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生鮮農產品主要指蔬菜、水果、肉、蛋、奶、水產品的初級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主要食物來源,其鮮活程度是衡量農產品價值的重要標準。然而生鮮農產品的最大缺點是易腐易損,生鮮農產品物流就是為了保證在運送過程中生鮮農產品安全與品質不受外部環境損害、減少農產品損耗,冷鏈物流正是利用溫度控制來保護其鮮活特性。文章從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概念及其特點出發,分析其存在的總體發展進程緩慢、道路建設落后、冷鏈車等硬件設施落后、標準化程度低、技術服務水平低下等問題,并提出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標準化建設與產業融合、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與政策扶持力度等對策建議。
1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概念及特點
1.1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概念
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以制冷技術為基礎,實現生鮮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保持低溫狀態來減少農產品腐變損失,從而保證農產品品質的物流體系,也被稱為低溫物流。目前,冷鏈物流在實際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范圍很廣,初級農產品如水果、時令蔬菜等;加工食品如奶制品等;特種物品如疫苗、藥品等,在其轉運過程中都被廣泛使用。
農產品冷鏈物流運行主要需要遵守3個原則,即3T原則:溫度原則(Temperature),時間原則(Time),耐藏原則(Tolerance)。3T原則的主要目標是保持生鮮農產品在物流過程中必須保持一定溫度、必須在一定時間內送達、必須采用合適方式保持農產品的完整度。
1.2 農產品冷鏈物流的特點與構成體系
農產品冷鏈物流是一種特殊物流形式,其與傳統物流簡單的存儲、轉運職能不同,是一個對資金成本、管理效率及技術水平要求都比較高的產業,因此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除具有農產品物流的普遍特點外,還有自身顯著的特征。
1.2.1 對象具有特定性
冷鏈物流是針對特殊產品的物流,其主要物流對象是對保鮮程度有嚴格要求的特定農產品,而對保存條件要求不高的大米、面粉則一般不在冷鏈物流的服務范圍內。其中,由于不同農產品對溫度要求不同,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大致可以分為果蔬、肉類及水產品等3類,對不同農產品采用不同的冷鏈物流體系進行運送。
1.2.2 先進的技術保障是前提
我國生鮮農產品區域分布廣闊,一般物流轉運的周期都比較長。要想實現在物流全程保持適當冷鏈溫度與農產品鮮活度,就必須掌握產品的品性及其相適應的溫度、濕度的水平。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是集合了信息獲取與監控、冷藏與冷凍、保鮮環境控制、倉儲加工技術等一系列高技術的綜合解決方案,冷鏈物流貫穿于生鮮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
1.2.3 品質保證是核心
生鮮農產品的冷鏈物流的最主要作用就是保證農產品的品質,保證農產品的價值不會因為物流轉運而白白流失。因此,確保農產品的質量是冷鏈物流的核心目的,所有相關技術應用都是為了延長農產品的保質期與確保農產品的質量。保證冷藏產品最終的品質,除了要對物流各環節及其接口的質量進行全面把握與監控外,還要具備良好的作業與管理規范。因此農產品冷鏈物流,也是質量控制難度比較大的物流系統。
2 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存在的問題
2.1 農產品物流業總體發展進程緩慢
隨著市場化進程的加快,我國每年農產品總產量中超過一半要通過市場化方式流通。農產品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直接關乎我國農產品市場的發展乃至食物安全問題。但是,我國農產品物流行業多年來總體發展緩慢,難以適應不斷增長的農產品生產與消費需求。從相對物流量的角度看,在近年來物流總量大量增長的同時,農產品物流占物流總量的比例反而逐年下降,農產品物流業發展進程相對緩慢,而冷鏈物流作為特殊形式的農產品物流,其受制約的因素更多,相對“互聯網+農業”的發展速度明顯滯后。
2.2 道路建設落后
我國農村地區分布廣泛,特別是經濟相對落后的中西部地區農村道路基礎設施比較落后,農業生產呈現碎片化,物流效率難以提高。此外,道路建設的落后還增加了冷鏈物流轉運時間,不利于產品保持鮮活度,過長時間的冷鏈轉運嚴重影響著鮮活農產品的質量,甚至造成較大經濟損失。此外,現代物流需要集中化的物流基地作為支撐基礎,在道路建設落后的地區農產品的集中化還比較困難,物流基地的建設也幾乎不可能實現。
