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海惠·小母牛”項目為例
按2011年的貧困標準(農村居民家庭人均純收入2300元人民幣/年),我國有1.28億的貧困人口,[1]占農村總人口的13.4%,占全國總人口近十分之一。為加快貧困人口脫貧的步伐,國家倡導“造血式”扶貧,即通過提升貧困對象的自我發展能力來幫助他們脫貧。“造血式”扶貧中,能力建設是關鍵。面對我國的基本國情和發展現狀,打破貧困的代際循環,實現農村的可持續發展,培養農村青年人才是扶貧工作的必然選擇。正如有學者指出的那樣,“中國的發展前景取決于農村的發展前景,而農村的發展前景又取決于農民特別是青年農民對自己命運的預期”。[2]
已有的農村青年人才培養研究集中在農村青年人才特點、[3]人才開發的對策、[4]人才培養的文化環境,[5]缺乏對其青年領袖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本研究以在中國有30年之久的農村扶貧項目“海惠·小母牛”實踐為例,探討新時期中國農村貧困社區青年領袖人才培養模式。
本研究應用了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知學習理論、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理論、學習動機理論和培訓周期管理理論。主要運用了文獻研究法和案例研究法。數據來源于2005年1月1日至3月31日期間“海惠·小母牛”項目為農村青年領袖人才提供的20次能力建設培訓課程實踐;2014年7月1日至12月31日期間來自于“海惠·小母牛”全國項目的63份進度報告;以及筆者對“海惠·小母牛”西藏、新疆、云南、四川、安徽、河北地區項目中的14名農村青年領袖人才的跟蹤訪問。
一、農村貧困社區青年領袖人才的新定位、新內涵
當前,為加快農村貧困社區的發展,需要農戶聯合起來,通過合作的方式來擴大農產品的生產規模,推廣農業新技術,提升農產品市場競爭力,實現這種發展模式必須要發揮農村貧困社區青年領袖人才的帶頭作用。當代中國農村發展視野下的農村青年人才應該是指有改變農村現狀的志向,掌握現代農業生產技術,能夠領導農村基層生產合作組織,實現自我與鄉村可持續、和諧發展的農村建設帶頭人。這樣的定位決定了這一群體必須是復合型人才。在個體的能力系統里,能力包括感知力、記憶力、觀察力、思維力、想象力、實踐力和創造力。
從我國農村、農業、農民的現狀出發,農村青年領袖人才的能力需求可以用以下六維度來概括。
1.領導力,能夠帶領村民形成共同發展目標,并影響村民一起努力實現共同目標;2.建設和運行農村基層生產互助組織的能力,能夠將分散的農戶組織起來成立合作社,并維護合作社日常運作;
3.掌握使用現代農業技術的能力,能夠通過現代技術的傳播提升農產品生產效率;4.市場拓展能力,能以合作社為經營主體,帶領合作社拓展農產品市場;5.管理能力,能夠通過計劃、監測、控制和評估,有計劃、有步驟地帶領村民實現共同發展目標;6.自我認知能力,能夠自我評價和反思個人價值觀和人生目標。這六個維度實質上是提升農村青年領袖人才自我管理、團隊管理、技術管理、產品市場管理和創新管理等方面的綜合能力。
就人的能力而言,知識、技能和態度是基本構成要素。農村貧困地區青年領袖人才的能力要素實際上有三類:反映“知識”的認知類、反映“技能”的動作類和反映“態度”的情感類。青年人才的每一維度能力都包含這三類要素,例如“自我認知能力”包含著理解“自我認知”,具有提升“自我認知”能力的意愿和情感需求,掌握“自我認知”的方法與技能等。概括來說,認知是對這一維度本身的理解,包括該能力的內容、組成要素、重要性等;情感類是主觀上愿意接受該項能力的理念與做法,并愿意運用該項能力;技能則是切實掌握該項能力,包括方法與技能。以這三個要素來衡量每一維度能力達成的程度,可以使農村青年領袖人才能力的培養更加明確化、具體化。
