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聞新國:農業社會化服務與分工式規模經營

[ 作者:聞新國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5-11-11 錄入:12 ]

人們普遍擔心糧食安全的情況下,糧食產量仍然九連增,而誰來種田的問題又不絕于耳。在農業確實存在隱憂的情況下,農業仍然有一個比較穩定的表現,農業生產的秘密武器是什么?農業社會化服務及其農業經營的新模式在維系農業生產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對此進行考察既要關注宏觀政策的變化,更須關注微觀力量的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研究不在乎對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細分,因為社會化服務體系會隨著農民的真實需求千變萬化,會涉及各個方面各個領域。相反,在分析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概念與實踐背景基礎上,重點探討基于小農主體需求變化的社會化服務和農業經營新模式,在理論和實際兩個方面具有雙重意義。

一、農業社會化服務概念之辨與實踐之維

(一)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概念辨析

在社會學中,社會化是一個寬泛的概念。社會化指個人等社會存在主體,與其他同樣具有相對獨立性的主體在基本認知上達成共識,情感利益上相互交流的過程。作為社會主體的人,本身就具有自然屬性和社會化特征。相對而言,農業社會化服務概念既要從人的社會化屬性、農民的社會化變遷來理解,更要在我國當代農業制度變遷的特定語境下來理解。

農業社會化服務概念是農業社會化與社會化服務雙重概念的綜合。從人的社會屬性和廣義的社會化概念來看,除了完全孤立的魯賓遜式的農業生產外,即便在自然自供的農業生產狀態下,人類的農業生產活動就邁入了社會化的進程之中,只是生產力水平和市場交易程度決定了社會化的低水平,隨著人類文明發展,農業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當前我們突出強調農業社會化,主要是針對一種極端的農業生產體制而言的。在高度集體化時期,農業與工業之間同樣存在交換關系,這種交換通過計劃和分配完成,此時的社會化是在高度國家化下完成的,與其說是實現社會化,不如說是失去社會化。農村實行改革開放,就是使農業社會化重回自然之道,實現顛倒之顛倒。

在這種語境下,農業社會化就是首先重構真正獨立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賦予獨立的生產經營決策權,這是農業社會化的關鍵內涵。在此基礎上,進而重構滿足農業生產需求的各類獨立的經營主體,與政府公共服務共同構成社會化服務體系。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形成其實就是一個從“農內”到“農外”一起放活的過程。

(二)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實踐探索

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內涵上漸漸明晰的探索。一是供、產、銷政策的演變經歷了一個漫長的過程,農村社會服務性經營主體在夾縫中頑強地生存發展著,同時供銷、棉花、糧食等部門的服務績效如落日黃花,隨后政府不斷從經營性領域退出,為實現農業社會化服務創造了核心條件;二是在推進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建設中,不同時期夾雜著計劃管控的思維,甚至帶有臆想和一廂情愿的成份,隨著農村市場化發展,相關政策理念和政府行為不斷趨近農業社會化服務的內涵要求;三是家庭制農業生產方式的確立,始終是農業社會化服務發展的制度基礎,也決定著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探索路徑、落腳點和實際效果。

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外涵上不斷完備的探索。1991年《國務院關于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通知》指出,農業社會化服務指的是包括專業經濟技術部門、鄉村合作經濟組織和社會其他方面為農、林、牧、副、漁各業發展所提供的服務。十七屆三中全會《中共中央關于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指出,要加快構建以公共服務機構為依托、合作經濟組織為基礎、龍頭企業為骨干、其他社會力量為補充,公益性服務和經營性服務相結合、專項服務和綜合服務相協調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伴隨著各地的實踐,適時出臺的政策文件又對地方探索起到統領和指導作用。政策文件和地方實踐著重從農業社會化服務外涵上關注服務體系的建設。按服務的供給主體、服務性質、農業服務的需求類別以及供給模式不同,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可進行不同分類。隨著實踐深入,各類別體系在不斷完善之中。

