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黃祖輝:“農業強國”需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

[ 作者:黃祖輝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03-15 錄入:曹倩 ]

3月9日上午,農業農村部召開“農業強國規劃”座談會。唐仁健部長主持并做重要講話。

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首席專家黃祖輝教授在座談會上以“建設農業強國需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為題做了發言。著重談了我國農業產業鏈的現狀、問題及其與農業強國、發展和安全的關系;要制定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升級規劃;提升農業全產業鏈升級中科技鏈、數字鏈、組織鏈和品牌鏈的賦能與支撐作用;處理好產業鏈的縱向融合和橫向整合關系;重視產業鏈銜接機制建構和小農融入農業全產業鏈等問題。

6位專家在會上分別作了專題發言。農業農村部相關部、司領導出席了座談會。

建設農業強國需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升級

現代農業發展體系是農業強國的基礎性、支撐性體系,是基于大食物觀視域范疇下的高質量農業發展體系。現代農業的發展體系并不局限于第一產農業,而是體現全產業鏈的農業體系,或者說是接二連三、一二三產融合和多功能(包括農文旅結合的相關休閑產業)發展的農業產業體系。按照這樣的農業體系看農業,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體量就不是很小,而是不小,農業占GDP的比重就不是很低,而是不低,以美國為例,其一產農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僅為百分之1點幾,但如果按照上述意義上的農業含義講,美國的農業體量也不小,大體可以接近GDP的20%。就我國而言,全產業鏈和多功能的農業的體量及其占GDP的比重就會更大。建立現代農業的發展體系不僅是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協同的農業發展體系,而且也一定也是能夠兼顧國家發展與安全,兼容政府與市場,實現農業強國的農業發展體系。

建立現代農業發展體系,實現農業強國和農業現代化,必須著力推動我國農業全產業鏈的升級發展。

一、農業全產業鏈的內涵與我國狀況

農業全產業鏈的本質是農業從上游源頭到下游終端的縱向產業鏈。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的升級,實質上就是要推動農業的縱向一體化和縱向價值鏈的升級。農業的全產業鏈不僅僅是指農業的生產鏈,而且還包括與農業生產鏈密切關聯的多種要素鏈。換句話講,農業全產業鏈可以從不同視角觀察。包括:作為生命再生產的農業全產業鏈和作為經濟再生產的農業全產業鏈;作為農業產前、產中、產后相鏈接的農業產業鏈和作為國民經濟一產、二產、三產相鏈接的農業全產業鏈;以及與農業全產業鏈水平和升級密切相關的農業關鍵因素鏈,如農業的科技鏈、組織(主體)鏈、供應鏈、金融鏈、信息(數字)鏈、價值(利益)鏈、政策鏈等。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的升級就是要從農業全產業鏈的本質特征和農業的關鍵因素出發,通過系統思維、動態分析、整體研判,搞清農業全產業鏈的狀況,揭示影響農業全產業鏈升級發展的瓶頸與成因,確立相關思路和重點突破口。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不斷發展和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的農業及其全產業鏈形態,已經從適應數量增長型、管理計劃型、消費溫飽型的狀態,逐漸向適應質量增長型、市場競爭型、消費現代型的態勢轉變。與此相關聯,我國農業產業鏈的延伸、農業多功能的拓展、農業數字化的應用、農村一二三產的融合、農業產業鏈主體間的協調、農業供給側的改革等,也正在成為我國農業全產業鏈升級和發展的關注熱點。從農業全產業鏈的多維角度看,我國農業及其全產業鏈在關鍵因素鏈方面仍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和鏈條不暢問題,如從農業的科技鏈看,我國還沒有形成能與農業全產業鏈相匹配,能提升農業產業鏈水平的科技創新與轉化鏈,以致農業科技的貢獻率始終不高;又如,從農業產業的組織鏈看,我國農業產業組織不僅存在橫向融合度低,即融合農民與農民的農業合作組織普遍規模不大,難以為農民提供有效服務,而且縱向一體的組織化水平也不高,上下游主體與主體之間存在明顯的能力不對稱、交易不對等現象,以致難以形成全產業鏈的利益均衡機制;從農產品的供應鏈角度看,仍然存在供給過剩與短缺并存,價格鏈波動大,整個供應鏈抗風險能力弱、韌性不足的現象;從農業產業信息鏈的角度看,盡管數字鄉村這幾年比較熱,鄉村建了不少數字平臺,但大多服務于鄉村治理,服務于農戶農業生產和營銷方面仍不很普遍和充分。這些現象使得我國農業及其全產業鏈呈現出產業鏈上下游銜接不暢、產業縱向一體化程度不高、全產業鏈的價值提升不足且分享不均、全產業鏈運行效率低下等問題。

