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林萬龍:鄉村是屬于全國人民的鄉村,農村就是農民的農村

[ 作者:林萬龍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1-11-12 錄入:易永喆 ]

“我個人感覺實施鄉村振興要抓好兩個底線,做好兩個銜接,促進兩個融合。”4月17日下午,“新發展格局與‘十四五’大趨勢——2021新京智庫春季峰會”“農業現代化與鄉村振興”鄉村分論壇上,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博士生導師林萬龍教授在主旨演講時表示。

一、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是鄉村振興的底線

論壇上,林萬龍表示,實施全面鄉村振興戰略過程中要抓兩個底線:一是防止規模性返貧、二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他提到,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勝利,貧困人口全部脫貧,但我們離共同富裕的目標還有非常遠的道路要走。

林萬龍稱,在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方面,我國現在以10%的耕地生產全球21%的谷物、25%的肉類、30%的水果,人口占全球18%。我國主要農產品的自給率:谷物98%,玉米98%,大豆17%,豬肉、羊肉、牛奶等有一定程度進口。中國經濟總量已經超過美國的60%。“我們成了第二大經濟體,要養活14億人口,我們現在面臨最大的‘卡脖子’風險實際上可能是糧食安全。”

二、鄉村振興時期扶貧資產分紅要有所調整

“十四五”時期,鞏固拓展脫貧攻堅的政策體系將逐步轉化為實施鄉村振興的體制和政策體系。在解讀如何做好兩個銜接時,林萬龍表示,一是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二是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

“脫貧攻堅期健康幫扶政策起了很大作用,資產收益分紅是精準面向建檔立卡貧困戶,過渡到鄉村振興時期,大量的扶貧資產所形成的分紅在幫扶對象方面、幫扶模式要進行調整。”林萬龍稱,大眾對規模農業的理解存在一定誤區,中國有18億畝耕地,根據數據測算,我國未來的全國戶均經營規模在幾十畝地左右,想靠擴大經營規模來實現未來鄉村振興的農業現代化是存在疑問的。“在不同的地區可能有不同的表現,在中部地區、西南地區、南方地區,要實現所謂大規模的經營是非常困難的。”

怎么解決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的銜接呢?“這就涉及人們對于‘大’和‘小’的理解。”林萬龍舉例稱,壽光的小農戶成就了當地的蔬菜“大產業”。林萬龍表示,實際上的“大規模”有兩種形式,即單個經營主體規模擴大的“內部規模經濟”,以及將小農戶有機聯系起來形成的“外部規模經濟”。他認為,中國農業現代化的主要方向,便是以社會化、數字化服務體系整合小規模農業生產資源,走“外部規模經濟”之路。

三、鄉村振興要放到城鄉融合的視野里

林萬龍表示,促進兩融合即指一二三產融合和城鄉融合發展。“未來鄉村振興時期,農業應該是產業鏈的概念,不僅僅是農業生產,還包括跟農業生產相關的服務業、加工業等。鄉村新的產業業態,例如說休閑農業、康養產業等在未來都可能是一二三產融合的具體表現。”

至于城鄉融合發展,林萬龍表示,農業不等于農業生產,鄉村不等于農村。只有在城鄉融合發展視野下思考鄉村振興的問題,鄉村振興才有可能真正做活,鄉村振興要放到城鄉融合的視野里。鄉村是屬于全國人民的鄉村,農村就是農民的農村。林萬龍認為,只有在城鄉融合發展視野下思考鄉村振興的問題,鄉村振興才有可能真正做活,離開城鎮、城鄉融合講鄉村,鄉村就是死局。

“同時,要堅持農業現代化和農村現代化一體設計、一并推進。”林萬龍提到,我們過去總是把非農生產跟農業生產當成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選項。“在進行二選一選項的時候,種糧食的就種糧食,不種糧食的就完全不種,這是誤區,種糧食的人同時可以從事非農產業,把農村現代化和城鄉融合發展聯系起來的時候,二者不是二選一,而是可以兼顧。”

(作者林萬龍系中國農業大學副校長;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新京報)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韩一区二区中文字幕 | 久久只有国产精品 | 亚洲欧美日韩天堂一区二区 | 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 | 无色码中文字幕亚洲精品 | 日韩精品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