二、農業社會化服務和農業經營的新模式:服務外包

(一)小農生產方式的演變

家庭承包經營是當前我國農業的基本經營方式,農村人地關系的資源稟賦又決定了我國農業生產主要以小農的方式存在。隨著農村土地產權改革的深化,小農生產方式會在產權更加明晰的條件下存續下去,而隨著城市化加快,在農民非農化的過程中,農村人均耕地水平將實質性上升,通過農民自哺與政府反哺相結合,加之城鄉資源要素的合理流動,多種力量正在摧生傳統小農生產方式向現代小農生產方式轉變,其變革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大方面。

1、小農生產服務的需求變化

農民在非農化的過程中,追求農業生產簡約化經營,在不放棄土地耕種的情況下,勞動投入相對減少,農業生產經營中技術含量高的資本投入增加,小農生產服務的外源性要素的需求增加,如化肥、農藥的需求依賴性強,一頭連著農民一頭連著市場的小商販更是相當活躍。另外生產經營過程上發生有償交換的頻次增加,小農生產服務從對要素的直接需求開始轉向生產經營過程中的服務外包,需求細分到生產經營各個環節。

小農生產服務需求的變化,帶來了農業內部靜悄悄的革命。首先這種需求是直接來自于小農自身的有效需求,很容易與有效供給對接起來;其次這些需求是在特定約束條件下產生的,并且容易依托約束條件產生均衡的需求點;第三需求的變化和實現方式,突破了農村制度瓶頸的局限,并會倒逼農村改革的深入推進。

2、小農生產服務的供給變化

在宏觀層面,農業生產資料供給和農產品收購政策的不斷調整,對農業生產服務供給方式的變化影響重大。農村改革開啟之后,政府在不同時期對農業的生產經營存在不同程度的管制和干預,與農村市場化改革方向多有不協調的地方,但是在總體改革趨勢下,政府行為也在不斷從農業經營性領域退出其影響,這樣導致了農業生產服務供給在微觀層面上的新變化,一方面,政府在退的過程中,積極探索對農業提供公益性服務的方式;另一方面,主要是新的農業生產服務供給主體不斷自然再生出來,形成了一退一進交替進行的互補機制。

在小農生產服務供給方面更為微觀的變化是,需求的多樣性與供給的多樣性同步發展,小農生產服務的需求與供給互為因果,需求決定供給,同時新的供給也催生了新的需求。

(二)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分工式規模經營

農民的行為選擇是觀察農業社會化服務的最好視角,在當前條件下過于強調各種完備形式的社會化服務組織,實際上是一種超現實的臆想。只有農民真實的行為和需求,才能激發相應的社會化服務。

當前,我國農民最普遍的選擇是外出打工,農民最顯著的處境是雙棲狀態,其實農民的選擇是符合城市化進程中人口轉移規律的,正是這種選擇使得農業成為農民的兼業,并通過農民自身的反哺行為維持了一個低水平集約農業的發展。

在農業生產婦女化、老齡化的情況下,農民流動的非穩定性和現行土地制度的約束條件下,農民自哺和政府反哺的有效結合,正在觸發更加有效的小農集約發展方式,相應生成了一種社會化服務新模式:分工式規模經營。

在人們擔心糧食安全、擔心誰來種田的情況下,我們糧食卻在實現九連增,分工式規模經營這種新型的經營服務模式起到了一定作用。其實農業并非是一種低效產業,就單純的投入產出核算來講,農業是有效的,只是人地關系的問題農業才顯得低效。由于原先農業人口的過剩和非充分就業,開放條件下農民從農業上獲取的年度收入自然相對不高,農民外出打工的非農收入早已占到年度收入的大部分,農民可在“農外”打工,同樣也可在“農內”打工,我國農民在“農內”打工的傳統是悠久的,同時農民鄰里之間,親戚之間也有互助合作的傳統,但是隨著市場經濟的影響,農民互助的勞動投入開始按時間按工錢計付了。在傳統因子和現代生存需要的雙重影響下,“農內農外”各種要素的余缺在農業生產服務中開始從無償到有償轉換調劑。