2.3 冷庫等冷鏈硬件設施落后,冷藏車運輸效率低
隨著經濟高速發展,對于經濟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我國政府及企業由此更加重視冷庫與冷鏈車等硬件設施的建設,雖經歷一段時間的努力相關硬件在數量上有所增加,然而由于長期落后的歷史原因與成本過高的經濟原因,總體上我國冷鏈物流的設施供給依然不足,人均占有量偏低。據2009年數據顯示,我國現有59.4萬輛鐵路貨車,其中冷藏車僅6 000輛,所占比例不到1.1%;我國目前擁有公路冷藏車僅5萬輛左右,僅占貨運汽車總數的0.3%,與發達國家(地區)的差距很大。美國平均500人就擁有一輛冷藏車,在我國臺灣地區每1 000人擁有一輛冷藏車。我國人均占有量明顯不足,冷鏈硬件的有限數量導致生鮮農產品在銷售環節難以無縫對接,而且運輸效率相對低下,難以滿足目前市場對于鮮活農產品的消費需求。
2.4 冷鏈物流缺乏整體規劃、標準化程度低
冷鏈物流的效率取決于冷鏈物流在各節點之間的對接是否平穩有效。這些節點涉及了農產品的源頭生產、中途運輸、終端銷售的各個環節,并且與信息、技術及管理水平等一系列相關服務息息相關,可以說冷鏈物流是多個產業整合配套形成的。在目前條件下,我國生鮮農產品在供應鏈上各個參與主體之間普遍缺乏規劃與協調,各個物流節點之間的配合也較少,仍舊處在各自獨立生長的原始階段,離現代農業與現代物流所要求的集約化、規范化尚有一段距離。此外,由于冷鏈物流各行業之間的協調性差,在冷鏈物流標準的制定上缺少統一的可參考標準,直接影響我國物流產業的科學發展。
2.5 技術服務水平低下
冷鏈產業是一個技術密集型的產業,其中保鮮技術、溫度控制技術等相關技術的研發與應用直接影響到冷鏈物流體系的運行效果。不同的生鮮農產品所需要的冷鏈設施與技術之間存在比較大的差別,而且一些新鮮果蔬除了需要溫度控制達標以外,在濕度上也有一定要求。冷鏈技術的落后、專業從事冷鏈技術開發的企業少,導致目前我國一些高端冷鏈設備還主要依靠進口。此外,高端設備的缺失也直接導致無法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冷鏈管理標準體系,物流企業對于物流的事前、事中及事后管理還存在比較大的漏洞,服務水平還較低。
3 對策建議
3.1 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基礎設施建設關系到農產品冷鏈物流能否持續發展,特別是在現階段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情況下,加強物流相關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發展冷鏈物流的首要任務。首先,應加強對農村道路的建設,擴大基層的公路網絡通達能力與深度,確保生鮮農產品可以及時地流通;其次,重點研發建設冷鏈設備,鼓勵制造企業與科技企業相聯合,生產適合我國市場需求的冷鏈設備。
3.2 提高管理水平與信息化程度
物流管理水平是現代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也是保障農產品冷鏈物流暢通的基礎。目前我國物流企業在管理上還比較單薄,對于供應鏈的整合能力與新技術的應用能力還比較弱,嚴重影響著我國冷鏈物流業的整體發展速度。今后一段時間,在充分考慮我國的農產品生產與消費實際情況的基礎上,著力推動信息化技術在農產品冷鏈物流中的應用,提高運輸效率,并在幫助物流企業科學決策的基礎上降低物流企業的成本,從而穩定農產品價格。
3.3 加強標準化建設與產業融合
農產品冷鏈物流涉及農產品從生產到銷售的整個過程,物流環節起到的是紐帶作用。然而從農業現代化發展的視角來看,我國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需要加強其自身的產業鏈整合能力,通過發揮物流企業在上下游各產業之間的鏈接作用,推進各個產業的一體化發展。在推進農業與二、三產業融合的基礎上,我國的物流企業應該加快參與制定與國際同步的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推進國內國際農產品物流的無縫對接。
3.4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與政策扶持力度
根據國外的發展經驗看,我國還處在冷鏈物流發展的起步階段,政府的投入及其相關政策的扶持均能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發展過程中,政府應加大對新技術、新設備應用上的資金投入力度,并且積極引導社會資金共同發展具有核心技術的現代農產品冷鏈物流。與此同時,通過稅收、貸款等一系列政策手段,為我國的冷鏈物流產業提供更大動力空間,利用后發優勢增強冷鏈物流發展的持續力。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16,37(3)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