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于家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需處理好三對關系

[ 作者:于家明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3-10-16 錄入:王惠敏 ]

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內容。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必須堅持系統觀念,強化辯證思維,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在鄉村發展、建設與治理中處理好效率與效益、有形與無形、硬件與軟件的關系,穩步推動鄉村振興“提檔升級”。

在鄉村發展中兼顧效率與效益的關系。效率指向數量和速度,效益保證質量和安全。推動鄉村高質量發展,要提高效率,更要提增效益,切忌隨意搬用效率至上的衡量標準,輕易套用其他領域的發展模式,甚至簡單挪用其他國家的發展經驗,而應兼顧效率與效益,既要堅定改革決心,也要保持歷史耐心,確保鄉村發展穩中求進、循序漸進、持續推進。一是蹄疾步穩地推進城鎮化。只有處理好城鄉關系,才能切實推動城鄉二元結構調整、促進城鄉融合發展。這既需要順應農民進城務工和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的趨勢,也要處理好進城農民的定居、就業等問題,讓農民在城鄉之間可進可退,避免因為過度追求城鎮化速度而造成的風險矛盾和社會動蕩。二是完善鄉村產業利益聯結機制。既要鼓勵工商資本和社會資本下鄉,拓展鄉村產業的市場空間,也要設立必要的“防火墻”,真正通過利益聯結機制的設計和落地,盡可能地讓農民參與到產業鏈條中,合理分享產業增值收益,實現外來資本和鄉村發展的共贏。三是把握好農業生產規模經營的尺度。一方面,要著力于改變分散、粗放的傳統農業經營方式,通過推動規模化生產、科學化管理、精細化運營,加大農業現代化的前進步伐;另一方面,要著力避免片面追求大干快上的傾向,堅決防止越過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和土地承包關系的底線,堅決防止違背農民意愿、片面追求生產要素的集中和農業規模化經營,秉持實事求是、循序漸進的原則,尊重農民的選擇權,引導和幫助農民選用最符合自身利益的農業生產方式。四是始終繃緊糧食安全這根弦。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在這個問題上要算經濟賬,更要算政治賬。如果只停留于一般的成本計算和交易互換,或是只著眼于農業生產總量而忽視結構性的缺失,就難以保證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所以,主產區、主銷區、產銷平衡區都要樹立保面積、保產量的責任意識,只有飯碗一起端、責任一起扛,才能將糧食安全的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在鄉村建設中協同有形與無形的關系。與城市相比,鄉村在功能定位、空間形態、生活方式等方面有著顯著不同,要時刻牢記鄉村建設是為農民而建,始終遵循立足農村實際、體現鄉土特點、符合農民意愿的基本原則。一是堅持規劃先行,做到分類施策。要在充分掌握鄉村的歷史淵源、民俗文化、現實狀況、農民呼聲等信息的基礎上,合理確定村莊建設規劃,是立即啟動建設還是深入研究論證,是原址建設、村莊合并還是異地發展,都要因地制宜、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二是注重風貌保護,彰顯鄉村特色。要保護好鄉村的傳統景觀、特色風貌和文化根脈,尤其要保護好鄉村的生態環境,增強鄉村的生態涵養功能,打造現代版“富春山居圖”,讓鄉村成為“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的地方。三是推動機制創新,挖掘生態價值。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指引下,在政府多年來持續開展的農村地區基礎設施建設的加持下,如何讓生態化的空間資源成為一種生產資料和發展要素,激活大量沉淀的實體資產,為鄉村建設賦予更多的開發價值,迫切需要在非標準化的產權界定、資源定價、市場交易等方面加大機制創新力度,更好為深化農村要素市場改革、推動農村空間資源生態化開發、讓農民獲取更加多元和長期的財產性收入創造條件。

在鄉村治理中融合硬件與軟件的關系。當前,鄉村既保留著農業社會形成的原子化、慢節奏、自循環的傳統生活方式,也經歷著工業社會和后工業社會塑造的組織化、快節奏、交互性的現代生活方式的沖擊。因此,推動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既包括硬件意義上物質層面的現代化,也包括軟件意義上精神層面的現代化。一是要在公共資源配置上體現農業農村優先。要進一步加大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力度,進一步推動教育、衛生等公共服務下鄉,并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共建共享,加快基本公共服務全民普惠、城鄉一體。二是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給錢給物,不如有個好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和干部隊伍是實現鄉村善治的“關鍵少數”。要突出抓基層、強基礎、固基本的工作導向,為基層賦權增能、下沉資源,創造更好的干事創業條件;要鍛造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農村基層干部隊伍,并大力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的廣闊天地中建功立業,讓黨的“三農”工作決策部署切實轉化為農民看得見、摸得著、有獲得感的具體成效。三是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基層實際的治理體系和治理方式。鄉村與城市有著不同的治理邏輯,要立足于農村依然存在的“熟人社會”特點,警惕項目工程思維和政府體制運作方式過分介入農村基層治理,避免農村基層成為失去政治動能和自我調節功能的被動治理對象,通過不斷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將法治的剛性、德治的柔性和自治的韌性有機結合,持續增強廣大農民群眾參與鄉村振興的主體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持續增強農村基層干部的政治效能感,真正實現鄉村社會既充滿活力又安定有序的生動局面。

剛剛閉幕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指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新時代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任務。做好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的“三農”工作,要以系統觀念認識和處理鄉村發展、建設、治理中的重要問題,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切實維護好廣大農民的根本利益,在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奮力書寫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篇章。

 

(作者系北京市委黨校第23期局級研修班學員。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光明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在线日韩中文自拍 | 在线看片免费人成视频国产片 | 亚洲第一综合天堂另类专 | 欧美日韩国产一区二区 | 亚洲色久悠悠a∨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国产综合精品99 | 久久大香伊蕉在人线免费A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