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陳文勝等:鄉村振興不能盲目“現代化”

[ 作者:陳文勝?瞿理銅?李珺?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2-06-07 錄入:易永喆 ]

隨著現代化快速推進,不少村莊鄉土風貌與房屋逐漸被照搬城市磚瓦和水泥結構的“洋化”所取代,多樣化的“鄉土性”被標準化的“現代性”所克隆。盡管農村危房改造力度不斷加大,但“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貌”現象突出存在。那么,如何擺脫“千村一面”、鄉村克隆城市的流行套路?如何在多重邏輯、立體坐標中,對村莊規劃布局進行戰略定位,走出一條人文化、特色化、個性化鄉村振興之路?

農村的現代化絕不是簡單“復刻城市化”

長期以來,由于工業化、城鎮化優先發展戰略帶來城鄉二元的消極影響,鄉村成了落后的代名詞。因此,在村莊規劃與建設中,不少人認為農村現代化的過程就是農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轉變、農民向市民轉變的過程,按照“農村變城市”“農民變市民”“村莊變社區”的理念,將城市建設簡單地復制到鄉村。

在近些年的基層實踐中,不少地方編制實施了整村大拆大建的“農村現代化”鄉村發展規劃,缺乏對各類村莊傳統建筑、文化遺址遺跡的有效保護,很多代表村莊記憶的文化元素被破壞。

調研發現,一些地方盲目建設村廣場、文體設施。鄉村房舍、鄉村道路設施普遍向城鎮看齊,用城市綠化辦法綠化村莊,不種莊稼種名貴花木,以城市的“陽春白雪”全面顛覆鄉土的“下里巴人”?!白哌^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市”的“農村現代化”,既失去了鄉土特色,又偏離了適應農村生產生活條件的需要。

鄉村振興是我國推進全面現代化戰略全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農村的現代化不能簡單復刻城市,村莊的規劃布局必須在歷史邏輯、實踐邏輯、規律邏輯的基礎上,建立一個立體坐標進行戰略定位。

——在歷史發展進程中審視自身的發展階段與水平,回應“從何處來”的問題,從歷史發展的邏輯中認清發展方位,確定發展主題和發展主線。

——在資源稟賦與區位的現實中研判自身的發展優勢與特色,回應“現在何處”的問題,對集聚提升類、城郊融合類、特色保護類、搬遷撤并類等不同類型的鄉村,確定不同的發展模式、發展方向和發展目標。

——在區域與社會發展的總體趨勢中把握自身發展目標與方向,回應“向何處去”的問題,從國家戰略層面與區域一體化層面把現實與趨勢相結合,綜合研判發展空間和著力點。

——從中長期的時空角度,依據“三農”發展的普遍規律性認識,確定自身的發展任務與步驟,回應“怎么去”的問題,明確各個時期的任務,進行統籌規劃,確保鄉村振興的順利推進。

鄉村風貌整治絕不是千篇一律的“穿衣戴帽”

村村有變化卻是處處皆一貌。調研發現,雖然鄉村面貌發生了變化,但地域特色與鄉村風貌不明顯。如一些地方的村莊統一刷成白墻或紅墻,成為外形雷同的清一色“穿衣戴帽”。不少地方在村莊整治中,注重整齊的村貌建設和統一的硬化、亮化、美化,盲目模仿,內容趨同。尤其是蜂擁而起的休閑農業、鄉村旅游也大多缺乏對鄉村內在特色的挖掘,千篇一律,缺乏地域文化個性。

除了偏遠山區、少數民族地區還保留不少地域和民族特色外,很多村莊尤其是經濟發達地區和城市周邊的鄉村已經越來越缺乏地域特色。南北一個調,東西一個樣,沒有了歷史記憶、文化脈絡、地域風貌、民族特點,城不城、鄉不鄉的“千村一面”現象較為普遍。

習近平總書記在云南考察時特別強調,要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因此,必須突出村莊風貌和民居特色的引導和管控。

具體而言,縣級政府要全面推行鄉村住房建筑設計平面圖集。圍繞“屋頂、山墻、墻體、門窗、勒腳、色彩、材質”七要素,以符合村莊與村民的實際需要為前提,明確村莊風貌和民居特色的管控目標,編制免費可供農民多種選擇的鄉村住房建筑設計平面圖集,作為批準農民新建、改建和維修房屋的基本要求,納入村民辦理土地使用證及規劃許可證、房屋所有權證的前提條件。

不僅如此,縣級政府還要全面推進村莊風貌和民居特色的示范屋場建設。由基層政府選擇群眾基礎好的屋場進行試點示范,探索有效實現路徑和實現形式,夯實鄉村主體責任、突出農民主體作用、激活社會主體活力,以點帶面發揮示范、突破、帶動作用,推動由量變到質變,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鄉村地域風貌。

