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肖金成等:以“三個統籌”推動城鄉互促共榮

[ 作者:肖金成?申現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24-09-05 錄入:王惠敏 ]

《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提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全面提高城鄉規劃、建設、治理融合水平,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雙向流動,縮小城鄉差別,促進城鄉共同繁榮發展。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鄉村全面振興具有內在的邏輯關系,不是此消彼長或零和博弈,不能孤立發展,更不能相互分割。

1、新型工業化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動力源

工業化是現代化的動力。從工業化的發展歷史來看,早期英法兩國的工業化均以蒸汽技術為動力,從以紡織工業為核心的輕工業部門率先啟動,然后帶來運輸的改良和重化工業的發展。美國、德國工業化則直接應用已經普及的蒸汽動力技術,走上以煤炭、鋼鐵以及機械制造為中心的工業化之路。通過發達的工業、航運業,把工業品輸送到全球市場,并在這一過程中實現資本原始積累,服務業隨之發展起來,城鎮化水平不斷提高,進一步推動國家實現現代化。

我國人口眾多,人均資源占有量較低,是在后發趕超中邁向高質量發展。這一國情特征決定了我國的工業化與西方發達國家大不相同,不能也無法再走西方先污染后治理、先工業化后信息化的傳統工業化道路,而必須順應全球化、信息化、生態化等發展要求,借助超大人口規模所形成的超大市場優勢,在吸收利用以往工業革命通用技術成果基礎上,讓工業化進程更具有技術上的創新性,不斷解放和發展生產力,使生產更富有生產效率、更綠色低碳、更注重信息化引領,最終實現從后發趕超到前沿引領的轉變。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新型工業化顯著加速,不僅追求量的增長,也追求質的提升,不斷提高技術含量、發展自主品牌,提高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推進新型工業化,就要發展新質生產力,以創新為動力,改造傳統產業,壯大新興產業,培育未來產業,促進工業高質量發展。此外,面對日益復雜的國際形勢,我國在工業化進程中更要統籌好發展和安全,著力提升產業體系自主可控能力和全球競爭力,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發展格局。

2、新型城鎮化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主要標志

工業化最直接的效果之一是增加就業崗位。然而,僅靠城市本身,很難滿足工業對勞動力的大量需求,很多農業勞動者因此從農村來到城市。這就是城鎮化過程,勞動力跨區域流動促進了區域協調發展。工業化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金融業、運輸業、商貿業、餐飲業快速發展,創造了更多的就業崗位。

新型城鎮化是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城鎮化不等同于城市建設,更不是指城市面積的擴大,而是指由從事農業轉為從事二三產業、從農村到城市就業的人數不斷增多。2023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即城鎮化率,是城鎮常住人口占總人口的比率)已達66.16%,意味著已有93267萬人居住在城鎮,其中包括29753萬農民工,占全部城鎮人口31.9%。農民工是工作和居住在城市卻沒有戶籍的農業轉移人口。第一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比重為7.1%,意味著還將有一大批人進入城市。

從現代化發展規律來看,城鎮化是工業化的拉力和農業現代化的推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工業化是最基本的動力。農民實現從農業生產到工業和服務業生產的轉變,增進了全社會生產效率。城鎮化的空間聚集效應更有利于要素的快速匹配,更有利于共享與創新,所形成的市場規模效應、生活成本效應與循環累積因果效應,既能促進城市的快速形成,也有利于節約資源,推動綠色技術創新,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提高城鎮化質量就是讓進城務工經商的農民(或稱農業轉移人口)享受與城市居民相同的權利和公共服務,包括子女教育、社會保障和其他公共福利等。《決定》提出,推行由常住地登記戶口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推動符合條件的農業轉移人口社會保險、住房保障、隨遷子女義務教育等享有同遷入地戶籍人口同等權利,加快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其深意在于,我國的城鎮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城鎮化,城鎮化進程所釋放的巨大結構轉換效應和集聚效應是擴大投資需求、消費需求的引擎,也是帶動工業化和推進創新創造的主戰場,由此所形成的市場因果積累效應使工業化更具有內生性特征。