以“海惠·小母牛”項目為例,依據項目發展需要,“海惠·小母牛”項目根據目前農村發展的實際需求,關注社區協調員和互助組組長(大多數是青年)三類發展目標:第一類,通過提升農業技術和改進農產品價值鏈管理來增加收入;第二類,通過強化公共價值觀,培養個體在發展過程中的積極態度,倡導互助組成員內部的互助、關愛、合作和信任,來增加社區凝聚力,實現社區和諧發展;第三類,基于社區需求的多元化發展,如環境保護、改善營養與健康、促進性別平等、提升社區防災減災能力等,使農村青年成為實現農村扶貧項目發展目標的骨干(見表1)。同時,根據三類發展目標,開發了六個主題的培訓,即自我認知、領導力、互助組管理、畜牧技術、農產品市場開發和合作社建設等,立足于適用新農村發展需要,全面提升社區青年領袖人才的綜合能力。他們的實踐證明,與過去農村干部和種田能手相比,新農村建設與發展給農村貧困社區青年領袖人才素質要求帶來了新定位、新內涵,只有以全面發展的原則,把握準需求,才能有效地培養農村青年領袖人才。
表1農村青年領袖人才能力需求(略)
二、農村貧困社區青年領袖人才培養的新目標、新內容
(一)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和理念是新時期農村青年領袖人才培養的基礎和原則
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農村項目可以為貧困地區青年領袖人才的成長與培育提供切實有效的平臺。國際小母牛組織是世界著名的非營利性慈善機構,根據創始人丹·威斯特秉承“贈人牛奶,不如助人養牛”的扶貧初衷,70年來致力于幫助貧困農戶實現自力更生,自主發展。在中國,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管理實施了“海惠·小母牛”項目,在邊遠貧困地區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扶貧工作。該項目強調“以價值為基礎的社區綜合發展+助貧創福價值鏈”的價值理念,前者基于個人價值觀的發展,關注利他的社會性結果;后者基于市場運行規律的農業生產發展,關注市場效率的經濟性結果,并以此確立了三類目標:增加收入、增加社區凝聚力、基于社區需求的多元化發展。在運行方式上,項目與當地伙伴(一般是縣級畜牧局)合作,在貧困社區組建互助組(15~25戶組成一個互助組),通過為互助組成員提供牲畜和能力建設的方式,幫助互助組成員實現發展。每個互助組選舉組長、會計和出納各1名作為管理成員,3~5個互助組設置一名在項目農戶中產生的社區協調員,這些社區協調員和互助組管理成員大都是有一定文化的年輕人。我們可以看到,項目可持續的價值取向為農村青年人才的培養提供了價值觀上的指引,項目本身的正確理念不僅將青年人的視野從個人拓展到鄰里、社區,而且給青年人提供了在管理和發展等多個層面的實踐場域。也正是在這樣的項目實施過程中,青年能不斷地獲取現代農業發展必需的市場拓展能力、組織管理能力、綠色環保能力等。項目是一個實踐基地,也是一個教練場地,特別是該項目所蘊含的自助、合作、分享、尊重等和諧發展、可持續發展的理念,為農村青年領袖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價值觀的基礎。
(二)必須重視新農村青年領袖人才能力培養目標的科學性和系統性
以往的農村青年干部培訓大多數重視思想政治與方針政策的學習,但近年來,隨著農業科學技術的普及,對于農村生產技術帶頭人的培養越來越重視,但這種培養總體上缺乏科學性和系統性。新農村建設對青年領袖人才素質的要求是復合型的,這就需要培訓目標科學,而且系列化。1.以知識、技能和態度三個維度搭建能力提升的總目標。能力建設的本質是幫助學習者獲取知識、掌握技能和改變態度。知識是指經過時間積累的,在人的大腦中組織起來的系列事實、原則、程序和信息;技能是指一個人執行一項行動的能力;態度是指一個人的信仰和觀念,這些信仰和觀念可以支持或者抑制人的某些行為。能力本質上是知識、技能和態度的集合,它可以幫助一個人成功地完成一些類似的任務[6]。因此,知識、技能和態度三個方面的改變是一個人能力提高的表現,也是學習培訓期望得到的結果和產出。2.知識、技能和態度要分解、轉化成具體的課程目標。以“海惠·小母牛”項目對貧困地區青年領袖人才培訓的目標為例,他們將能力建設目標具體化為認知類目標、技能類目標和情感類目標,[7]并逐項具體化(見表2),不僅系統科學,而且明確可行。