從耕田、植保到銷售,各個生產經營環節都能以外包交易的方式完成。比如犁田,既可請人用耕牛犁,也可請人用機械,農民自己可以比較各種資源價格交易的優勢,進而作出決定。插秧、收獲都可請人完成,這方面機械操作的優勢更大,價格相對較高,由于農民外出打收入較高,從事農業生產的機會成本就高,所以在農業生產外包相對高價格的情況下,農民也愿接受。另外提供服務的主體,會連片承包各種單項的專業服務,達到了自身的規模效益,其承包價格也不會太高。當前農業生產經營服務已經出現了這種服務外包的勢頭,這種服務模式是以不斷放活農民為前提條件的,源自于小農生產需求的自然演變,同時也因為開放的條件維系了農業發展,是農民的理性選擇。

中國農民一直富有首創精神,其實很多創新來自于農民生產發展需要的現實選擇。服務外包的農業社會化服務模式首先能比較好地解決當前人們擔心“誰來種田、田如何種”的問題;二是通過小農分包和專業戶的集中成交,農業生產上的“以小集大”和農產品銷售上的“以小對大”,將農業生產經營的效益集中體現出來;三是農業生產經營回歸到市場交易中來,讓人們真切地看到專業分工在當前小農生產方式下的靈活運用;四是有別于任何傳統的組織形式,小農也儼然成了地主,承包方也是真正的專業主人,農民創造的交易合約充分體現了組織的核心內涵,這種規模經營形式的效果不亞于土地集中的規模經營;五是有利于農村土地價值的升發,土地租值在各單個農戶外包服務的聚集中通過各道環節交易價格的均衡體現出來,進而促進農村土地改革的深入推進;六是政府部門有效跟進,如農業部門推進集中育秧和在農機補貼的條件下大力推廣農機應用等措施,對農業外包模式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起到了助推作用。

三、農業社會化服務相關問題的深入思考

(一)農業社會化服務中政府角色的定位

一是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建設中,政府角色定位要清晰,提供公共產品的責任要到位。政府改變高度統管的模式是農業社會化服務建設的先決條件,管不了不該管的方面一定要退出,要從管理真正轉向服務,解決公益性服務問題。農業社會化服務建設中,政府提供公共產品的范圍和職責需要不斷完善和理順。

二是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建設中,政府與服務對象的邊界關系要處理好。這要解決公共產品直達到位的問題,政府可以采取購買的方式提供公共服務。比如鄉鎮農業公共服務實行的“以錢養事”機制,但是目前這項改革還存在很多問題,這與鄉村治理狀況有關。

三是在農業社會化服務建設中,政府要加強農業基礎性、應用性科研和涉農企業的支持,一旦機制放活,這方面的支持效果會以產品或技術的方式傳遞到農戶。

(二)純粹性交易行為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純粹交易行為的社會化服務發展是衡量農業社會化服務是否有效的重要部分,也應該當是最有活力的部分。農業社會化服務實質上是與產業化和市場化緊密相聯的,在這方面一定要突破談資色變的思維定勢,一些人反對資本下鄉時,卻又惋惜農村人力和資本被城市抽走,他們只看到一個方面,不知道城市在以技術等產品和其他要素的方面反哺農業,其實城鄉之間資源要素有其合理流動性,讓城鄉之間要素和資本暢通流動,特別是農民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權益落實到位后,交易行為的社會化服務體系會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

(三)土地改革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關系

農村土地改革與農業社會化服務的發展息息相關,并且相互促進。首先家庭承包責任制的土地改革,對農業生產主體的微觀再造、農業社會化以及放活農民起到了重要作用;其次在現行制度條件下,完善農村土地確權登記本身就是農業社會化公共服務的基本內容,這方面有許多細致工作需要做;第三在確權基礎上的次級土地交易服務也是重要的社會化服務,農村土地改革有待釋放的潛力仍然很大,農業社會化服務有待向進一步明晰農業資本產權的層面展開。

原刊于《市縣領導參閱》2013年第12期(此為原稿)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区尤物 | 中文字字幕在线中文乱码品 |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 | 亚洲精品国产精品国自产观看 | 亚洲大片久久精品 | 亚洲AⅤ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韩一区二区欧美一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