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2024中國城鄉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原主任,第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農業與農村委員會主任陳錫文出席并演講。
陳錫文談到,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之所以能夠方興未艾、蓬勃向前走,其內在根本原因還是在于有效解決了我國農業發展中土地要素與現代技術裝備的合理匹配問題。同時,為在小規模基礎上使用現代農業技術裝備、擴大現代技術裝備的作業規模,找到了有效的途徑。
他提到,最近,農業農村部剛剛播送了我國農業機械化的水平。到今年上半年為止,我國主要農作物耕種收全程機械化率已經達到73%,其中小麥生產全程機械化率已經接近100%,水稻和玉米全程機械化率也都已經達到80%。
但是,陳錫文指出,這么高的農業機械化率并不是說所有農業經營戶都是各家各戶自己去購買了農業機械,而是主要依靠農業機械的社會化服務來實現這樣高的機械化水平。“事實上,很多人購買大馬力的拖拉機以及聯合收購機這樣大型的農業集聚以及現在廣泛使用的用于施肥和噴藥用的農業無人機,購買這樣的農機具的人很少買來機械自己用的,買的目的更主要是為其他經營者提供服務,因此在他的服務范圍內其他經營者不用再去購買機械,通過購買服務就能使用先進的農業機械。”
所以從這個角度去看,他認為,農業社會化服務就是生產性服務,對我國提高農業機械化的水平,加快農業現代化的進程具有功不可沒的作用。
因此在我國現階段必須同時發展兩種形式的規模經營:一是在具備條件的地方促進土地經營權流轉集中的規模經營,二是在大多數地區只要通過為各類農業經營主體提供社會化服務的方式,使農業技術裝備實現擴大作業空間的規模經營。如果再有條件地方把這兩種經營規模組合在一起,能夠取得更好經濟和社會效果。
最后,陳錫文強調,中國建設現代化國家和現代化農業都是一個較長的歷史過程,這為我國農業的生產性服務業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機會。“讓我們把握好這個空間和機會,進一步推動中國的農業生產性服務有更大的發展,為農民增收,農業建成現代化強國作出應有的貢獻。”
鄉村發現轉自:睿見Economy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