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鄉村發現 > 首頁 > 三農論劍

賀雪峰:中國農村像非洲?農民生活質量好太多了

[ 作者:賀雪峰  文章來源:中國鄉村發現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6-02-19 錄入:12 ]

原題:中國農村像非洲?農民生活質量好太多了 

說中國“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的遠不是外國朋友,幾乎是所有中國人的共識。但中國農村像非洲的說法存在著嚴重誤導。

一、

在上海農村調研,一個明星村的書記轉述說,上海世博會期間,外國朋友到這個明星村訪問,評價中國“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當然,說中國“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的遠不是外國朋友,而幾乎是所有中國人的共識。

相對來講,當前中國城市發展極快,基礎設施建設神速。農村發展要慢得多了。不僅如此,中國城市化首先是農村有能力人的進城,是人財物從農村流出而流入到城市,與城市快速發展同時發生的是農村衰敗,所以,說中國“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是有一定道理的。

不過,幾乎所有人在講到“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這句話時都不只是要描述現狀,而是有所指的,這個所指就是,中國不能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而要對農村進行建設,讓中國農村也像歐洲。中國農民為中國建設作了太多貢獻,憑什么城市人生活在與歐洲一樣的條件中,而農民卻要生活在與非洲一樣的環境里呢?

然而,中國人均GDP只有歐洲的大約七分之一,歐洲也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經過了幾百年現代化的建設和積累,中國真正開始現代化建設也許才有幾十年,中國憑什么城市農村都可以像歐洲、與歐洲相比呢?

也許,我們可以在“像”字上做文章,可以在外形上像,表面上像,實質上不可能像,因為無論是經濟發展水平還是積累財富程度都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如何可能在實質上像呢?形式上像有兩種,一種是做表面文章,搞形式主義,一種是打造個別典型,中國之大,總可以找出諸如華西村這樣幾個樣板。但是,無論是搞形式主義還是打造個別典型顯然都不是我們所要“農村像歐洲”這句話背后的訴求。

二、

中國城市像歐洲顯然不是壞事,至少說明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城市已經在某些方面尤其是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了長足進步。城市基礎設施并非只是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而是與城市居民生活質量有著密切關系。正是當前城市良好的供水、道路、電力、通訊、物流等等基礎設施,使城市人有了較高的生活質量。

城市基礎設施也絕不僅是提高了城市人的生活質量,而且更重要的是為具有巨大聚集效應和規模效益的城市經濟提供了最為重要的潤滑劑。沒有良好的城市基礎設施,城市經濟發展就會極大地受限,甚至難以發展。正是借助良好便捷的城市基礎設施,生產要素在城市聚集,生產力在其中發展,各種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品進入國際市場與歐美日等發達國家競爭,從而極大地發展了中國的生產力,推動了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

中國不僅處在史無前例的城市化進程中,而且處在快速的經濟發展中,城市像歐洲是中國可以獲得持續經濟增長及創造中國奇跡的重要條件,經濟持續增長又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發展和基礎設施的進步。這是一個良性循環。形成這一良性循環的一個重要原因與中國土地制度有關。城市化不僅是人口的城市化,而且也是土地的城市化,土地城市化就意味著農業用途的土地被用作城市建設用地。農地被用作城市建設用地會產生巨大增值收益。

中國是消滅的土地私有制的國家,土地公有制使得農地非農使用產生的增值收益“漲價歸公”,這些“歸公”的增值收益主要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越好,城市經濟發展就越快,城市發展越快,就越是要進行土地的城市化,就會有越多農地非農使用,非農使用的土地越多,就有越多歸公的土地增值收益用于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由此形成了一個良性循環。

中國在人均GDP只有歐洲七分之一的情況下能做到城市像歐洲,無論從哪個方面講都是好事。

三、

中國農村像非洲的說法則存在著嚴重誤導。表面上看,中國城鄉差距越拉越大,農村人財物流入城市,實際上,農村一直以來也在發展。與一般發展中國家不同,中國農村并非最為弱勢的人口進城,也不是農村弱勢群體進城后難以在城市體面就業從而落入到城市貧民窟,而是仍然可以留守農村。甚至一般農戶家庭中普遍存在著年輕子女進城務工經商、年老父母留村務農的代際分工。

中國農村土地是集體所有的,每個農戶都有土地承包經營權,以及每個農戶都有宅基地,都蓋有自己的房子。留守農村的農民,他們的現金收入也許不高,財產也許不多,不過,他們有自己的住房,有自己的承包地,他們有土地,有副業,有收入,解決溫飽是綽綽有余。而且,他們年輕的子女在城市獲得務工經商的現金收入,這些現金收入在城市消費也許不算多,到農村消費卻是巨款。農民在農村的生活條件、生產條件也一直在快速改善。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農民從事農業生產,一年的農忙時間可能只要一、兩個月,其余時間都在打麻將呢!

也就是說,中國的農村絕對不像非洲,而且留守農村農民的生活質量也要遠好于一般發展中國家的貧民窟。農民收入不高,生活質量不低。取消農業稅以來,國家對農村基礎設施投資力度很大,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改善也是很快的。

在中國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面,越來越多的農民離開農村進入城市,這個過程還會持續二、三十年。這是一個歷史性的不可逆的過程。這個意義上,農村總是要衰落的,這是必然的。與此相關,農業GDP占比以及農村產業的產值貢獻越來越小。在這樣一個背景下面,保持農村基本的生產生活秩序,為仍然留村的農民提供基本的建設是重要的。農村建設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農村興盛,而是為了完成城市化。

只有當中國城市化已經完成,現代化已經完成,城市人需要農村,農村人也眷戀家鄉時,新的農村建設才可以發生。中國農村像歐洲應當是一個后現代的建設,是未來幾十年后的目標?,F在就要求農村像歐洲,是太著急了點。

中國鄉村發現網轉自:澎湃新聞網


(掃一掃,更多精彩內容!)

免責聲明:中國鄉村發現網屬于非盈利學術網站,主要是為推進三農研究而提供無償文獻資料服務,網站文章、圖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本站立場,如涉及版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刪除。

欧洲一级中文字幕在线,久久精品综合视频,久久久久久不卡免费,玖玖资源站中文字幕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一线久久 | 午夜性色精品一区 | 中日高清字幕一区二区版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第一区第二区第三区 | 日韩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 在线中文字幕第一页 |