美麗鄉村建設不能讓鄉村工匠斷層

相對于城市建筑人才過剩的是鄉村工匠嚴重短缺。隨著城市住房逐步進入存量時代,城市建筑人才呈現出供大于求的局面。反觀鄉村建筑工匠則日益短缺,不僅培養的新生代建筑人才大多以城市建筑人才為主,而且年老一批的鄉村建筑工匠在逐漸退出。調研發現,不少村莊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居住的房屋漏雨,方圓百里之內已無維修房屋的瓦匠可請。

而且,現有的大部分從事鄉村建筑的中青年專業人員,從學習環境到知識體系都是以所謂的現代城市文明為導向。哪怕是土生土長的鄉村建筑人才,接受教育的知識體系也幾乎是城市教育的復制,不僅缺乏鄉土元素的知識, 更缺乏對鄉土文化和傳統建筑藝術的根本認同。鄉村建設工匠的斷層現象日漸成為美麗鄉村建設的一道坎。

因此,各地需要建立培養鄉村建筑工匠的全方位支持政策。重點培養服務鄉村建筑的設計、管理和施工人員;依托特色傳統村落,開展與古建筑、美麗鄉村建設相關的教育培訓,培育和壯大鄉村建筑工匠隊伍。

在開展鄉村工匠定向培養方面,可參照鄉村教師、鄉村醫生等定向人才培養的模式,選擇職業院校定向招收鄉村工匠進行培養,推動職業院校、技工院校、培訓機構深入農村地區開展校地合作;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委托當地中等城鄉職業技術學校、行業協會、高等院校或其他有資質的培訓機構培訓。

鄉村工匠激勵機制也須建立。應當設立鄉村工匠職業資格,對考取鄉村工匠職業資格的人才進行獎勵;探索設立鄉村工匠等級,推動成立工匠協會,公布工匠名錄,建立工匠技術等級評價制度,對鄉村工匠職業技能等級提升者予以獎勵;開展鄉村工匠技能競賽,對于取得優良成績的鄉村工匠予以獎勵。

鄉村建設行動不能“任性”

相對于用地強化管控,則是村莊無序建設而布局凌亂。為守住耕地紅線和生態紅線,地方各級政府全面強化了對農民建房用地面積、土地用途和生態紅線等方面的有效管控,農村亂占耕地取得了明顯成效。但調研發現,一些地方在用地管理中只對農民建房的面積、樓層明確了統一標準,卻沒有建立村莊風貌、民居布局、建筑高度、房屋設計與風格等方面的整體引導和管控機制,農戶隨意選址的現象比較突出。

絕大部分村莊對空間布局、住房建設用地缺乏統籌安排,導致生產經營用地、公共基礎設施用地、農民住房建設用地分布散亂,一些路旁、水旁的建筑擁擠不堪。對于鄉村如何發展、如何管理,沒有廣泛征求農民的意見和訴求,農民的真實意愿沒有得到有效尊重,使農民自己的家園“被做主”,這就偏離了鄉村建設為農民而建的政策預期目標,也是導致村莊無序建設的一個關鍵原因。

因此,需要構建強化鄉土元素和地域特色的工作機制,將強化鄉土元素和地域特色作為鄉村建設行動的主攻方向,突出對鄉村自然風貌與地域特色文化標記的保護。

一方面,建立對基層政府的考核機制。將村莊規劃編制、鄉村民居地域特色元素提取、鄉村民居建設風格管控等作為增量要求,明確每年遞增的具體指標,納入縣級政府鄉村振興實績考核,加強跟蹤指導和督促檢查,并建立定期通報、函詢約談、追究問責等制度機制。

另一方面,建立鄉村民居建設的農戶約束機制。明確村民需要嚴格遵守的鄉村建設規劃許可、宅基地批準文件、施工設計等具體要求,并在用地審批、規劃許可、產權登記等方面劃定紅線,形成目標監督管控的約束機制。加強對鄉村傳統建筑、古樹、古橋、古井等的保護與修繕,將保護鄉村自然風貌與地域特色文化標記納入村規民約,使鄉村成為延續中華文化與歷史文脈的有效載體。

(作者陳文勝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院長、中央農辦鄉村振興專家委員、中共湖南省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三農工作專家組組長;瞿理銅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李珺系湖南師范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博士研究生,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半月談內部版》2022年第6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日本美女不卡在线 | 香蕉精品亚洲二区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黄免费在线观看 | 午夜三a福利扫描 | 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视频 | 五月天综合网在线欧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