表2農村青年領袖人才能力建設培訓目標(略)
(三)依據培養目標設計相應課程是農村青年領袖人才培養的落腳點和關鍵點
培養的具體目標確定以后,將這些目標轉化為具體的能力,并以此確立課程與設計方案就成為人才培訓的關鍵環節。需要依據課程設計精細加工理論(Elaboration Theory),從宏觀的角度,從每一維度的情感類、認知類和技能目標出發,確定培訓課程的每一個模塊,并以人的認知規律來確定模塊之間的前后邏輯順序。同時在課程確定后,需要為每個培訓課程設計詳細的教學方案,包括內容、方式、時間、所需材料及培訓師等。“海惠·小母牛”項目在實施過程中,著力農村青年領袖人才的培養訓練,設計了一個適應目前農村建設的課程內容模塊(見表3)。這一方案的實施,不僅成為扶貧項目的關鍵步驟,而且也培育了一大批活躍在新農村建設一線的青年領袖人才,其中不少逐漸成為村主任等基層領導,有的還被推選為地方人大代表。如云南龍陵縣蠻旦下寨婦女互助組組長楊某,項目剛啟動時,她不但要承擔家務勞動,而且還要帶領互助組成員開展互助組和項目活動。由于年輕,且是外地嫁到下寨,故在項目初期她威望不高,協調互助組集體活動時遇到了很多困難和阻礙。后來由于她參加了外出交流互訪和各種項目培訓,她的自我認知能力、領導力、互助組管理能力和技術能力得到了大幅提升。一方面,她的自我認知和種植技術能力提升并促進了她自己家庭的經濟發展。2012年,她從銀行貸款5萬元加上自籌資金修建了2畝石斛溫室大棚,還在下寨開了一家經營日常生活用品和農資的小商店。隨著項目發展,她的家庭收入逐年增加,2014年,全家毛收入達到102,000元。另一方面,領導力和互助組管理能力的提升幫助她成功地帶領互助組成員發展經濟和開展社區公共服務活動,社區發展的成績提高了她在社區的地位和威望,她也從一個外嫁來的年輕媳婦成為村子里經濟發展和社會建設的骨干。
表3農村青年領袖人才培訓課程內容設計(略)
總之,新時期農村建設的新形勢、新要求,賦予了農村青年領袖人才新定位、新使命,這必然要求對其培養應有新目標、新內容。
三、農村貧困社區青年領袖人才培養的新思路、新方法
所謂方法,就是人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為獲得某種東西或達到某個預期目的所采用的手段或行為方式。人們要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必須從事一系列思維和實踐活動,這些活動所采用的各種方式,包括步驟、程序、格式等,統稱為方法。方法是知識工具,是聯系主體、客體和各種實體的關系因素、中介因素,是在活動中才存在的動態因素。新時期農村青年領袖人才的培養必須采用新方法。
(一)要以系統的學習理論為依據,精心設計培養模式和具體環節
人的學習是一個生理、心理、社會多元互動的過程。行為主義學習理論認為,行為可用觀察到的經驗來解釋,采用強化和懲罰的方式來增加和減少期望看到的行為,從而達到學習的目的。行為主義學習理論將人的學習過程當作對外界刺激的反應,認為人是被動學習的。所以,在農村青年領袖人才培養中,充分利用與調動外界力量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手段。例如,“海惠·小母牛”四川青神項目點,舉辦參與式衛生評比活動,通過農戶參與投票的形式,評選出家庭衛生做得好和做得差的農戶,給予衛生做得好的農戶予以表揚(正面強化),衛生做得差的農戶被曝光后,自己覺得沒有面子(負面強化),下次評比時就改進了家庭衛生。