二、推動我國農業全產業鏈升級的六個重點

1、重視現代農業發展體系中的產業鏈體系建構。也就是說,要將農業產業作為一個既有品類與功能差異,又是接二連三的產業鏈體系,這一體系是我國現代農業發展體系中的重要體系,是與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有機結合,互為依托、互促共進的重要體系。

2、建立全產業鏈的農業統一大市場。建立農業統一大市場關鍵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消除產業發展中要素流動和優化組合的制度屏障,使農業產業在橫向整合與縱向一體實現優化組合。為此,既要推進要素市場化改革,又要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改革,實現改革聯動,同時,還要加快行業組織發展,形成政府有為、市場有效、行業有能的“三位一體”的農業統一大市場治理結構。

3、推進農業科技鏈與農業產業鏈契合。農業產業鏈能否有效銜接和提升,不僅取決于產業鏈上下游的規模匹配和銜接機制的建構,而且離不開產業科技鏈的有效嵌入和支撐。為此,既要重視農業科技研發、推廣和應用三大環節鏈的銜接,又要重視農業科技在上下游產業的銜接,如從農產品育種、栽培、收獲,到加工、儲運、保鮮、銷售等全產業鏈的科技鏈匹配。

4、發揮數字化、組織化、品牌化對農業全產業鏈的賦能作用。與土地、勞動、資本這些基礎性生產要素不同,數字、組織、品牌、文化等是一種賦能性新要素。要在推動我國農業全產業鏈升級的過程中,充分發揮數字化的平臺賦能功能、組織化的整合賦能功能、品牌化的溢價賦能功能,使農業產業鏈韌性增強、效能提高、價值提升。

5、把握農業全產業鏈的縱橫關系。推動我國農業全產業鏈的升級,既要重視農業一二三產的縱向融合,又要重視上游產業的橫向融合,即農業生產者農民通過合作組織實現同業的聯合,以增強小農融入產業鏈的能力和上游農業向下游產業延伸,或與下游產業銜接的能力。除此自外,還要重視全產業鏈的功能融合,通過推進產村融合、產城(鎮)融合,實施農業全產業鏈的多功能發展和價值提升。

6、完善農業產業鏈的銜接方式與利益機制。完全一體化的產業鏈是完全內部化的產業鏈,進而產業鏈的銜接問題并不突出,但往往會帶來組織內部對產業鏈不同環節治理的困難,尤其是農業全產業鏈,會涉及家庭經營、合作經營、公司(企業)經營等不同的經營機制,將這些不同的經營制度都內化在一個經營組織,產業治理的成本會太高,因此,農業的全產業鏈通常是由相互關聯的不同市場經營主體所鏈接的,在這種狀態下,不同主體在產業鏈上的鏈接方式和利益機制就顯得尤為關鍵。需要在市場交易(合約)制度、政府政策制度、產業組織制度等進行具體設計和安排。


(作者黃祖輝系中央農辦、農業農村部鄉村振興專家咨詢委委員,浙江大學中國農村發展研究院教授、首席專家;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浙大卡特三農智庫微信公眾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中文字幕无线码一区欧美 | 亚洲成Av人片乱码色午夜在线 | 亚洲国产综合自在线另类 | 五月天国产亚洲激情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综合点击进入 | 亚洲熟女aⅴ一区二区性色 中文字幕无线第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