3、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支撐

《決定》提出,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完善鄉村振興投入機制。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就是推動鄉村產業、人才、文化、生態、組織振興。建設現代農業、發展農村經濟、增加農民收入是鄉村振興的重點任務和方向,同時應將城鄉融合發展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途徑。

我國農業現代化的任務最為艱巨。在傳統小規模分散經營體制下,農業應用新技術和實施集約化、規模化、機械化生產的交易成本相對較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與預期有差距。在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的背景下,農村新生代人口從事農業生產的積極性不足。同時,我國依然存在主要農產品結構性短缺問題和農業生態污染,農業生產具有脆弱性。綜合各種因素來看,要解決14億多人口的吃飯問題,必須將保障糧食安全作為農業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在人多地少的約束條件下,必須實現單位耕地產出的最大化,科技興農是必由之路。因此,我國的農業現代化之路有著發達國家難以比擬的復雜性和艱巨性。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發展設施農業”“發展鄉村特色產業”“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到中國農業現代化、國家糧食安全和提高億萬農民生活水平的“國之大者”,既要立足現實,也要按照農業農村發展的趨勢,著眼長遠。在嚴防耕地“非農化”“非糧化”的前提下,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支持制度,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社和家庭農場,大力發展農業企業和各種社會化服務組織,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推動農村土地規模化、集中連片整合,提高土地產出效率,加快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和提升農業現代化水平。

鄉村全面振興的另一個艱巨任務是農民富裕。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一個基本特征。沒有農民的富裕就不能說實現了鄉村振興,更談不上鄉村全面振興。農民富裕的前提是農業現代化和農業經營效益的大幅度提高。只有實現了農業現代化,農民的收入才能夠大幅度提高。因此,鄉村全面振興并非在農村聚集大量的人口。恰恰相反,農村人口將繼續減少。到2035年,我國城鎮化水平可達到74%左右(據聯合國的預測),農村人口由現在的逾5億下降到3.5億。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農民富裕的目標就比較容易實現。

4、城鄉融合發展是推進“三個統籌”的根本途徑

城鄉融合發展以推動城鄉生產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和公共資源合理配置為重點,致力于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只有通過城鄉融合發展,促進城市資本、技術、人才和現代組織管理進入農業,才能克服農村分散經營的弊端,大幅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附加值,激發農村發展活力。

城鄉融合發展是實現鄉村全面振興的根本路徑,是重點也是難點。尤其是破除城鄉二元制度,困難重重。城鄉融合發展應逐步破除城鄉二元制度障礙,實現戶籍制度、土地制度、規劃制度、交通設施、社會保障的一體化。

小城鎮是城鄉融合和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小城鎮是城市之尾、農村之頭,位于分散的農村和高度集中的城市中間,既是農村區域的經濟貿易文化中心,又是城鎮體系的基礎層次,填補了城市地區和農村地區的空間斷層,使城、鎮、村形成網絡。作為網絡的連接點,小城鎮是農業、農村、農民與城市連接的重要中轉站。要盡快使小城鎮成為農村二三產業的集中地、農村富余勞動力的轉移地、農村商品和生產要素的集散地以及為農村農民服務的中心地,實現就近城鎮化。

城鄉融合發展包括發展質量、分配結構、公共服務、基層治理、生態環境、空間布局的全面提升和優化,以延伸農業產業鏈為切入點,以提升農產品價值為核心,以暢通城鄉要素市場為重點,以共享城鄉創新資源為基礎,以筑牢城鄉利益共同體為目標,以小城鎮為主要空間載體,打破城鄉界限,構筑城鄉一體化的產業鏈、價值鏈、創新鏈和利益鏈,實現產業結構不斷優化、公共服務優質均衡、人居環境提檔升級、基礎設施城鄉一體、農村社會和諧文明。

作者簡介:肖金成,中國國土經濟學會理事長、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二級研究員、中國社科院大學博士生導師;申現杰,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研究所財政室副主任、副研究員、經濟學博士;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廣州日報》2024年8月16日第8版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另类卡通动漫 | 色花堂精品国产首页 | 亚洲天天做日日做天天射 | 亚洲中文字幕日产乱码在线 | 日韩电影免费在线观看网站 | 在线免费看网站午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