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文勝: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格局

[ 作者:陳文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03-01 錄入:王惠敏 ]


陳文勝: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格局(圖1)

隨著絕對貧困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大任務。湖南作為傳統農業大省,需要以進入新發展階段、確立新發展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變革邏輯為取向,按照大力實施"三高四新"戰略、奮力建設現代化新湖南要求,立足于精細農業發展特色、"兩型社會"建設名片、精準扶貧首倡地三大優勢,在構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格局上,闖出湖南的新路子,彰顯湖南的新擔當,展現湖南的新作為,譜寫湖南的新篇章。

進入新發展階段,由脫貧攻堅向鄉村振興全面推進

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輸不起的"戰爭"成為全社會的共同行動,是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和中國共產黨凝聚社會共識的政黨優勢,是階段性戰略目標的實現。但經濟社會發展有其客觀規律,特別是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存在著城鄉發展不平衡、鄉村發展不充分的現實矛盾,全面現代化最繁重的任務依然在農村,推進國內大循環實現擴大內需最艱巨的任務依然在農村,這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與推進鄉村振興帶來多重壓力。

隨著脫貧攻堅這一歷史任務的完成,在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的歷史關口,面臨復雜多變的發展外部環境和國內發展變化帶來的新問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要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深化農村改革,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這是黨中央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兩個大局"為戰略支撐,主動適應中國社會主要矛盾新變化和“三農"發展突出短板而作出的科學判斷,以進入新發展階段、確立新發展目標、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為發展邏輯作出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的戰略部署,是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的正確把握和實踐運用,由此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中國社會也由此進入新發展階段,這是“三農"工作重心轉移的歷史拐點。

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高品質生活、農村高效能治理

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在兩大戰略有效銜接的過程中實現"共同行動"與"共同富裕"相統一、公平與效率相統一的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高品質生活、農村高效能治理。"共同行動"是社會主義的制度優勢,"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制度邏輯。如果從鄉村振興推進全面現代化的目標出發,就應更多地思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如何實現"共同富裕"的客觀必然性。只要仍處于物質和精神財富沒有極大滿足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相對貧困的不平衡不充分現象就難以避免,那么,社會主義制度優勢的“共同行動" ,就不只是如何解決基本生存問題以及如何解決收入.上的相對貧困問題,更是如何縮小貧富差距的"共同富裕'問題。而且"共同富裕”不足,所謂多元主體參與的"共同行動"就缺乏實際內容,也就無法形成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共同行動”推進鄉村振興。因此,必須既發揮市場優化要素配置的優勢,以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打通城鄉從生產、分配到流通、消費等各環節的堵點,使鄉村要素在市場經濟中得到激活;又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和中國共產黨的政黨優勢著力破除城鄉二元結構問題,在推進城鄉融合發展中構建城鄉命運共同體,讓全社會在共同推進鄉村振興中共享鄉村振興的成果,實現城鄉共同繁榮。

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建立“政府主導、農民主體、社會主力"的“三駕馬車"改革賦能新機制。只有把“以人民為中心"這一最具基礎性、廣泛性的新發展理念落實到鄉村振興的農民主體地位上來,才能激發農民的主體積極性,讓農民成為鄉村的內生動力,去創造真正屬于農民自己的生活。在發展動力上,必須以增進農民的福祉為立足點,按照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要求重塑城鄉關系,全面建立健全城鄉收入分配體系、鄉村服務體系、城鄉人居分布體系、鄉村社會保障體系,推動農民權益分配體系的不斷健全。

貫徹新發展理念,就要在體制機制上建立戰略目標一致性與路徑多元性相結合、國家整體制度安排與因地制宜地方探索相結合、基礎性制度體系與差異性政策體系相結合的“三結合"集成化方案。在實現兩大戰略有效銜接的問題上,要把整體層面與區域層面的現實、趨勢、政策結合起來,充分發揮不同區域能動性,著力推進對于不同地域、不同特質、不同發展水平下的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就要求必須增強貫徹新發展理念的自覺,既推動符合地方實際的實踐發展,又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般性理論創新;在發展模式上既要拿出湖南的獨特經驗,也要做出可以讓全國認同的湖南貢獻。

構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新發展格局,實現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

要立足于湖南的精細農業發展特色、兩型社會建設名片、精準扶貧首倡地三大優勢,構建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的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新格局。