而認知學習理論則是通過研究人的認知過程來探索學習規律的學習理論,這種觀點認為,人是主動學習的,學習者的個人認知,行為和環境三要素交互作用,共同影響一個人的學習。在這一理論指導下,綜合強化的環節十分必要。例如,在自我認知培訓過程中對于價值觀的學習,可以通過一系列行動來實現先在培訓中理解內涵,討論學習如何在生產和生活中應用價值(認知要素);然后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指導與踐行價值觀(行為要素);通過定期召開價值觀踐行總結與計劃會,大會鼓勵并表揚價值觀踐行得好的學員(環境要素);讓每人制訂未來三個月踐行價值觀的改進計劃(進一步強化)。又如班杜拉觀察學習理論認為,人們可以通過觀察和模仿他人的行為達到學習的目的[8],故我們可以在培訓中設計互助組之間的交流互訪,通過互相觀察,互相學習如何進行小組管理,如何應用技術,如何拓展市場,從而達到提高自己的目的。
(二)遵循成人教育的規律,重視方法多元
農村青年領袖人才是成年人,對他們的培訓必須考慮成人學習原則。這些原則包括:必須承認學習的需要,想要把新知識運用到工作上,需要將舊的經驗與新材料相結合,更喜歡具體而不是抽象的事物,需要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更喜歡在不拘禮節的舒適的環境下學習,想要解決實際的問題,更喜歡親自實踐的學習方法等。[9]根據成人學習原則,農村青年領袖人才綜合能力培訓應該采用多樣化的培訓和教學方法。以“海惠·小母牛”項目為例,他們采用了案例教學法,用于互助組管理、領導力、市場開發培訓;為他們倡導的每一條價值觀開發游戲,通過游戲方式讓參與者理解、認同、并愿意身體力行地去踐行;在技術和環境保護培訓中運用示范的方法;在領導力和性別平等培訓中運用角色扮演的培訓方法;為培養市場營銷能力和領導力而采用情景模擬的培訓方法;還針對具體問題,對青年人才個體進行專門輔導;運用農民田間學校來幫助骨干掌握技術等。
知識的應用與轉化是方法問題,也是人才培養的關鍵性問題。學習轉化是指一個人將過去的經驗和知識應用到新的學習中或者用于解決新情景下出現的問題中。影響青年領袖人才學習轉化的因素包括應用新知識的內在動力、外部環境和實際情景與培訓時假設情景的相似性。“海惠·小母牛”項目采用三種方式來促進青年領袖人才對培訓知識的應用和轉化。1.培訓過程中探討如何在真實情境下,增加知識、提升技能和改變態度,學習情境和真實情境的相似性,促進知識的轉化。2.利用農戶的共同發展目標去激發青年領袖人才應用新知識、新技能的內在動力。3.外部因素激勵,例如,青年領袖人才參加市場拓展培訓后,給予青年領袖人才農產品市場拓展經費,用于農產品包裝、廣告宣傳、開設農畜產品專賣門市等。在開展市場拓展活動過程中,應用和轉化市場拓展培訓中學到的知識。
(三)專業評估,科學管理
如何測量人才培養的程度與水平,并以此改進對人才培養的管理,一直是個難題。柯克伯特里克提出了“柯氏四級評估法”,該方法將培訓評估分為反應、學習、行為和效果四個級別。[10]反應評估是衡量培訓學員所做出的反應;學習評估是指評價培訓學員在培訓后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態度轉變、知識擴充或者技能提升等相應的結果;行為評估,是指培訓學員能夠在多大程度上實現行為方面的轉變;結果評估是指參加培訓后,培訓學員能夠實現的最終結果。培訓反應評估和培訓學習評估在培訓結束時即可完成,培訓行為和培訓結果評估,需要在培訓結束一段時間后再作評價。在一定意義是說,行為和結果評估更為重要。“海惠·小母牛”項目在安徽休寧縣儒村開展的自我認知培訓中,特別重視了行為和結果評估。培訓結束三個月后,項目實施負責人到儒村監測訪問時發現,村民參加了香榧和菊花的種植技術培訓,香榧加工技術培訓,開展了香榧市場信息調查,清理了河道垃圾,每家配備了垃圾桶(行為評估)。