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近5年的市城管局長崗位轉到了市農業農村局長任上,發出了“其實我想走、其實我想留、對面的你走過來、明天會更好”的離別感言。來農業農村局,對我來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我所學的是農作專業,從1991年起,在鄉鎮工作11年,由一般干部到先后任兩個鄉鎮的黨委書記,隨后,在縣委、縣政府工作15年,斷斷續續也分管了部分農口單位。說陌生,是因為農業農村局經過多輪改革及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農業的基礎、環境、政策、要求和老百姓的現狀、需求都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所以覺得有些陌生。通過擔任市農業農村局長一年來的學思悟行,讓我對“三農”工作有了更更深的領悟,也想用四句歌詞來表達我的感受和體會。
一、為了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推動農業農村發展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深刻體會面對百年變局和新冠疫情,黨中央始終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的深謀遠慮,英明決策。更深地牢記了自己的使命。那就是“為了秋的收獲,為了春回大雁歸”。為了小康路上一個不能少的共同富裕、為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為了應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具體實踐中,用“汗水濕透衣背”的辛苦,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落實好為鄉村謀振興、為農民謀幸福。
二、想說愛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氣
在城管局工作時說“城市套路深,我要回農村”,到了農業農村局一年來,更是感慨“農村路更滑,套路更復雜”。隨著幾輪的改革,農業農村部門先后合并了8個單位,有著開不完的會、應付不完的檢查、寫不完的材料、增不完的職責職能、忙不完的創先爭優,追不完的責。還有因機構改革,編制壓縮,人才難引進,部分人員身份轉變、級別降低,升遷渠道變窄,出現被邊緣化、工作積極性下降等諸多遺留問題有待解決。有的同志說,“三農”工作有“四難”:關系難協調、資金難到位、人員難管理、工作難突破。比如,生豬產業持續虧損一年多,難有支持關愛,豬價剛漲稍有盈利企業立馬被約談;糧食生產也是困難重重,種糧比較效益低、農民種植雙季稻意愿不強、拋荒治理成本大易反彈,但糧食要面積、要產量就必須要整治非糧化,要壓單改雙、提高復種指數。糧食安全,耕地保護等十多項底線工作常常讓人寢食難安,如履薄冰。5+2、白加黑、雨加晴成為常態,我們成了親人眼中的“無假之寶”(無節假日)。社會地位不高,工作環境艱苦,任務繁重復雜等,讓我常感慨“想說愛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那需要太多的勇氣”。但是三農工作難歸難,苦歸苦,內心至少還想說愛,單位存在的意義就是解決困難和問題的,像深圳都沒有農業農村局了。你想撂擔子,好多人都在虎視眈眈盯著你的位置。與其抱怨,不如改變。底線工作不僅要守住,還要迎難而上。國家出臺了一系列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及其他的惠農政策,我們要早熟悉早宣傳早落實,贏得群眾的支持和參與。從個人講,守住了底線才有為國履職的機會,大家內心都非常珍惜這個平臺,需要干成一些事情來得到社會認可,實現自我價值;從大局講,我國的國土面積和人口基數這么大,乘以任何一個數都非常驚人的。再大的數據除以我們的人口基數都會變得微乎其微,歷史忍饑挨餓的教訓不能重演,時刻不能忘記,糧食一旦出現危機,沒有任何國家可以救我們,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所以,我們從事這份事業,必須要有大局意識,只要有一個“農”字的,在你不管我不管的情況下,我們必須管,還要主動管。與其被動買單,不如主動請客,以便有話語權。要善于乘五級書記抓鄉村振興之勢、發揮好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統籌協調的作用,借力推動“三農”工作。“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我們要認真落實黨政同責要求,毫不松懈地抓好糧食生產,采取“長牙齒”的措施保護好耕地,堅決守住糧食安全、農產品質量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等底線;抓實“三農”領域的安全生產,抓好動植物疫情防控,防范廉潔風險,打好十年禁漁,農業面源污染攻堅戰。“三農”工作雖然辛苦,相比較項目多資金多人員多,責任大權力也大,干事創業的舞臺更大,深得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關心重視。歷年來,農業系統的干部提拔重用和獲得的榮譽也不少,群眾認可度滿意度越來越好。可以說是苦中有樂,雖苦尤榮。
三、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愛拼才會贏
永州是農業大市,自然資源稟賦,全市國土總面積2.24萬平方公里,總人口645萬人,其中鄉村人口489萬,農村勞動力320萬。全市現有全國產糧大縣5個,全國生豬調出大縣10個,全國蔬菜產業發展重點縣7個,國家柑橘優勢區域重點縣7個,生豬出欄、存欄和能繁母豬存欄連續3年居全省第一,建成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生產基地(加工企業)213家,數量居全國地級市之首,蔬菜出口總量和貨值連續五年占全省95%以上等,這些都是我們的優勢。今年4月13日-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到永州調研,實地查看了糧食生產萬畝示范片、美麗鄉村建設、蔬菜基地,溫氏養豬、油茶萬畝示范片、農業綜合服務中心等,對我市的農業生產工作提出了要求。寄予了厚望。我們務必要順勢而為,增強“兩茶(茶葉茶油)一柑(柑橘)一菜(蔬菜)一藥(中藥材)”產業優勢,拉長產業鏈。我們要更清醒的認識,當前農業發展仍然存在明顯短板,如:農業基礎設施薄弱,龍頭企業少且不強、品牌效益不響、農業機械化率不高、主要農產品比較效益低、三產融合不緊密等。通過本次學習,我們要充分做大我市糧食、生豬、蔬菜,油茶等產業的優勢,正視問題找差距、學習先進補短板,通過實施好向南向海向外戰略,落實“六大強農行動”,加強永州農產品公用品牌的培植和發展、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著力做強特色產業,讓更多農戶分享二、三產業的增值收益。“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發揮科技和種業的作用,用良策和實招推動永州由農業大市向農業強市轉變,機會總是給有準備的人,相信“愛拼才會贏”。
四、在希望的田野上
食為政首,糧安天下;悠悠萬事,吃飯為大。位卑不敢忘國憂,更何況我們都是做吃飯大事的人,必須要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用愛和責任帶好隊伍、服務“三農”、宣傳“三農”,讓從事“三農”工作的人有更多的認同感、獲得感和幸福感。求真務實是最質樸的方法論。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來的,成于真、興于實,敗于虛、毀于隨。我們要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守正創新,統籌好發展和安全,引商引才引客,激活生產要素,做好黨建+業務工作,提高“三農”政策執行力,用心用情服務好“三農”,全面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通過我們的接續奮斗,一定會讓每寸土地都成為希望的田野,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職業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讓希望的田野成為我們“三農”人的精神家園!
(作者系湖南省永州市委農辦主任,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