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啟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物流設施建設工程。農業農村部為此專門印發了實施意見,作出全面部署。做好這項現代農業發展的重大牽引性工程,既是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鄉村振興的重點內容,更是適應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費升級的重要舉措。
加快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促進農業生產和農產品消費雙升級
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客觀需要。
城鄉居民農產品消費正由“吃得飽”向“吃得更安全、更營養、更健康”轉變。最近5年,我國肉、蛋、奶、水果、水產品人均消費量平均每年分別上漲3.3%、3.4%、1.0%、4.6%、1.8%。快速變化的消費升級,倒逼產業鏈、供應鏈提質增效,迫切要求加快發展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降低農產品產后損耗,滿足周年供應和均衡上市需求,提供更多質優物美的農產品。
實現鄉村產業振興的內在要求。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支撐。目前需求缺口很大,有關資料顯示我國鮮活農產品貯藏保鮮需求滿足比例不超過20%。加快建設步伐有助于發揮流通對生產的先導性作用,促進生產、加工、物流基地建設,實現區域內技術、制度、管理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提升組織化、規模化、標準化和信息化水平,放大產業規模和外溢效應。
順暢農產品高效流通的迫切需要。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為農產品提供了一條區別于傳統的渠道與平臺,契合了農產品跨地域、大流通、反季節的現實需要,產地供給增加“收儲”,市場需求加大“投放”,形成產地農產品流通的“蓄水池”和“新渠道”,從而提升農產品市場運行的穩定性,促進產業鏈不同環節的分工協作、優勢互補和一體化發展。
提高農業國際競爭力的有效手段。
蔬菜和水果是我國的主要出口產品,由于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滯后,出口比重普遍不高,出口量僅占總產量的1.3%、0.6%。在全球農業一體化進程加快的形勢下,應對跨國公司的產業布局和資本滲透,突破國外質量、技術和綠色壁壘障礙,需要加快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為提高我國農業國際競爭力奠定堅實基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把握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重點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發達國家在加強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方面已有較為成熟的經驗。一是注重公益屬性。政府對設施建設和行業發展持續投入,加拿大國家鐵路公司在政府支持下,成為北美地區效益最好的鐵路冷鏈物流企業,韓國建立專項基金資助專業性農產品冷鏈物流公司,并對農協會員提供專項補貼。二是注重模式選擇。日本、韓國等東亞國家形成了以農協為主體、不同層級批發市場相結合的倉儲保鮮冷鏈體系;美國、加拿大等北美國家形成了“產地-超市與連鎖店-消費者”冷鏈物流體系;法國、荷蘭等西歐國家依托大型公益性農產品批發市場,利用現代信息系統和交易平臺,搭建水公鐵空多式聯運的冷鏈物流體系。三是注重主體培育。2003年歐洲成立了由48家會員單位組成的冷鏈協會。日本農協在國內建立了多個專業化農產品冷鏈物流中心,能短時間內集聚優勢農產品資源,保障冷鏈物流貨源。
當前我國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邁入了新階段,截至2019年底,全國冷庫容量近7000萬噸,近5年以10%以上的增速發展。我們必須立足國情,借鑒經驗,加快解決突出問題。一是基礎設施能力嚴重不足。我國冷庫容量位列世界第三,但人均擁有率約為0.1立方米/人,低于絕大多數可比國家。我國果蔬、肉類、水產品冷藏運輸率分別為35%、57%、69%,遠低于發達國家90%的平均水平。二是設施標準規范滯后。現有規范標準銜接不緊密,不成體系,不少地方溫控手段原始粗放,缺乏統一標準。三是運營主體面臨諸多困難。現有主體大多數實力相對較弱,資金籌集能力較差,難以適應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投資規模大、回收周期長、操作專業性強的客觀要求。四是信息化發展緩慢。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我國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信息化程度都較低,制約了交易效率提高,也不利于各級政府和市場主體的科學管理決策。
創新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思路與對策,確保建設工作健康有序發展
縱觀世界農業發達國家和地區的成功實踐,立足我國農產品倉儲保鮮設施發展現狀和特點,我們要認識提高,深入謀劃,加快推進我國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由以松散集聚為基礎向規模化、集群化方向發展,以產業融合為目標向社會化、組織化方向演進,以消費需求為引領向專業化、市場化方向邁進,以政府支持、協會服務為保障向標準化、集約化方向轉變。
始終堅持一個目標,提升農產品產地貯藏保鮮能力。
即圍繞鄉村全面振興的總體目標,堅持“統籌布局、突出重點,市場運作、政府引導,科學發展、創新驅動,規范實施、注重公益”的原則,以鮮活農產品主產區、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貧困地區為重點,著力保供給、減損耗、降成本、強品牌、興產業、惠民生。力爭通過“十四五”時期的持續努力,基本建立起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體系,使貯藏保鮮能力明顯增強,農產品標準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型經營主體市場競爭力明顯提高,產銷對接更加順暢,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明顯增多,在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上發揮更加積極作用。