自我認知培訓一年以后,村民香榧出售收入比前一年有所增長,河道變干凈了,社區垃圾減少了(成果評估)。這個結果表明,對青年骨干人才的培訓是卓有成效的。另外,“海惠·小母牛”項目還建構了蜘蛛圖對農村青年人才能力加上需求進行量化管理,這是一個科學系統衡量管理目標的評價模型。1.用1~10分(滿分為10分)對每一維度的能力進行量化;2.使用問卷獲得學員在參加能力建設培訓前每一維度能力的實際得分,并在蜘蛛圖上標出來;3.在蜘蛛圖上標出學員每一維度期望的能力得分。每一維度的期望得分和實際得分的差距,就是該學員能力建設的需求。利用蜘蛛圖,可以確定學員能力建設需求,并跟蹤學員能力建設的進展。
本研究以“海惠·小母牛”項目實施中對農村青年領袖人才的培養為例,探討了新時期農村青年領袖人才素質的新要求,培養的新目標,以及內容方法的新思路。目前,在政府的主導下,海內外社會組織積極介入的農村發展項目很多,如何結合各項目的實施,挖掘青年領袖人才的培養工作與成效的巨大潛力,應該引起高度重視。
參考文獻
[1]孫自法.中科院報告:中國還有1.28億貧困人口[EB/OL].(2012-03-12)[2015-12-14].http://www.Chinanews.com/gn/2012/03-12/3737442.shtml.
[2]黨國英.黨國英:青年農民是最大的政治[EB/OL].(2004-06-04)[2015-12-11].http://people.chinareform.org.cn/D/dgy/Article/200406/t20040604_39762_1.htm.
[3]羅長生.論農村青年人才特點及其培養[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1987(3):8-10.
[4]曾艷.農村青年人才開發的不利因素及其對策初探[J].青年探索,2004(4):39-41.
[5]王麗.論農村青年人才成長的文化環境的優化[J].社會心理科學,2005(1):110-114.
[6]P.Nick Blanchard,Jame W.Thacker.Effective Training,Systems,Strategies,and Practices[M].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Inc.,2007:17-19.
[7]John W.Sontrock.Educational Psychology[M].Beijing:World Publishing Company,2005:380-382.
[8]Philip G.Zimbardo,Robert L.Johson,Vivian Mccann.Psychology:Core Concepts[M].New Jersey:Pearson Education.Inc.,2011:159-160.
[9]Karen Lawson.The Trainer’s Handbook[M].San Francisco:Pfeiffer,2006:29-30.
[10]唐納德L.柯克帕特里克,詹姆斯D.柯克帕特里克.如何做好培訓評估——柯氏四級評估法[M].奚衛華,林祝君,等.譯.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16-20.
作者簡介:張勇,四川海惠助貧服務中心培訓研究主任,研究方向:農村青年發展、農村青年能力建設;劉宇飛,中國青年政治學院社會學專業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社會工作、社會建設、青少年工作。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青年探索》2016年第1期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