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生產高地,實現農業高質高效。習近平總書記2016年3月8日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湖南代表團審議時提出,新形勢下農業的主要矛盾已經由總量不足轉變為結構性矛盾,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和競爭力,是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農業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省委、省政府根據湖南人多地少的省情,推進以精細農業為取向的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以品牌強農、特色強農、質量強農、產業融合強農、科技強農、開放強農為引領的"六大強農行動”,在農業高質量發展上邁出了新步伐。習近平總書記去年9月在湖南考察時予以高度肯定,要求湖南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推動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因地制宜培育壯大優勢特色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湖南作為魚米之鄉,主要農產品生產不是問題,如何提高農產品效益、激發農業經營主體生產經營積極性才是深化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鍵問題。但大宗農產品供大于求、優質農產品同質競爭的老大難問題一直未得到有效解決,而農民收入狀況無疑是農業發展水平的綜合反映。根據調研,在湖南農民增收問題中,最為突出的短板是農民經營性收入總量偏低、尤其是脫貧縣的農民經營性收入偏低,總體上存在著經營性收入生產成本降低難、農產品賣難、產業結構調整難的“三難"瓶頸,這不僅使農業農村工作的形勢愈加嚴峻,而且對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帶來多重壓力。

加快農業高質量發展,必須立足湖南魚米之鄉的優勢,聚焦打造糧食、畜禽、蔬菜、茶葉、油料、水產、水果、中藥材、南竹等九大優勢特色千億產業的總目標,以質量效益為導向,以精準定位、精細生產、精深加工、精明經營、精密組織的發展方式為取向,優化資源配置,淘汰落后的生產模式,推動農業供給結構轉型升級,使農業生產供給結構更好地滿足市場消費的需求結構,以破解農業生產供大于求與供不應求的結構性矛盾,形成地域特色鮮明、區域分工合理、高質高效發展的精細農業生產布局。

農業作為生物產業,對種植區域的氣候和土質有著獨特的要求,不同區域的農產品具有不同的品質,必然要求立足各區域特色,推動區域資源優勢和生態優勢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形成差異化發展格局。盡管全省劃分了"環洞庭湖"“大湘西""長株潭"“大湘南"四大農業區域板塊,但尚未形成有效的區域結構優化布局,各板塊區域內產業結構、品種結構如何調整,并沒有進一步細化和實化,難以產生實質性的引導作用。因此,要進一步明確四大農業板塊的區域分工,全面優化農業區域布局,嚴格以“一縣一特、一特一片"為農業長期政策的支持依據,規范政府對每個區域支持種植的品種和相應品質要求、以及限制和限期退出的品種,建立各區域農產品品種與質量的"正面清單"與"負面清單"的約束機制,以優化區域農產品品種結構為基礎優化區域農業產業結構,有效破解湖南長期以來存在的老大難問題。與此同時,要把農業科技創新擺在首要位置,對鮮活農產品的儲存保鮮、人糞畜糞的轉化使用特別是耕地的質量保護和農藥化肥的減量使用,必須取得技術上的不斷突破,加快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打造以精細農業為特色的優質農產品生產高地,構建農業高質高效的發展新格局,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

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兩型”發展高地,實現農村宜居宜業。推進高質量發展是目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題。“兩型社會"建設是湖南生態文明建設和綠色發展的一張閃亮名片,擔負著與精準扶貧-樣重要的國家使命。自2007年起,湖南全面推進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全國闖出了一條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型"發展新路。黨的十八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的地位,明確推進"兩型社會"建設的終極目標是建設美麗中國。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良好生態成為鄉村振興支撐點。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規劃明確要求,以生態環境友好和資源永續利用為導向,建設生態宜居美麗鄉村,打造各具特色的現代版"富春山居圖"。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展現新作為,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推動生態系統功能整體性提升,加強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推動綠色發展,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型"發展無疑是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美麗鄉村建設的重要遵循,是推進鄉村振興必須貫徹的新發展理念,也是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必須確立的新發展目標。作為一種全新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和鄉村發展模式,打造現代版湖湘"富春山居圖"的"兩型"發展高地,推動湖南農業高質量發展、農民高品質生活、農村高效能治理,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農業農村現代化,需要在"兩型社會建設的基礎上,建設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讓農村成為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打造精準扶貧首倡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示范高地,實現農民富裕富足。作為精準扶貧的首倡地,湖南如期高質量完成了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探索形成了十八洞村精準扶貧經驗。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強調,要落實“四個不摘" ,建立健全防止返貧長效機制,深入研究接續推進全面脫貧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要看到,只有全面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才能為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而只有實現鄉村振興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的貧困問題,確保實現農民富裕富足。湖南是一個人口大省和傳統農業大省,城鄉二元分割問題突出,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內循環的暢通。按照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戰略決策,以廣闊的農村市場和投資空間作為擴大內需、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基點,既是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也是應對國內外復雜形勢最廣泛最深厚的基礎。因此,推進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不僅是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的殷切期望,又是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推進湖南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之策。進而乘勢而上,打造精準扶貧首倡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示范高地,不僅是時代賦予湖南的歷史使命,也是湖南發展的戰略機遇與責任擔當。 


(作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湘評論》2021年5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三级在线播放线观看视频 | 亚洲无线码在线一区 | 五月婷婷综合网 | 亚洲中文字幕另类小说 | 制服肉丝亚洲中文字幕 | 婷婷色五月综合激情六月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