充分做好兩個銜接,構建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平臺。
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是產地與市場的橋梁,是實現產品向商品跨越的推手。一是要與產業優勢相銜接。堅持立足當前和著眼長遠相結合,聚焦產業強縣(市、區),選擇產業發展基礎好、產品特色優勢強、設施需求強烈的鎮鄉村集中建設,體現產業優勢,發揮規模效應,形成田間地頭的“加工車間”“保鮮工廠”。二是要與消費需求相銜接。遵循客觀規律,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針對當前市場供需缺口明顯的品種和產銷銜接明顯不暢的地區,調動新型經營主體建設的自覺性、主動性和積極性,使財政資金流向主體較強、市場急需的地方,補齊短板,融通產銷,盡快形成有競爭力的倉儲保鮮冷鏈體系。
努力實現“三化”聯動,促進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高質量發展。
在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中強化市場意識、應用信息技術、實施品牌戰略,必將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一是堅持市場化運營。加強新型經營主體培育,引導主體樹立依托市場、順應市場、把握市場的意識,按需經營,積極參與競爭,形成運營成本合理、產品獨具特色、市場競爭力強的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發展模式。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現代化的物流必須配套現代化的信息流。依托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建立信息采集制度,搭建全國性信息平臺,按照規范化標準化配備計量稱重、視頻采集、溫濕感應等設施設備,實現倉儲保鮮冷鏈信息的自動采集、匯總處理和統一發布,為宏觀決策提供數據支撐。三是加強品牌化引領。在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運營中培育品牌,在品牌培育中促進發展,將其打造成品牌農產品的“孵化器”。以品牌連接農產品生產基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和消費大市場,構建品牌營銷推介平臺,提高運營效率。
抓實抓好四項建設,夯實農產品產地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基礎。
從產地貯藏保鮮設施入手,建立健全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體系。一是加強主體設施建設。支持縣級以上示范家庭農場和農民合作社示范社配備規模適度的節能型貯藏通風庫、機械冷庫和氣調貯藏庫以及配套設施設備,補齊“最初一公里”短板。下一步還要鼓勵各類市場主體參與建設,共建共享共用。二是推進產地渠道建設。在產區成立流通型合作社、聯合社、產銷聯合體或引入農業企業運營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通過發展精深加工、電子商務等方式,對接批發市場、加工企業和電商平臺等,形成線上線下高效對接的流通渠道。三是加快流通體系建設。鼓勵新型經營主體集群集聚建設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形成田頭市場,快速批量貯藏、集散和分銷鮮活農產品。推動全國性、區域性產地批發市場集中改善冷藏、冷凍、預冷等冷鏈物流設施,完善縣、鄉、村各級冷鏈集散中心基礎設施建設,并與農產品物流骨干網絡連接形成完整體系,構建穩定高效的農產品出村進城平臺。四是加強標準規范建設。結合資源稟賦和產業實際,健全標準體系,制定標準高、接地氣、可操作、適合不同農產品和季節特點的本地化技術方案和操作規程,提升兼容性與銜接性,確保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功能先進、運轉安全、效益良好,實現全程可監管、可追溯、可視化。
著力構建“五個機制”,保障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有序發展。
實現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快速建設,需要以公共資源的重點傾斜撬動配套基礎條件和互補領域環節的協同投資,突破分散和小規模的瓶頸制約。一是健全責任機制。省級農業農村部門對本地區設施建設負總責,要抓好規劃布局、目標制定、資金統籌、組織動員及督導檢查等工作。地市級農業農村部門做好上下銜接、區域協調和督促檢查,縣級黨委政府負主體責任,主要負責同志當好“總指揮”,做好建設布局、資金使用、推進實施等工作,對實施效果負責。二是落實保障機制。堅持“開源”與“整合”,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研究出臺一批扶持政策,將真金白銀投入建設中。統籌用好中央和地方專項支持資金,爭取將扶貧資金、涉農整合資金以及專項債券統籌集中使用。推動金融機構創新產品、改善服務,對新型經營主體給予適當貼息支持。主動協調發展改革、自然資源等部門落實保鮮倉儲設施用電用地扶持政策,對需要集中建設倉儲保鮮冷鏈設施的田頭市場,優先協調安排建設用地指標。三是建立管護機制。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要有人建、更要有人管,按照“誰所有、誰受益、誰管護”的原則,新型經營主體對其所建設施要承擔相應的管護責任,實現安全運行并長期發揮效益。各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專業指導,提升新型經營主體的規模組織能力、信息獲取能力、設施維護能力和產品直銷能力。四是構建服務機制。充分發揮信息采集和信息服務的雙向互動作用,對設施運營主體提供管理、政策、市場、科技、電商、品牌、金融等方面信息服務,滿足個性化需求,提升經營管理和抗風險能力。充分發揮行業協會的專業優勢和橋梁紐帶作用,開展培訓、咨詢、營銷、品牌培育等服務,提升設施運營主體經營能力。五是強化監管機制。健全完善農產品倉儲保鮮冷鏈設施建設內部風險防控機制,強化監督制約,加強過程管理,嚴格紀律約束,對倒賣補助指標、套取補助資金、搭車收費等嚴重違規行為,堅決查處,絕不姑息。要壓實實施主體直接責任,落實縣級審核驗收責任,建立可核查機制,全程全面公開各類信息,嚴格規范驗收程序,確保設施質量和制度公平,努力把這項聯農利農惠農的好事做好。
作者系農業農村部市場與信息化司司長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農民日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