單位: 國家衛生計生委衛生發展研究中心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8年06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